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手运营 > 快手使用安全认证技术升级实名认证
2021
12-26

快手使用安全认证技术升级实名认证

  快手的NFC刷证实名认证方案已于9月底正式上线,该方案颠覆了以往的身份证拍照上传、个人信息输入等流程较长的传统认证模式,只需用身份证在手机前“滴一下”,即可瞬间读取身份信息,极大便捷了认证流程,减少了身份信息被冒用或盗用风险。

  所谓“滴一下”,是指进行NFC刷证认证时,只需打开快手APP实名认证页面,贴近身份证,随着“滴”一声响,身份证卡片信息瞬间传输至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后台进行安全认证,3秒内传回进入下一步刷脸流程。而以往的身份证信息认证流程至少需要25秒。

  NFC技术即近场通信,使用了NFC 技术的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的,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

  此前快手应用的实名认证技术为多数互联网公司正在应用的OCR技术是指电子设备(例如扫描仪或数码相机)检查纸上打印的字符,通过检测暗、亮的模式确定其形状,然后用字符识别方法将形状翻译成计算机文字的过程。

  升级的刷证(NFC)方案可解决图像识别、照片识别(OCR)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身份证照片可能是伪造、身份证双面一致性无法确保、身份证照片拍照上传步骤复杂、证照拍摄不清晰导致无法识别、身份证文字无法100%识别进而需手动修改等。

  升级的新方案中,身份信息和照片均与居民身份证芯片内的信息一致,可确保准确安全。新方案于9月底陆续在提现、开店认证等场景推行,随着个人手机设备不断升级,NFC刷证方案将陆续替代OCR方案。

  快手使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安全认证技术,是将快手以往的“刷脸为主+身份证件拍照、手动输入信息为辅”转为“身份证NFC认证为主+刷脸为辅”的方式。

  据江苏网警官方10月18日消息,江苏警方日前破获了一起“团伙用变脸APP 解封上万被限微信号”的案件。犯罪团伙使用多款手机软件伪造人脸,通过了微信的识别认证解除机制,“复活”了多个因违规被限制登录的微信账号,帮助诈骗团伙利用这些微信账号实施诈骗。

  该案件引发了一些网友对人脸识别技术安全性的质疑。“快手的此次升级,恰恰是降低了人脸识别这一‘不安全因素’在认证中的作用,改用基于居民身份证‘滴一下’的NFC技术作为实名认证。这一举措对打击网络黑灰产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具有重要意义。”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技术人员表示。

  快手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快手的此次认证升级,首期覆盖到含NFC功能的手机用户,约占整个用户量的20%。随着NFC功能在各类手机上的应用普及,快手的新实名认证方案将覆盖越来越多的用户。NFC技术应用于视频领域,极大便捷了提现、开店等场景的实名认证流程,抵制假冒、“僵尸”“机器”等伪劣帐号,对于社区健康生态治理尤为重要。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技术人员介绍,此套认证方案除了便捷认证流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最大限度杜绝虚假账号、人户分离,从根本上解决黑灰产,铲除黑灰产和诈骗行为产生的温床(假冒伪劣账号池)。

  据了解,利用视频平台进行的诈骗行为,通常发生于公民实名信息被盗用后,不法分子利用他人实名信息以正常人的身份进行违法操作。

  据介绍,诈骗分子利用短视频直播平台实施诈骗行为时,往往先批量购买很多用户信息,然后盗用、冒用这些用户信息在互联网平台实施诈骗,这些帐号人户分离,出现诈骗问题时,平台和公安机关很难通过帐号找到真正的操控者。在互联网头部企业,存在大量的灰色帐号、养号,这些帐号轻者薅羊毛,重者“抓鱼养鱼”,从平台圈粉后,用户到他们的QQ群、钓鱼网站等进行交易、实施诈骗。

  “为防止公民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冒用、盗用,保护个人信息,网络服务提供机构在身份核验和业务开展过程中必须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最小、必要原则和用户知情、同意原则,快手此次升级的NFC实名认证技术,在防止个人信息被冒用、保护个人隐私等方面均有正面意义。”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相关技术负责人表示。

  人民网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王震)财政部网站29日公布2021年9月份全国彩票销售情况。数据显示,1-9月累计,全国共销售彩票2785.31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9月销售彩票312.39亿元,下降12.9%。…

  人民网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李楠桦)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严防妥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 《通知》指出,要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