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在各个领域当中似乎总会有鄙视链这种东西的存在。饭圈中韩娱圈的看不起追大陆明星的,小说圈里看耽美的看不起看言情的,动画中追冷门的看不起跟风追热门番剧的,电影中文艺片看不起商业片
当然,上边提到的话只是陈述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并不代表圈子里的人都拥有这种心态。不过要说这些圈子里连圈外人都能明显感受到鄙视的圈子,那一定是属游戏圈莫属了。
最让人震惊的是,这个圈子的鄙视链甚至复杂到要分好几个方面好几个层次才能讲清楚。
游戏,简简单单两个字却包含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种类。包括主机游戏PC端游戏手机游戏等各种各样的类型,由此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玩家。
其实,说是游戏鄙视链,更多来说应该说是游戏玩家鄙视链来得更贴切。毕竟鄙视是人的情感,自然也是玩家之间才有鄙视链。
于是到最后总结汇成鄙视链大概就包括了一下六种:全机种玩家>PS玩家>Steam/PC单机玩家>暴雪、欧美大厂端游玩家>腾讯/国产免费端游玩家>手游页游玩家。
在这些游戏玩家看来,当然实际上也的确如此,这些游戏质量在鄙视链上游看来是逐渐递减的。
在这个主体鄙视链当中,每种类型的游戏内部又有其衍生出来的鄙视链,一层一层排列着,如同食物链一般结构严谨。
举主机游戏的例子来说。如今主机党最常用的三个平台:索尼、Microsoft和Nintendo之间就存在着相互鄙视的关系。索尼觉得Nintendo的游戏根本算不上主机游戏,而Nintendo却有十分热门的马里奥、塞尔达和口袋妖怪等广受欢迎的游戏。而另外一个Microsoft虽然手柄全球最好手感,并且他的游戏pc端也能玩,但还是遭到了另外两个平台的鄙视,转瞬间成为了主机党中的最底层。
当然,在各类游戏玩家相互鄙视的时候,一些不玩游戏的人便会跳出来说:游戏误国!玩游戏的都是精神疾病!救救我们的孩子!
其实,鄙视链的产生与各种游戏类型的诞生背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电子游戏诞生之时,很多玩家其实并不能直接下载游戏,而是要自己一个一个把代码敲下去。
在当时的经济背景下,能有条件玩得起电子游戏的都是非富即贵的家庭。而现在的Swich游戏机同样也是如此,稍微贵一点的也已经上千,根本不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舍得买的东西。
阶级之间尚且有鄙视链,这种可以算得上是以金钱划分开来的游戏玩家群体存在着鄙视链也就并不奇怪了。
设有门槛的领域往往会更加让人向往。毕竟这个门槛就像是一道过滤网,会过滤掉许多低于平均水平的玩家。
其实这就是艺术电影比商业电影在鄙视链中地位更高一样,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本来不该区分高下,但因为毕竟欣赏艺术电影中最核心的艺术内涵部分是需要观众有一定素养的,而商业电影最富有价值的画面和其他方面是能让观众直观感受到的,门槛便没有那么高,只要是观众就能大致看得出一部商业电影的好坏。
三家主机本身是不存在高下之分的,但任天堂的游戏在国内的欣赏门槛确实更高,所以才造成了这个鄙视链的存在。
说通俗点就是,不懂游戏的人,也能看出各种高画质游戏的牛逼之处,但任天堂的游戏由于普遍画面看起来像是小孩子玩的游戏,所以必须需要一定的门槛才能理解其过人之处。
这种门槛其实就是用来隔绝无法交流的玩家,欣赏门槛越高的就会站在鄙视链更高的地方。
综上所述,这种极其复杂的鄙视链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但合理并不代表它就能长久存在着。有门槛不算坏事,但就着门槛看不起那些想跨过门槛的人,那就是有问题。
游戏本来就不分什么高低贵贱,你要是不喜欢你不玩就行了,没有必要非扯出个什么鄙视链。
明明自己玩的是破解版,是盗版游戏,还要大声嚷嚷着说人家买正版游戏的人是傻子,说人家花钱买游戏脑子不正常的玩家;
自己的游戏不好好的玩,看见你跟他玩的游戏不一样要过来指指点点说你为什么不玩XXX还玩这种看起来小孩子才会玩的游戏的玩家;
总结来说再简单不过,每款游戏因为其产生的背景和时间,便会有它面向的不同的受众群体,那么玩家年龄层自然有所不同,看法当然也是天差地别。所谓的鄙视链其实是大家对自己所玩游戏的喜爱,真正的“鄙视”还是少数。
再者,鄙视链的存在大多是因为玩的游戏少了。这个少不仅是游戏种类,更重要的是花在每个游戏上的时间,你对这个游戏的了解究竟有多深。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douyinkuaishou.cc/?id=2442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