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抖音快手教程 > 快手放弃 VR 全景视频业务大厂纷纷逃离 XR
2023
03-02

快手放弃 VR 全景视频业务大厂纷纷逃离 XR

  据可靠消息称,快手即将调整运营了两年的全景视频组织业务,成为了 2023 年继腾讯 XR 内部动荡后,又一个 XR 业务出现剧变的互联网大厂。有关腾讯等大厂的 XR 内部动荡,雷峰网后续会推出一系列独家稿件,欢迎加作者微信 william_dong,互通有无。经确认,快手的元宇宙 / 全景视频项目负责人——马英武,也随之一起从公司离职。近日在创作者的微信群里,快手的运营团队写道: 快手全景运营团队扶上马、送一程的使命完成后,将不得不和大家说再见了。

  而在未来,快手平台上全景视频的创作者,也将被分散到各个垂类,不再给予单独的扶持,转而进行 常态化运营 。但全景视频仍处于 新生阶段 ,快手放弃单独扶持,也大概与裁撤无异。而此次离职的主角马英武,过去曾辗转在华为、中国信通院任职,还曾在爱奇艺任职 5 年,他加入快手的时间是 2020 年 3 月,任高级商务总监,和快手开展元宇宙业务时间点相吻合。在快手,马英武的工作也不仅是全景内容,也包含为快手整理元宇宙相关的战略,梳理了几百家公司的产业链,致力于搭建一个承载全景视频的 元宇宙空间 。离开快手,在微信群里,马英武依依不舍地向群友作别,还发了一个不小的红包。 感谢兄弟们这几年的陪伴和支持, 马英武似乎并没有完全失去对全景视频的信心, 未来将会换一种身份、换一种方式,继续并肩作战。

  有人猜测,XR 业务被砍,与快手高级副总裁于冰及其音视频技术团队有一定关系。两周前,快手 CTO 陈定佳离职,高级副总裁于冰和前阿里 P10 盖坤双双上位,分担了 CTO 职责。详见《从 CTO 陈定佳离职,看快手内部整风》。有消息称,于冰一直对快手 VR 有所不满。一位接近于冰的人士曾经告诉雷峰网,于冰其人颇为高傲,有着浓烈的技术洁癖, 于冰在快手做的音视频体系曾领先整个赛道(包括抖音)一至两年,是国际级水准。这也致使他对所有音视频的产品和体验,都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而快手全景视频并没达到他想要的效果,而且占用了公司不少技术资源。此外,加之新近接手部分 CTO 职责,以及主导成立不久的快手云业务。也就难免令人遐思,于冰或许已无心思再把技术团队投到全景内容和元宇宙业务上——与其如此,不如放弃。而事实上,自从 2022 年后半年,支持全景视频的音视频团队,已经在逐渐向视频云业务—— StreamLake 转移,全景视频不断失宠,支持优先级也在下滑。早就被人诟病 没有商业价值 的全景视频,是快手在 XR 布局上的 第一步棋 。在 2022 年的新浪 元力觉醒 大会中,马英武表示,快手平台上,全景视频创作者在万人以上,视频数量已达 10 万 +,播放数量也超过了十亿。但实际上,不少业内人士心知肚明:占据了大量的服务器资源,但体验的提升,相比传统的平面视频,还远不成比例。况且,对内容创作者来说,一套支持 XR 直播的设备,最早算下来需要十几万,即使近年价格有所下降,对于一般的创作者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 手机的短视频已经够好玩了,为什么我还要额外花钱、花时间去适应一种新的娱乐方式? 有人就曾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在先前的演讲中,马英武曾经提到过,背靠快手的推荐算法,全景视频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想必他自己也清楚,这些成就,归根结底应该归功于快手的基础技术实力,并不是因为全景视频自身的吸引力。用户习惯还没有完全培养起来,依赖全景视频进行变现支撑营收,也充满不确定性。 未来要搞定全景视频的商业化变现, 他说, 以前有部门分工,没法自己下场干,这段时间我会来找资源,把这一环闭环起来。

  巧合的是,昨天,字节几乎同时暂缓了全景视频功能接入抖音。两家大厂对于全景视频,一家裁撤、一家延迟,这也被一些从业人士联系在了一起。有人说,快手是看到 PICO 手握重金来势汹汹,在内容端正要 大买特买 ,于是识趣退出;有人说,字节是看到快手裁撤业务,于是前车之鉴,这才延迟了全景视频的工作,意图再观望一些时日;也有人说,字节根本没必要以快手为竞争——字节毕竟手握 PICO,快手能动用的设备则只有手机,两者存在质的差别。但根据雷峰网得到的消息,最大的可能,还是字节内部的 XR 事务,也正是处于多事之秋。PICO 的困境,雷峰网早在去年就曾有过报道。在《单飞一年后,PICO 的爱与怕》中,雷峰网描述了字节团队为了冲击销量和活跃,以亏本价格烧钱堆量,还曾经做过 连续打卡 28 天,退返购机费用 的营销手段,最终拿不下尝鲜用户,也没能破圈。据传,2022 年末,PICO 给字节提报的 BP 并没有通过。有消息说,要达成字节对年销量、活跃量的要求,公司至少还要在未来几年里,持续搭进数百亿的资金。传说 BP 被 毙 之后,马上 PICO 面临的即将是结构优化——不少人将被裁员,但裁员的规模,从 10% 到 50% 众说纷纭。

  2023,寒气仍然弥漫在科技圈的不少角落。为了过冬,大厂纷纷大喊 降本增效 ,都在积极减重。高投入、低盈利、长周期的 XR 业务,也都纷纷被 瞄准 ,成了待 裁 的羔羊。大厂为什么做不好 XR?实质上,是没有 XR 经验的互联网大厂,受制于固有的观念、组织架构,无法用一个长期且稳健的思路推进 XR 业务,最终导致的动作走形。1 月上旬,腾讯暂停 XR 业务,原因无出其右。以腾讯 祖传 的嫡系文化,NExT Studio 整个 XR 团队高管,大多都是从其他业务线拉上来的,真正懂 XR ——甚至拥有 XR 设备——的人都是凤毛麟角。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在去年 11 月离开鹅厂,腾讯 XR 项目的前负责人——沈黎。腾讯 IEG 内部,沈黎是马晓轶的亲兵,2017 年主持建立 NExT Studio,也被看做是马晓轶和任宇昕在 IEG 博弈中,前者在自研领域的重要棋子。在 XR 业务上,马晓轶也自然重用旧人,把最信任的人,安排在了重要的地方上。沈黎懂游戏,也爱游戏,手机上至少装满了三、四屏玩到烂熟的游戏,只不过到了 VR 上,他的认知和精力支撑不住他在新业务上的野心,也缺乏对于 VR 事业的热情。平日里在人们眼中,他也很少玩 VR,只有在下面汇报时,才戴上设备体验一下。高层少有懂行,而从外部招进来的,其中不乏从 Meta、PICO 进来的精兵强将,有想法、也有热情。但奈何,一群 业余 人士,迫于向上峰交差的压力,指挥着一群懂行的人,做不懂行的事,最终交上去的都是博人眼球,却在市场上站不住脚的成果。2022 年下半年,传说腾讯 XR 的高层曾经在万丽酒店,开过一个会,讨论未来 XR 的发展方向。但与会的高层,大多都是对 XR 浅尝辄止的 假行家 ,提出的意见也相当外行,引得不少员工不满。上面只想做业绩、捞油水,下面想做好东西,却有诸多限制。管理层和执行层的离心离德,割裂了腾讯 XR 的组织架构,腾讯 XR 的丧钟也就自此鸣响。再往后,就是黑鲨收购流产、沈黎突然离职。沈黎后面接手鹅厂 XR 的,是原先负责 Wegame 平台的钱赓,据一些接近的人士称,此人有想法,也有方法,但上任极度低调。有业内人士和雷峰网交流,腾讯 XR 掌门人离职,新任钱赓上马本该高调,一扫项目组的颓气;况且在高层动荡后,作为幕后大佬的马晓轶也本该亲自出面安抚军心。在这个时间点,腾讯 XR 内部部分业务暂停,但还一切未下定论。低调的钱賡,究竟是来给鹅厂 XR 收摊;还是要带着团队向死而生,打一场翻身仗,还尚未可知……腾讯的 XR 内部震荡,从不缺少伏笔,实际内幕不少,欢迎加本文作者微信 william_dong,分享业内八卦,交流行业简介。钱烧了,却没能达到烧钱的效果——这是每个大厂心底最深层的恐惧,而市场的寒冬只是催动大厂 跳车 的一个因素。归根结底,动作走形,才是大厂难以维系 XR 业务的最根本原因。2023 年刚过去一个月,就有腾讯、快手两家大厂意图逃离 XR 赛道—— 2023 还长,下一个会是谁?

  有人期待,手机厂商会是 XR 的救世主——他们懂硬件,供应链成熟,也更懂硬件产品的市场逻辑。中国 华、米、O、V 四家头部手机厂商,对 XR 投入力度都并不大,只把其当作一个遥远的未来。OPPO 对 AR 投入较早,但旗下三代 AR 眼镜产品都没有完成量产,1 年前发布的 OPPO Air Glass,也只限量数百台销售, 玩票 性质严重。而事实上,OPPO 也对 AR 业务 知难而退 ,转而投向了 VR 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大树底下难长草 ,手机大厂做 XR,受制于主营业务太多。主营业务越强,就会吸引越多的阳光和雨露,能分给 XR 的精力和资源就更少。于是 OPPO、小米、Vivo 这样的手机大厂,也就很难有决心投入 XR 业务。华为可能是个例外,但也道阻且长——一位从业者告诉雷峰网,华为年末可能推出的高端 MR 设备,也只是个 秀肌肉 的试水,表达华为进军 XR 的决心。而酷派则于 2020 年,将公司的智能穿戴事业部与主体分开,更名为影目科技独立运营,把风险分散,强调产品和研发的自主性。其实无论是互联网巨头亦或是手机厂商,XR 业务的开设,似乎都是始于想象空间太大,终于持续投入的动力不足。 元宇宙是个长周期的项目,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搭基建太花时间,在今年的大环境下,大厂的耐心太少了。 马英武对雷峰网表示道。但对于全景视频和元宇宙赛道,马英武仍然充满信心,在他看来,VR 全景视频,只是元宇宙产业链里的一个单点。在马英武的设想中,为了解决全景内容生产难、成本高的问题,可以搭建一个元宇宙空间场景,让用户能够方便地通过录制生产 VR 全景内容,从而以好的内容,带动元宇宙全景内容的生态循环。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