2021年2月5日,快手抢在抖音前在香港上市,成功拿下了“短视频第一股”的名号。那时短视频市场广阔,快手也被投资人看好,快手面前摆着的无疑是一条平坦大道。
快手上市后,市场参与热情高涨,仅6天快手股价便涨到了417.8港元,总市值最高时突破1.73万亿港元,一举超过了京东、百度等大厂,仅次于腾讯、阿里、美团与拼多多,排在第五位。
互联网泡沫吹得越大,破灭的就越快。当市场冷静下来之后,快手的股价便一路震荡下行,截止今日,股价回落到73.6港元,与最高峰时相比,总市值已蒸发万亿港元有余。
快手最近一次披露财报是在5月,从5月24日快手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财报来看,得益于春节、冬奥会等活动效应,快手一季度共营收210.66亿元,上年同期营收170.19亿元;净亏损37.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6.5亿元下降34.1%,远超市场预期。
2017年抖音仅成立半年时,快手的日活就已经突破了5000万。随着抖音提出打造“年轻人的潮流社区”,并以网红明星为活动引流造势,抖音渐渐将比分追平。
到了2019年的上半年,快手宣布日活超过2亿,这时的抖音日活已经突破3亿;截止今年,抖音的日活已经超6亿用户,快手日活依旧在3亿边缘徘徊。
快手和抖音逐渐拉开差距的原因,主要是二者方向不同。同样是内容平台,快手和抖音一个偏向社区,一个偏向媒体。
抖音聚焦的一二线城市用户,“腔调”“精致”“小资”的内容更受用户的追崇;而扎根于下沉市场的快手,向来以“老铁文化”为支撑,内容上也更倾向于“真实”“接地气”“生活气息”。
而盛行内容直接就影响用户的表达意愿,比如B站,从流量上看,它远远比不上抖音,但就用户活跃度来看,拥有“弹幕文化”的B站说是能吊打也不为过。
快手亦是如此。据统计,以点赞为10万的视频为例,快手的评论数接近10000条,而抖音的评论仅有3400条。换算下来,快手中用户的表达意愿是抖音用户的3倍。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叫“铁打的抖音,流水的网红”。简单来说,就是抖音推荐视频靠的是算法,你的作品能不能火,不在于你是谁,而在于你的这个作品是否优质。
而抖音不同,快手遵循“公平、普惠”的流量分发机制,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流量,平台中自然就更容易产出更多元的内容。
但是这样的模式也导致了社区内作品良莠不齐,喂养了一些不良的主播生态,比如自虐型吃播、过度恶搞、未成年妈妈等等。甚至连央视都点名质疑,“快手对普通人的真实记录,能不加选择地通过公共视频网站传播吗?”
此外,当抖音、快手的用户使用时长相继突破120分钟大关后,可以明显感觉到增长没那么容易了,这意味着用户在平台的消费体验,已趋于饱和,很难再有大幅度的增长。
可以确定的是,平台已经从追求“流量”,升级为追求“留量”。在留量时代,内容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无疑就是内容。
这样一来,快手曾经引以为荣的“老铁经济”,和曾经奉行的“公平、普惠”,却成了困住它的枷锁,让它寸步难行。
能明显看出,快手已将线上营销作为主营业务,原先主营的直播业务的占比却在逐步下降。从财报披露出的往年数据来看,快手直播电商业务的同比增长率,已经连续下跌了4个季度。
从电商交易总额来看,快手2021年6800亿的GMV,与抖音2021年1万亿的GMV相比,依旧有明显差距。
在2021年的每一份季报中,快手都将海外业务做重要业务进行介绍。据悉,2021年快手海外业务的投入预算达到了10亿美元;今年3月,程一笑还亲自负责国际化业务的产品、运营与商业化,再次释放出加码海外业务的信号。
尽管投入巨大,但反观当前短视频出海的情况,海外版抖音TikTok依旧是一枝独秀,快手没有优势。
据Sensor Tower 发布的应用商店情报数据,2022年2月抖音及其海外版TikTok以超过5700万下载量,蝉联全球移动应用下载榜冠军。
除此之外,短视频领域又杀进一匹黑马——微信视频号。虽说视频号2020才开始内测,但其凭借着微信的流量池,实力自然不容小觑。
此前视频号更是抓住了流量密码,凭借一系列线上演唱会的“回忆杀”成功破圈。
据QuestMobile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6月微信视频号活跃用户规模突破8亿,抖音为6.8亿,快手仅为3.9亿。除此之外,视频号2021年的DAU已超5亿,而快手2021年平均DAU仅为3.08亿。
根据快手上市联席保荐券商摩根士丹利的预测,快手至少要到2025年才能初步实现盈利。而距离2025年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在各方面都已经落后于人的快手,想要追拼比分,谈何容易。
8月18日下午,快手宣布将于2022年8月23日在香港市场收市后,公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未经审核合并业绩。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ouyinkuaishou.cc/?id=35685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