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链“一词的兴起,源于2012年南方都市报一则《鄙视链——生活中那些微妙的优越感之社会心理分析》的报道。形形色色的鄙视链从现实蔓延至网络,不管承不承认,我们都有意或无意中被拉进了鄙视链的某一层,鄙视别人还是被别人鄙视,在鄙视链的流行中,除了鄙视,我们不会收获任何。
国内互联网公司之间:BAT老牌互联网公司新三板A\B轮融资天使轮零融资
中国的互联网是属于你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最终还是属于BAT的。2015年,社交帝国腾讯交出了破千亿的成绩单;阿里则增加传媒、音乐、金融等外围业务的投资不断拓展自己的版图;百度通过百度钱包、百度糯米、百度外卖等形成了完整的支付生态闭环。
三大互联网巨头仿若站在了国内互联网的尖端俾睨群雄,势不可挡。福利好、挣钱多、前景广让BAT成为了互联网公司鄙视链的顶端——虽然孤独,却尤为光荣。
十年是个坎。从2005年到2015年,有些老牌互联网企业陷入了十年魔咒,日渐式微,遥想曾经显赫一时的四大门户,而如今,他们只能喟叹未能赶上移动互联的大潮分一杯羹,蹉跎时间之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便将他们拍死在了沙滩上,但即使这般,他们的眼中也是看不上刚拿到融资或者才起步的小型创业公司。
各类招聘网站上和互联网相关的职业中,技术岗位的起薪无疑是最高的,而与之相对应的专业都是理工科,理工科的优越感在互联网职业中就表现为无技术,不网络。
技术内部也存在一条鄙视链,写iOS的工程师鄙视写Android的工程师,写Android的工程师鄙视写Windows Phone的工程师。搞程序开发的鄙视做前端测试的,做前端测试的鄙视敲代码的,敲代码的鄙视做设计的,每一层都摆出了一副高冷的姿态和“你这是什么玩意,我才是技术核心”的自信。
而市场和产品部门作为沟通客户和公司产品的重要一环,每天面对的是挑剔难缠的甲方和向运营和编辑传达各种需求,修改、修改再修改以及无止境的修改。
搜索引擎:谷歌百度bing、搜狗、搜搜、即刻(人民)
客观来说,谷歌搜索在用户体验、页面布局以及广告宣传上都比百度良心地多,使用谷歌搜索产生的优越感更为明显的是,谷歌搜索引擎都是需要翻墙软件才能打开,这无形中逼格就提升了不少。
但相对于微软的必应搜索和搜狗、搜搜、这些后起之秀,百度的用户体量无疑是巨大的,自然就出现了百度粉看不上小众搜索引擎的现象。
游戏:主机单机国外PC单机国外网游国内网游网页游戏、QQ游戏
网传一份游戏界逼格生存指南,首先就需要懂英文,再者就是得体地称呼游戏名称。比如,星际争霸的简称并非星际而是StarCraft,既洋气又自带逼格。
不会游戏术语怎么混迹游戏圈?仅知道特殊怪物叫BOSS简直孤陋寡闻,让魔兽世界的玩家来告诉你,引到多余的怪物叫ADD,仇恨超出叫OT,范围伤害魔法叫AOE。
就算翻墙,Netflix也不一定能看到,只对部分地区开放的Netflix不但封锁了VPN,还必须成为英美剧的付费用户。也难怪只要翻墙就能看到的Youtube就被Netflix所鄙视。
国内的AB站用户标榜为小众二次元人群,自购版权和自制低成本网络剧,自然是看不上优酷土豆爱奇艺这些国内主流视频网站。
某科技博客总编辑在微博上宣称不欢迎使用QQ邮箱和163邮箱发送的求职简历——但事实上,这两者是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子邮件服务。此事甚至闹到了知乎上,gmail用户与QQ邮箱用户吵得不可开交。
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我们用户”是一种清高的自嘲,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这些用户开发者总难免陷入一种鄙视链中。
微博鄙视链:Twitter/饭否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天涯微博等其他微博
国际化的社交产品总能毫无悬念荣登榜首,大多数用户会觉得国内的都是山寨货根本不值一提。
网络红人:卖知识的段子手卖衣服的秀自拍的动物网红
微博著名网红“王可可是个碧池”(国民老公王思聪家的狗)的粉丝量都甩你好几条街,其好基友“韩寒的马达加斯加”的文艺气息也是令人侧目。
社群是一个相对于社区的概念,移动互联网时代社群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社群概念发展的过程当中,开始有了某种宗教似的信仰在里面,社群成员与社群发起人之间在精神上出现了高度的统一性。
最早的社群其实就是过去线下的各种圈子,一群因为共同目标或者兴趣的人集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圈子,所以在社群的概念里又有圈层的含义。在营销界有一外名词叫做“圈层营销”,盛于房地产等暴利性行业当中。
圈层营销之所以盛行,背后的指导思想是精准化营销,通过目标用户群体的圈层化,针对性的进行营销活动以达到销售的目的。而最早兴起于欧洲的“文化沙龙”则可以看作是圈层化最早的起蒙,通过这样一种线下沙龙的活动将相同兴趣的高端人群集中在一起,背后的商业价值是非常高的。
而在沙龙之外圈层还有很多变种,比如书友会、驴友会甚至是麻友会等,所有因为某种共鸣性的内容而形成的人的聚集都可以称之为圈层,这一点和社群的概念是一致的。然而圈层与社群又是有区别的,圈层的聚集更多的自发性的,圈层虽然有个别威望高的人存在,但是无法形成一个稳固的精神领袖。
我们从罗辑思维、企鹅吃喝指南和吴晓波频道等典型社群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在这样一个社群里是有精神领袖的,老罗、王胜寒和吴晓波都是这类社群的信仰中心,他们通过一次次向成员灌输自己的价值观将附合自己信仰的人聚集在自己身边,并从中获取自己的商业价值。
所以在社群的构建当中,又有一个词叫“洗粉”,这个词的出处正是罗辑思维的发起人罗振宇。对于一个稳固的社群而言,会员的数量重质不重量。片面追求成员的数量并不能提升社群的变现价值,只有通过一次次信仰的输出,清洗掉不接受自己价值观的人,将绝对忠实的成员留下,才能更好的进行商业化变现。
社群建立的指导思想与宗教有着某种共性,那就是只接纳认可自己信仰的人。一个信仰高度统一的社群或者宗教,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协同性。这是一种接近于粉丝经济,又超越粉丝经济的结集体。
这里我们就得给社群进行一个分类,社群基本上可以分为:信仰型社群、商业型社群和自发型社群。在这三类社群当中,最具有变现价值得就是信仰型社群,这类社群有着一定宗教的性质在里面。其实社群和粉丝是个子集的关系。
站在信仰型社群的角度来分析,社群成员一定是发起人的粉丝,但是发起人的粉丝不一定是社群成员。社群成员是发起人通过一次次的信仰灌输,从粉丝当中提炼出来的最能接受发起人思想的相对稳固圈层。
由于社群成员和发起人的信仰思想拥有高度一致性,所有很多时候社群发起人在内容输出时的明显错误是会被社群成员忽略的。比如罗振宇有一期讲中医的视频,直斥中医是怪力乱神的迷信产物,但是举出来的佐证是中医医典当中让病人夹着鸡蛋在十字路口绕圈治病的案例,对于草药治病只字不提。
这里我们估且不论中医究竟是否有效,罗振宇提出的佐证是欠妥的,在这期视频当中罗振宇直接将迷信做为了中医的代名词,将一个显而易见的迷信行为举出来佐证。然而罗振宇的社群粉丝并没有深究这个案例的可用性。
然而这个例子并不是想说社群成员就是脑残粉,我们需要将脑残粉和信仰统一的社群核心成员进行区分。脑残粉指得是一群无论偶像对错都高度仰慕的一群人,比如柯镇东吸毒之后部分粉丝力挺柯镇东的行为就属于脑残粉行为。
刚才我们讲到社群成员是思想统一的一群人,社群发起人多数是希望打造一个博学广闻的正面形像给成员的,所以集结起来的一群人虽然偶有偏颇,但是如果社群发起人的行为与思想不统一的时候,成员是会瞬间离散的。
信仰型社群是发起人有意识建立的群落,就像当初欧洲的沙龙一样,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是罗振宇还是企鹅吃喝指南的王胜寒以及吴晓波,都非常热衷于举办线下活动。通过线上思想灌输,线下活动将成员集结,可以充分的激活成员之间的活性。
与信仰型社群相对的是自发型社群,自发型社群是无组织去中心化的,成员多而且杂,思想上没有统一性。如果我们把社群粉丝进行分层的话,信仰型成员是第一层核心层成员,自发型社群成员处在第二层,第三层是观望性的边缘人群,有机会进入第二层甚至是第一层,也有可能掉头就走。
商业型社群多数是企业社群,对于大多数企业社群而言,是没有办法做到形成自己的信仰型社群或者自发型社群的。虽然社群是内容集合型部落,但是并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拿来结构社群的。结构社群的内容除了要有欣赏和使用价值之外,还需要能够形成成员精神上的共鸣。
社群里面的内容必须要有传播分享的价值,需要能够让成员之间交流讨论分享,够能给成员与众不同的精神优越感。在马佳佳的无数份PPT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她重复在说一个词,那就是鄙视链的养成。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douyinkuaishou.cc/?id=23528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