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主要讲那种喜欢刷抖音的,用过几次的或者偶尔上一下的不算,因为这些人极大多数的时间都在抖音之外接收信息,收到抖音的影响会很小。
虽说人红是非多,但抖音的负面消息相比于其他现象诸如微信、微博、人人等等平台来说显然要突出不少。
以上原因都是抖音用户受周围人讨厌的地方,他们会觉得大声喧闹引起他人注意是很优越的,偷窃他人的东西是十分正当的,所有的音乐都是由抖音带红的,就连那片花海也是不应该记恨反而应该感谢他们的,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最前卫的,不能和他们成为同好的都是土而无趣甚至没有尊严的……
很多人已经对抖音避之唯恐不及,但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现象都是有迹可寻的。
也许我的这篇分析能够说明:为什么我们不是相信“大部分人是好的,只是个别用户素质差所以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而是要果决的与刷抖音的人拉开距离。
所谓技术傻瓜并不是贬义,这里的傻瓜指的是傻瓜相机那层意思。即用户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和储备就能轻易操作。在这点上,B站相对于抖音来说就相当于低配单反vs傻瓜相机。
因为前者需要购置设备,阅读资料,甚至需要一定的摸爬滚打,才能积累出一定的经验,最终拍出几张能看的照片。而就这,还不好意思轻易发同好圈。毕竟高玩太多,装不起那个B,更丢不起那个人。
而后者往往只需要花点钱买个设备,对准想拍的东西,也不需要讲究什么技巧,咔嚓几下就出来一堆,然后刷屏。当然现在很多人连设备都不用买了,直接掏出手机或者pad就好。更别提还有各种美化工具,轻轻一点就行。
然而这种傻瓜式的玩法带来的问题就是风格往往千篇一律,甚至没有风格。用做菜比喻就是味精刚出来那会儿是个菜都往里撒,做菜没本事的更是往锅里可劲儿的撒。然而以答主的亲身经历来说,一段时间吃撒味精的东西吃久了,就会对这种味道厌倦,基本上第一口尝出了那个味道就没了胃口。
抖音就是这样的存在,它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平台瞬间降低了视频制作的门槛,使得大多数人从只能看视频,变成了能够发视频。
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是门槛的降低,而门槛的降低则会让外面的人蜂拥而入,不论优劣。
在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屋内景色的同时,吞云吐雾,大声喧哗,随地大小便的人自然也不乏其中。
扇贝的味道吃久了感觉就那样,但对于大部分没吃过的人来说,能这么容易的吃到,自然会蜂拥而上的饱餐一顿。
字节跳动的算法技术,在国内是排前列的,这样的公司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用户进行喜好归类,并根据特征进行定向推荐,效果自是没得说。
很多人未必所有的特征都符合主流,又或者说在如今的社会里,多样化才是主流趋势。
而在生活中,在平时的网络上,人们不得不和更多与自己不同的人交互、碰撞。当人表现出小众的特性时,容易受到负反馈,表现出大众特性时,容易受到正反馈。在这其中人会认识到自己体内小众的方面以及社会主流的方向,于是小众特性会在表现上收敛,而言行会更加符合大众规范。
但在精准推荐的抖音中恰恰相反,个人特性得到的却是正反馈,一个人喜欢某种东西,那么就会收到更多这类东西的推荐,从用户体验上,这是好事。但在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这却是比较糟糕的过程。大脑会将所看到的“真人真事”判断为普遍现象,所谓三人成虎,人在连续多次看到同类事件后,会根据其高频特性将其默认为普遍现象。因为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因抖音的出现,技术的进步而同步进化,也不会再观赏抖音的时候切换到“不信”模式,除非特别理智的人。不过据我所知道的理智人基本都不会刷抖音,虽然他们可能玩过。
在越来越极端化的推荐内容中,人会误以为自己所关注的,就是世界所关注的。我们经常会看到因为习性的不同,诸如外放,诸如陌生人骚扰等等负面评论,其实正是一直以来的社会主流与一部分不自知的小众群体在认知上的冲突。
那么用这种区别来思考一下,抖音的用户如果遇到了盗版视频,他们会怎么做?反感吗?举报吗?
都不会,因为对于其他平台的人来说,由于没有类似的高效智能推荐机制,一个创作者的内容,可能是自己刷了很长时间而获得的,比如某种特定的风格或者内容。那么为了保证自己还能继续看到这样的内容,方式自然是关注+打赏,鼓励创作者,而盗版则会让自己所关注的创作者失去激情,从而失去该内容,所以其他平台的人,尤其是核心向用户,更容易生出反盗版情绪。
而对于抖音来说,提供内容的并非创作者而是平台,如果失去了一个创作者,还能轻易的收到其他创作者类似内容的推荐,更不用说这种短视频的风格和特点是很好复制的。所以对于抖音用户,他们并不需要为盗版行为买单,也无需关注原创者,所谓“无视一棵树,看见一片林”。
抖音是纯粹逐利的企业产品。它们的公司没有像微软:让世界上每个人都用上电脑的宏愿。也没有华为阿里这类企业的使命感。同样也没有B站知乎这些平台为自己所树立的“人设”。
企业自然是要赚钱的,而且是以赚钱为主。但并不都是纯粹的赚钱,每个企业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华为阿里姑且不说。B站和知乎或者网易等等,它们的赚钱是建立在“人设”基础上的。用人话来说就是“还要点脸”。所以知乎虽然被人吐槽贴吧化但并没有变成贴吧,B站关于“不收用户一分钱”“天下二次元是一家”等等的梗也出过不少,网易不评价了,用过的都懂。
而在很多时候,这些所谓的人设其实是赚钱路上的绊脚石,但问题是,它们原本就是基于这些人设发展起来的,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导致人设崩塌,所带来的长期损失也不好估量。
所以这些地方在吸引流量,或者赚钱的同时,多少会有些顾忌。内容的质量,核心用户的体验都是需要考虑的。
没有核心用户也没有人设,自然也没了顾忌。毕竟技术无罪,所以道德法律皆不在考虑之列。它们只用管两件事:提供技术,赚钱。
所以什么样的方式更吸金,就用什么样的方式。而我们也知道,聪明人的钱是不好赚的,所以“洗脑”也是可以考虑的。ps: 另一种这么干的模式叫传销。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抖音短视频的原因,其实真实原因并非是碎片化的时间,事实上在短视频之前,食堂排队这种时间中都能看完一篇长文章,就像我加班回来还能写这么长一篇回答一样。个人觉得,这其中的原理和咪蒙体类似。就是将东西一再切分,切得支离破碎,无需思考。做过GRE或者有难度的阅读理解的人,又或者看过论文的人应该有这种体会,较长的内容需要长短记忆结合,在阅读后续内容的同时记住前面的内容,同时在内容过多时需要进行一定的整理归纳。这其中大脑一直在进行着思考的动作。
但正如之前所说:思考和聪明是吸金的敌人。那么推崇无思考的信息接收方式就能够更加满足商家需求。不论是我用碎片内容将用户引导成了我希望的那样,还是我用碎片内容筛选出了我需要的那些用户。总之,目的达成就行。所以我们看到有很多轻信抖音内容的人。将抖音上的流行当做全社会的流行的人。也就是说,缺乏思考,或者不愿思考的人,才是抖音的目标用户
其实在互联网经营的过程中,产品和运营重要性非常之高,把握用户心态,让其心甘情愿被套牢进而为自己牟利。抖音在这方面没有太多顾忌,只管满足大多数人的低级需求就好,这样就能用很少的成本获取很大的利润。
而类似的营销方式其实已经有很多先例:劣质页游、谣言文推送、咪蒙体流行等等。
按理说我们有内容更加优秀的游戏、科普文章以及经验分享。但这些都不如上面来的盛行,牟利多。因为在没有底线的情况下,只要把握了人性的一部分,然后像马戏团耍猴子一样的拿个香蕉在眼前晃悠两下,基本就能把很多人耍的团团转。
刷抖音的人,说难听点是自己有问题,而说好听点,就是成为了抖音上少数人的傀儡,他们通过这些傀儡将魔爪伸向你的四周,骚扰还未被吞噬的你。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远离刷抖音的人?因为他们的思想已经不被他们自己所控制,想去哪里或者做什么完全是由抖音上的“潮流”所左右。这样的人也许本质不坏,但却无法预估,你不知道它会干出什么,除非你也十分了解他在抖音上刷的内容。可能就会在你不设防的地方给你伤害的同时,自己还一脸无辜的样子。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douyinkuaishou.cc/?id=9368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