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手运营 > 微信营销也搞名人效应?莫让李鬼坏了李逵之名
2019
10-21

微信营销也搞名人效应?莫让李鬼坏了李逵之名

  近日,一张“扫码免费听马未都讲故宫”的图片在微信朋友圈传播。随后,马未都本人发布辟谣声明。马未都告诉记者,由于很多人向他核实网传免费视频的真实性,他受到很大困扰。有不少微信群宣称提供免费公开课,但实际情况却是骗取点击量,或是提供与课程毫不相关的信息。(10月9日《北京青年报》)

  正所谓:“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马未都老师讲课的名气尽人皆知,想不到今日竟引得“李鬼”冒充,且如此明目张胆。营销群的“厚脸皮”实在令人震惊。同时,此类事件不能当孤例看待,若不严打严治,很难想象,会不会有其他名人遭殃,会不会有更多网友受骗。

  病毒营销最早是由任天堂前社长山内溥提出来的,指的是利用公众的积极性和人际网络,让营销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很显然,假借马未都之名骗取流量是一类典型的病毒营销方式。相关营销群假借“马未都讲课”名义,通过名人效应吸引朋友圈好友关注,其负面影响也会随着社交网络不断扩大。

  病毒营销本身是没有错的,然而任何一类营销模式都不能建立在违法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冒充马未都老师兜售免费公开课,很明显是侵犯马老师的合法权益。且名不副实的营销内容,恐怕还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试问,为何病毒营销者会选中马未都?据了解,此次在微信朋友圈传播的“马未都讲故宫”来自高德地图最新上线的“景区随身听”功能。换而言之,所谓的免费公开课并不属于正规的授课内容,而是纯粹地利用技术手段的“移花接木”。其违法成本很低,被察觉的可能性更小,也便于大批量的复制。

  而从本质上看,就是利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仅仅在半公开场合中宣传,使网友们无法确定所谓免费公开课是真的还是假的。在规避微信版权保护措施的同时,借助朋友圈的社交属性提升“亲和力”和“真实感”。让网友们自然而然地相信的确是马未都参与授课的,对相关微信群的信任感也就增高了。

  此类营销手法并不是不可复制的,马未都老师仅仅是刚好碰上而已。社交网络何其之大,今天可以选择马未都,明天就可以依葫芦画瓢,照搬其他名人的授课内容。眼下,大量的名人授课内容流传于网上,被冒充照搬的风险性不容小觑。如果无法及时遏制,轻则损坏涉及名人人群的名声,影响他们合法的经济收益,重则往传播木马或网络诈骗的方向延伸,衍生更严重的犯罪风险。

  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不容许任何假借名人名义的违法营销行为。对此,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压实微信平台的监管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审查和评估类似“免费公开课”的违法风险。而最根本的还是从严落实《网络安全法》及《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加大侦查力度,让微信营销群的建立者及管理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