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手网红 > 徐州:全力打造名副其實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2021
11-11

徐州:全力打造名副其實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徐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指出,譜寫徐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必須把打造區域中心作為最大優勢和重大使命。

  近年來,徐州把做強城市功能、做優城市品質作為重中之重,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區域經濟、商貿物流、科教文化和金融服務“四個中心”,努力把中心城市的“規劃定位”變成“實際地位”。

  帶著“徐州之於淮海經濟區如同上海之於長江三角洲”的美好願景,徐州步履鏗鏘、奮力前行……

  1986年3月,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市長專員會議在徐州召開,宣告著淮海經濟區的正式成立。從此,1.3億淮海地區百姓有了共同期盼。

  2010年5月,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城市市長會議在江蘇省徐州市召開,標志著淮海經濟區核心區一體化建設正式啟動。

  2017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從中央層面正式確立了徐州市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地位。

  2018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提出淮海經濟區要著力提升徐州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推動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

  從戰略意義看,淮海經濟區地處我國東西融合和南北交流的樞紐地帶,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有利於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宏觀布局,策應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打造新的區域增長極,更好帶動蘇北振興轉型,為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從綜合實力看,徐州是淮海經濟區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城市,主城區建成區面積和城市綜合功能大幅領先區域內其他城市,在交通出行、購房置業、就醫上學、消費購物等方面對周邊城市的吸引力持續增強。

  從合作基礎看,淮海經濟區城市地緣相近、經濟相融、人文相通,形成了以核心區市長聯席會議為基礎的一系列合作對話機制,交通、產業、商貿物流、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旅游、文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交流合作不斷加強,為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領頭羊”,徐州重點打造淮海經濟區區域經濟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全面提高城市首位度,加快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真正在淮海經濟區建設進程中發揮好龍頭作用。

  城市輻射力不斷增強——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四大中心”地位已經顯現。

  徐州醫院門診人數40%來自省外,“到徐州看病”已成為周邊城市群眾的首選。截至2020年底——衛生資源總量居全省第三位,列南京、蘇州之后,位列淮海經濟區20個地級城市首位。目前,全市擁有三級醫院24家,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2家,居全省第二位,與蘇州並列全國地級城市之首。

  過去五年,徐州全力推進中心商圈、東部商圈、中東部商圈、南部商圈、新城區商圈建設和發展,快速增強商圈核心競爭力和對外輻射力。

  “十三五”期間,徐州全市商貿輻射半徑超過150公裡,中心商圈外地居民消費佔比超過30%。向東輻射到宿遷、向西輻射到商丘、向北輻射到濟寧、向南輻射到蚌埠。

  目前,瞄准大城市能級自主規劃,徐州已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開展徐州2049空間戰略規劃研究,立足提升城市現代化、國際化水平,調整優化空間布局,做強先進制造業高地,做強現代物流、現代中心商圈,做強教育、科技、金融、文化、醫療衛生事業,高起點規劃建設交通樞紐、中心商圈、高端旅游目的地,以及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會展中心、科技中心等功能性項目,不斷提升城市的品質和能級。

  樞紐地位更加穩固——徐州先后建成鄭徐客專、徐宿淮鹽鐵路、連徐客專,高鐵線網向“米”字形網絡轉變,高鐵運營裡程390公裡,位居全省前列。

  城市軌道實現重大突破,成為淮海經濟區首個開通地鐵的城市,建成運營徐州地鐵1、2、3號線,地鐵通車運營裡程達64公裡。

  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一環五射兩縱一聯”總體格局,總裡程達到464公裡,實現縣級節點全覆蓋,80%左右的鄉鎮實現30分鐘進入高速公路網。

  結合高鐵建設,建成投用徐州東站、睢寧站、觀音機場站、邳州東、新沂南等綜合客運樞紐﹔建成使用徐州東動車運用所,高鐵(含動車)通達度位居全國前列……

  高鐵通達全國25個省會城市,公共交通邁入“地鐵時代”,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龍頭”地位進一步強化。

  區域協同步伐加快——淮海經濟區跨越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四個省份,總面積達17.8萬平方公裡,總人口達1.34億人。徐州作為一個地級市,如何打破行政壁壘,協調周邊城市發展,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

  在“十四五”規劃中,徐州提出,落實國家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意見和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完善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座談會和決策咨詢專家委員會等合作交流體制機制, 開展淮海經濟區新一輪戰略合作,聚焦交通互聯互通、產業協同發展、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和社會事業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打造城市利益共同體,加快形成統籌有力、競爭有序、綠色協調、共享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10月20日,徐州都市圈產業協同發展論壇舉辦。四省十市齊聚一堂,就加強產業合作和園區共建、攜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培育等進行深入交流探討,一批產業合作和園區共建項目現場簽約,淮海經濟區各市共同啟動了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隨著徐州輻射力的增強,淮海經濟區城市深度融入徐州發展,協同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大。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指出,打造區域中心事關徐州和區域發展大局,隻有做強城市實力、提升發展能級、增創競爭優勢,才能真正把中心城市的規劃“定位”變成實際“地位”。

  ——堅持把徐州發展放在全國大格局、全球大背景中審視考量,主動對標省會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高標准優化空間布局、推進產城融合、塑造鮮明特色,加快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集聚輻射帶動力,全力打造名副其實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大幅提升實力優勢,始終保持快於全省、好於周邊的發展態勢,成為總量領先、增速領跑的區域發展增長極,區域經濟、商貿物流、金融服務、科教文衛“四個中心”令人信服,努力做到“徐州之於淮海經濟區如同上海之於長江三角洲”。

  ——不斷鞏固樞紐優勢,加快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全面增強各類平台載體功能,優化完善公共服務供給,打造匯聚高端資源要素的“強磁場”,形成人才紛至沓來、資本競相涌入、項目加速集聚的發展景象,成為創新創業、宜居宜業、近悅遠來的區域首善之城。

  ——持續放大輻射優勢,進一步完善區域協同發展機制,不斷拓展合作交流深度廣度,主動服務周邊、帶動周邊,最大限度共享紅利、共贏發展,更好發揮區域龍頭作用,引領淮海經濟區加速崛起。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