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这首词是主席于1929年重阳日(10月11日)所做,很难想像,在当时的情景下,一个革命者,居然能够做出这样的一首完全异于古代词人对重阳的看法与自己心境的作品。
因为,每当重阳,文人总是喜欢做一些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境,并且诗词的风格都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几乎无一例外;而按照主席当时的处境,照常理推算起来,他的词也应该是“明日黄花蝶也悲”的。
1927年,亲历了大革命失败,队伍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南昌起义失败,自己领导的秋收起义也几乎全军覆灭,好不容易拉起队伍上了井冈山,到了1928年冬天,面对湘赣两省敌军的“会剿”,他不得不又带领井冈山的队伍撤离了井冈山,不久,井冈山失守。
而在转战赣南的日子里,部队连续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屡战屡败,几乎陷入了绝境,好不容易在瑞金大柏地绝地反击,击溃敌人,打开了局面奠定了中央苏区版图的雏形,结果呢?在党与军队的关系上,与老战友朱德爆发了巨大的冲突,并且在“七大”中被自己的战友选下了前委书记的位置。并且被组织安排去闽西苏区苏家坡主持地方工作。
心急如焚,因为他明白,如果不解决党与军队的关系,那么,工农红军将与旧军队并无本质区别,中国革命将不可能走向成功,而在这紧要关头,他居然又患上了当时几乎难以治愈的恶性疟疾,连路都走不了,只好躺在病床上,或者由战士用担架抬着,以躲避敌人的搜索追捕。在苏家坡,有一次,差一点被白匪军抓住。
是战士们用担架抬着他,火速转移去了上杭县城,这首词就是他在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上养病时,适逢重阳佳节到来,他在临江楼的院子里渡步,写出来的。
假如由任何一名中国古代优秀的词人在这种情景下写一首词,恐怕都会是“万事到头都是梦”了吧。然而,主席却在这绝境当中,看到了希望与光明,看到了革命前途的未来,因为他找到了党与军队之间的正确关系,找到了人民建军的基本原则:党指挥枪!正是在他提出的这些建军原则之下,这支军队开始变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
临江楼,此楼建于1927年,为中西合璧的三层小洋楼,是一个货栈仓库,名叫“广福隆”,1929年10月初,红四军攻克上杭城,就住在临江楼的二层东厢房,10月11日,清晨,于临江楼,迎着深秋的劲风,看着眼前的汀江烟波荡漾,江对面山上开满了菊花,回想着红四军半年来的战斗历程,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采桑子·重阳》:
的这首词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体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读之令人动容,热泪满面!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douyinkuaishou.cc/?id=40337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