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手指间一起一落皆是风情,但眼里尽是离愁别绪——这是古代织女的形象。当代的苗族织女,多了飒爽英姿,多了自信底气。
她录制教学视频,上传一些平时网友们难得了解的织锦知识,让大家对织锦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苍茫的大山深处,传来阵阵机杼声,这是位于黔东南雷山县的一家织锦工作室里,织女们在用不疾不徐的速度,与时光对话。小芝是这家工作室的创始人。
从记事起,小芝便在织布机旁陪着母亲,耳濡目染,“织女梦”的种子在她心里慢慢生根发芽。8岁起跟着母亲学习织锦,17、18岁上,便系统性地习得了苗族织锦技艺。
千百年来,这里生活的苗族人一直遵循着古朴的传统,男耕女织,织锦制陶。他们用质朴的手艺自给自足,在这片土地上过着恬静平淡的生活。
9年前,小芝结婚成家,但她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恰好,公公也是一位民间艺人,非常支持小芝。全家下了血本,以十几部织锦机作为资本,小芝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然而创业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顺利。十几部织锦机价格不菲,可生意却非常惨淡。夜深人静,她的恐惧袭来:“传承了千百年的织锦技艺,就这么失传了吗?”
过去,苗族传统织锦工艺的高低曾经成为评价女孩的重要指标,苗族民间,一个姑娘手艺精巧与否,甚至一度关系到姑娘的婚姻与前途。时过境迁,今天的苗族村寨,女儿有无织锦手艺已经不重要了。加上苗族织锦无法量产,导致很多织锦小作坊经营难以为继。
每次看到家里十几部织锦机只能运作起来一两部,小芝心里很不是滋味。为把千年技艺传承下去,小芝下决心,啃掉一块一块的硬骨头。
仅从小芝的抖音视频里我们就能看到,织锦手工品的产品形态越来越丰富,从华丽的苗族盛装到多彩的丝织围巾,再到女性手包、装饰画,小芝工作室的每一件作品都开始贴近市场需求,也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网友纷纷点赞留言:
“用抖音拍视频把我们的织锦手艺展示给更多人看,获得了很多用户的支持和鼓励”,小芝说,“这让我更坚定的去守护和传承织锦手艺,在记录织锦美好生活的同时,让我家乡的非遗文化让更多人知道并喜欢,也让我们的传统技艺激发更多活力。”
而为了摆脱小作坊式经营,小芝通过“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和鼓励留守在家的妇女,利用农闲参与织锦工艺品的加工,通过回收这些工艺品,增加她们的收益,促进了姐妹们家庭收入的提高,为当地人追求美好生活贡献了一份力量。
2012年,小芝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第二年她的公司被共青团贵州省委、省青年就业创业基金会授予“贵州百万青年创业就业行动——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称号,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创业就业工艺扶持”项目、黔东南“州级扶贫龙头企业”……一项项殊荣,让她的“织女梦”一点点成真。如今,她的公司有固定员工6人,辐射带动60位乡村女性就业。
下一步,小芝想先将分散在各地的苗族织锦从业者们聚集起来,大家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集中所有的优势资源去开创市场,形成合力。
苗族的吊脚楼里,窗外一片葱茏。身着苗族盛装的小芝安静坐在织机旁,伴随着轻音乐BGM,非遗织锦的科普知识娓娓道来。有节律的织机声中,精美的织锦一寸寸生长——这是小芝的抖音日常。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无法走出大山,织锦如何能够被大众所接受?意识到品牌传播的重要性,小芝结合县里的传统文化推广项目,从零开始学习品牌传播知识,在自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的推广。自此,世界在她眼前更为广阔,互联网成为传统织锦与新世界的纽带。这一次,她选择了抖音。
小芝发现,短视频可以非常具象化地表现创作过程、创作成果,通过抖音,她与外界用户可以零距离交流。
小芝特别感谢字节跳动扶贫在雷山开展“山里DOU是好风光”扶贫项目,通过参加雷山扶贫的专项培训,不仅学会了用抖音拍视频把织锦手艺展示给更多人看,而且还获得了更多用户的支持和鼓励,短视频对非遗技艺的传播让小芝发现了守护非遗的“新大陆”。通过内容创作让更多人看到织锦、喜欢织锦技艺、买到织锦产品。
刚开始她担心,抖音用户会不会对织锦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不感兴趣。可事实证明,现代社会与传统非遗文化之间并不是天然对立的。只要是美好生活的展现,作品就会大受欢迎。
“这织布机织出来的床单很凉快,妈妈给织了不少,把孩子结婚用的都织出来了。”
看到小芝上传的织锦视频,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现出对这项非遗技艺的极大兴趣。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douyinkuaishou.cc/?id=36036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