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北岳文艺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大湖消息》,“以地理空间熔铸美学境界,以身体力行测量生态人心”,斩获了散文杂文奖。对于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刘文飞来说,这已经是他策划出版的第二部获得鲁奖的图书了。
几乎在2018年同一时间,同样由刘文飞担任责编的《落日与朝霞》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这个四年一届的文坛盛典上第一次出现了山西出版的元素。
连续两届由自己任责任编辑的图书获得鲁奖,刘文飞体会到了双倍的成就感。十几年如一日地专注于内容,他手中策划编辑的图书频繁出现在书业权威榜单上,近几年,更是成为书业奖项“大户”——
他编辑的《白色流淌一片》获得首届海峡两岸新锐作家好书奖、第14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奖;《为你消得万古愁》获得2016花地文学榜年度诗歌奖;《寂火》获得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邯郸道》获得第二届孙犁文学奖;《两地书》入选2020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获得山西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特殊贡献奖;《走向胜利》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十四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2022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当被问到“为什么坚守出版?”“给自己编辑从业生涯打几分?”,刘文飞顿了顿,十几年来在编辑的岗位上“埋头看路”,借着这次与《出版人》的交流才有机会重新梳理和反思。
如果满分是10分的线分,踌躇满志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比这要高一些,沮丧失落的时候会觉得还达不到这个分数。
过去,人们都说编辑“板凳一坐十年冷”,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为人作嫁的职业。
刘文飞2010年进入出版社,也曾经体会过这份寂寞,一度觉得做书这件事节奏慢、战线长、难出成绩、消耗激情。但常年全心投入且不断深入其中,他逐渐品出了个中滋味。
尤其是在与作者的交往中,真切地感受到作品背后那些鲜活的、丰富的、立体的人,学会从新的角度理解作者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而不只是停留在书稿本身。
第一次与陈思和教授见面,大概是八年前,刘文飞随时任社长续小强同行,邀请陈思和作为主编合作《贾植芳全集》。“南陈(思和)北洪(子诚)”是当时中文系学生都仰慕的大咖,刘文飞至今记得当时“粉丝见偶像”前又紧张又兴奋的心情。
一杯咖啡、一场对谈,打破了名家高高在上、威严冷峻的固有印象。从2014年开始,在陈思和的大力支持下,北岳文艺出版社安排编辑着手整理书稿内容,主编、专家、学者花费了大量精力,耗时五年的时间,直到2019年底这套书顺利出版,并入选了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扶持项目。
刘文飞在“偶像”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文丛”(第一辑)中,读到了杜涯的诗歌,萌生了将其纳入到“天星诗库”的想法,这才有了鲁奖作品《落日与朝霞》。在与杜涯的紧密沟通和互动中,刘文飞更加立体地了解了杜涯,她所经历的苦难生活将她塑造得敏感、自尊、谦卑、悲悯,敏感让她能发现细微的美,自尊让她的诗歌由个体生命抵达无限,而获得精神的纯洁与独立;谦卑让她的诗歌与世间万物共生长,与普通民众共呼吸;悲悯让她的诗歌透着深沉的哀愁,如一曲乡村的挽歌。
这些氤氲在诗句里的化不开的情感让刘文飞深感共情,这也正是作品的特色所在。当然,也因为了解杜涯性格中敏感且极其追求完美的一面,所以在编辑《落日与朝霞》时,每改一处必与她沟通,一一解释订正理由,以求最好的呈现形式。
本届鲁奖作品《大湖消息》也是在刘文飞和作者沈念的密切互动中产生的,目前出版不到一年,已三次加印。
还有程永新、孙甘露、金宇澄等等文学大家,在一次次与名家的交往中,刘文飞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现在的专业和从容,无形中有了自己对内容的判断,他认识到:编辑与作者的互动、共情是打造一本好书的必要条件,但共情能力相当考验一个编辑的文学感受力和鉴赏力。
出书本就是一件流程繁琐的事情,包括策划、组稿、编辑加工、审校、设计、印刷、营销、宣传、发行等许多环节。责任编辑像一个大管家,责任贯穿一本书的全生命周期,每个环节都是对能力的考验。
尤其是在出版业持续变化的几年里,面对“两微一端”、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地飞速发展,整个行业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流程编辑或复合型编辑,要成为“多面手”。这给许多传统编辑带来了职业焦虑。
入行十多年,刘文飞成为业界一匹黑马,备受瞩目,但“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编辑不是一个好编辑”,他也一样,在每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环节都会遇到困难。譬如宣传营销就一直是他的短板,图书销量时常让他感到焦虑,甚至曾经梦到自己千方百计地联系顶流带货主播,最终打造出“爆品”;但现实中这样的尝试最终都石沉大海。
2016年,由他策划的《喊山》(电影纪念版)是一本电影同期书,他除了要保证新书如期上市,还要跟上电影的宣传周期。营销工作在图书上市前就已启动,包括封面的设计、插图的运用、海报明信片的赠品等,都是宣传点的一部分。在图书装订成册前,刘文飞安排作家到印刷厂手写签名,增加图书卖点,以满足收藏者的需求。在正式宣传营销时,他还要紧锣密鼓地安排作家接受媒体采访,进校园和图书馆,举办首发式、签名售书活动,撰写宣发稿、新闻通稿等等。不断积蓄的压力终于在某一次活动结束爆发了,他躲进洗手间与朋友电话哭诉一场,更觉得营销不易。
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刘文飞认为这些压力和焦虑来自编辑自己内心向好的追求,也有些是社会环境、行业现状带来的,因此,重压之下他依然能够坚定且坦然。
其实,现实情况中难有真正的“多面手”。刘文飞鼓励编辑在游刃有余时努力开拓和突破新的领域,但他更主张“出版行业应该注重团队协作,不必要求每个编辑都是全能型选手,扬长避短,更能形成团队合力,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效率更高”。
一直以来,刘文飞都把出版业内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作为自己的航标:邹韬奋、叶圣陶、赵家璧、胡愈之、周振甫……这些名家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对自己所从事工作专注且热爱,百折不挠。
谈到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日本知名出版人鹫尾贤也曾在《编辑力——从创意、策划到人际关系》一书里提到:编辑要有旺盛的好奇心,要勤快,有执行力;编辑必须架起天线感应四方,但是很多事物仍然会逃脱天线的侦查,这时候就该坦承自己不懂,然后马上去学等等。这就是编辑。
也有人说现代编辑应该具备政治把关能力、渠道分析能力、人脉拓展能力、策划能力等十五种能力。
刘文飞认同前辈总结的观点,深深觉得这些对编辑的成长大有裨益,能够促使编辑能力的提高。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视角,结合自己所长,他对编辑工作也有所反思。
策划编辑的作品屡屡获得各种大奖,与他在选题筛选和判断方面的能力密切相关。他认为,好的选题首先有较强的感染力,对编辑来说,要通过自己过硬的文字感受和鉴赏能力,敏锐地捕捉到其中深厚的情感内涵,先打动自己才可能打动读者。其次要符合传统的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带给读者积极有益的价值,让读者感受到真善美和积极的正能量。另外也要符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宣传方针政策,其实也就是切合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比如《两地书》是一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题读物,疫情暴发后很多人舍小家顾大家,逆行出征,全国人民齐心抗疫,有无数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本书记录时代,传递温暖,呈现抗疫精神,准确地抓住了社会热点。
此外,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一个合格的编辑不光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抗挫能力也十分重要。
如刘文飞这样,能在经历过“深夜痛哭”后依然不改初心,在起伏不定的浪潮里坚守案头,才有机会在出版的这条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对刘文飞而言,鲁奖揭晓的时刻,就意味着这些荣誉已经成为过去时,是他能力的证明也是经验的沉淀。现在他的手中,还有一大批精品正在酝酿,军旅作家石钟山的《李庄呼叫黄河》、实力作家张学东的长篇小说《西北往事三部曲》、青年作家蒋峰首部悬疑长篇小说《江湖之远》,还有一部反映中共“七大”筹备召开情况的长篇小说《走向胜利》,已经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十四五”重点出版物规划目录和2022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目录。
他说:出版这条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挚守初心,乘风破浪,向着更好更高的层次努力。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douyinkuaishou.cc/?id=49336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