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标志着习同志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全党的领导核心正式载入史册,中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征程开启了崭新篇章!
综合分析习同志核心地位确立的时代背景,不仅有党的事业发展需要的使命召唤,而且有全国人民心之所向的意愿支持,更有领袖人物核心能力的坚强支撑。而领袖人物核心能力则是最根本的要素。道理很简单,只有领袖真正具备了核心能力,才能高效带领全党上下履行使命、凝聚民心。简言之,习同志之所以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关键是两条:一是赢得了亿万人心,二是具备了核心能力。
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四年,习总书记带领新一届党中央鼎故革新、厉行新政,使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高瞻远瞩的全局掌控力、坚韧无畏的变革创造力、大气厚重的凝聚感召力四大核心能力。但必须看到,这四大核心能力不可能自然天成、一蹴而就,必须经过持续积累、拾级攀升、磨砺演进、螺旋上升方能铸就。卓越领袖核心能力生成,更是与领袖的理想抱负、成长历练、风格特质、开悟能力和人格修为高度关联。对于习而言,是逆境成长磨砺、丰富实践锻造、不懈学悟积淀、严格党性锤炼组合发生作用,加之时代潮流的引领、伟大梦想的召唤、人民群众的期待,共同推动了其领袖核心能力的全面跃升。因此,深入分析习领袖核心能力形成过程,全面揭示领袖核心能力演进规律,充分挖掘领袖核心能力时代价值,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习始终把对人民负责作为自己的天职,心里时刻装着人民、感情贴近人民、奋斗为了人民,用一言一行生动诠释“以百姓心为心”“权为民所赋”的真谛。习之所以胸怀如此深厚的人民情怀,很大程度上源于青春的磨难、基层的艰难这些特殊的成长经历。
青春的磨难培育了与人民群众的线岁那年,习到陕北农村插队,开始了艰苦却又受益终生的磨难岁月。在陕北7年多的日子里,他饱经那个年代底层百姓所有的艰辛。面对住窑洞、睡土炕、吃苞谷、跳蚤咬这些衣食艰苦,是普通百姓帮助他度过了生活难关;面对打坝挑粪、开荒修路、扛麻袋爬山路这些劳作辛苦,是普通百姓帮助他养成了咬牙坚持的毅力;面对数次申请入党屡屡受挫的精神痛苦,是普通百姓帮助他卸下了思想包袱,不懈追求人生理想。正是人民群众这些心灵馈赠,让习的心与他们紧紧连在了一起,人民情怀与日俱增、日益深厚。正像习自己所说:“如果说开始对那里还有不适应、有距离感的话,后来就同老百姓打成一片了。”“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这就是他真挚人民情怀形成的生动表达!7年多的知青生活,是习形成深厚人民情怀的重要时期。去陕北插队前,人民的含义对于习可能还只是一种温暖、一种陪伴、一种亲近,停留在比较朴素的层面,而走出陕北时,人民的含义在习心中发生了质的升华:人民是一股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共度磨难的坚强支撑、是一种水乳交融的深切真情、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可靠依存。这就决定了习的人民情怀必定深接地气、根基扎实、牢不可破。
基层的艰苦强化了“人民伟大”的价值取向。先后10次递交入党申请的习,终于在1974年1月被批准入党并很快被推选为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虽然后因上大学,担任基层干部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对他人民情怀的升华起到了巨大的催化作用。在对所谓的“问题”尚没有作出结论的时候,是党的基层组织顶着压力、冒着风险,依据人民群众的客观判断,批准习入党并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这一年多的特殊经历,不仅是他事业的起步,更重要的是帮助他在基层一线深切感受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深层含义,强化了对“人民伟大”的深刻理解。毋庸置疑,基层干部的艰难经历,为习从政后形成坚持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的执政理念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逆境成长的磨砺、人民群众的抚育、人民群众的厚爱、人民群众的支持,促使习与人民群众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天然感情,与人民群众的心贴得更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理解更深,决定了他在践行党的宗旨上意志更坚、境界更高。
领导人治国理政才略与履职经历有着必然的联系。中国历史的悠久性、地域的广阔性、人口的巨量性、民族的多元性、政体的特殊性更加决定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必须具有熟悉底层、了解百姓,熟知国情、深谙实际,胸怀全局、把握本质的基本特质,必须具有顶层设计、系统思考、战略谋划、统筹兼顾的深度能力,而这种特质和能力形成,必须经过多层级、多层面、多系统、多领域的历练积累,这是领导人成长过程中的一条基本规律。
深入分析习的履职经历,不难看到,在他身上不仅蕴含了中国领导人成长的一般规律性,而且富有自身的特殊性。从纵向发展轨迹看,习从最基层干起,由农村党支部书记起步,历经县、地、省会城市、沿海开放省份、直辖市等不同层级的一把手关键岗位锻炼。从地方步入中央任职后,又经过中央书记处书记5年历练,最后成长为党的总书记。从横向发展轨迹看,党、政、军各个领域全面涉及,市、省两级政府均有任职。履职经历广泛而丰富、深入而扎实。总体看,习核心能力形成发展主要经过了萌芽、成长、成熟三个演进阶段。
一是核心能力形成的萌芽期——从陕北到正定。陕北7年知青生活特别是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任职经历,使习熟悉了农业、农村、农民,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确立了人生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为形成核心能力奠定了思想根基;清华大学的求学时光,使习拓展了知识的广度、累积了知识的厚度,抬高了实现理想抱负的起点、格局、境界,为他形成核心能力积蓄了文化储备;大学毕业后的军旅生涯,使习理解了军事、军队、军人,开阔了眼界视野,丰富了见识见地,增强了胆识胆魄,培养了意志定力,为他形成核心能力提供了素质准备。从军委办公厅机关到河北正定县任职,开始执掌一方,是习走上从政之路的真正发端。在正定的领导实践证明,习核心能力形成始于正定、源于正定。有两个突出标志佐证,一是看事情、想问题、作决策,不是仅简单站在正定的角度,而是把地方的发展和全国的大局联系起来;二是一到正定就带去清风,展示了抓本质、抓要害、抓关键、抓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的领导才华和领导艺术。
二是核心能力形成的成长期——从福建到上海。习在福建的17年,是精耕细作的17年,也是核心能力深度演进的17年。在福建,他开始全方位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管理、两岸关系和民生发展等领域,进入了核心能力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厦门经济特区的任职经历,培育了他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丰富了处理台海等复杂敏感问题的深刻认知;宁德贫困地区的任职经历,加深了他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开启了解决贫困问题的探索,进行了从严治吏、抓干部队伍“关键少数”的尝试;省会城市福州的任职经历,提高了他管理现代化城市、综合统筹和协调八方的本领;担任福建省政府主要领导的经历,提高了他引领政治、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现代治理能力。在浙江省的任职经历,是习核心能力成长最快的时期,在更高的平台上全面开启了主政一方、造福一方的崭新实践。浙江工作的5年多,习的核心能力不断递次演进,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开始显示出个人独特的领导特质和领导风格。通过探索经济转型发展道路,激发市场资源活力,催生社会发展动力,依法施政解决中国深层次问题和保护治理生态的探索和实践,把浙江带上了发展快车道,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试验田,其领导经济改革、社会改革、统领全局的才能得到全面印证。上海任职的经历,则对习核心能力的演进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催化作用,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中心,习进一步提高了国际运作能力,形成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系统思路,核心能力进入更完整、更全面、更系统的全新境界。
三是核心能力形成的成熟期——从地方到中央。从上海市委书记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从地方党政领导到国家领导人,习的从政之路实现了更大的跨越。通过直接参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研究制定,进一步加深了对党和国家全面工作的深刻理解,进一步坚定了战略定力,从全局上掌握了党和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律;通过直接参与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组织实施,从整体上提升了战略推动能力;通过直接参与处理协调紧迫性、突发性重大事件,提高了全局掌控能力。
习丰富完整的履职经历,决定了其核心能力既具有高屋建瓴、根基坚实、中气十足的禀赋,又具有胸怀全局、把握关键、深谋远虑的特点,更决定了具有雄才大略的习一旦站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中央,必定会与众不同、非同凡响,对整个国家乃至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douyinkuaishou.cc/?id=46221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