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竟然也有假的?也许你在家里躺着刷个抖音,就会被诈骗犯忽悠得钱袋子不保!
近一年来,已有约23家基金公司出手“打假”。快来看看一下他们花样百出的新骗术,提前长个心眼。
据悉,上述App的内容为一系列慈善事业投资项目,群组名称及群内成员昵称均带有“中信保诚基金”、“中信保城投资集团”字样,且群内会出示带有“中信保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字样的伪造的营业执照。用户进群后会被推荐一系列承诺高收益的慈善事业投资项目,每个项目均会提供转账操作说明及收款账户信息,诱导用户进行转账。
中信保诚基金提示投资者,如发现有冒用该公司名义的不法行为,可立即向公安机关、监管部门举报,或通过公司客户服务电话咨询。
实际上,近一年来,基金公司遇上“李鬼”的次数并不少。据不完全统计,去年3·15以来,已经有23家基金公司公告“打假”,声称公司名义被冒用,提示投资者注意不要被骗。比如今年发布声明的国融基金、平安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等。
当然,这些只是已经被基金公司公告的情况,另一些影响范围小一些的假冒情况可能还没被公司注意到。那么,近一年来,假冒基金公司诈骗的手法主要有哪一些?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不法分子冒用基金公司名义骗钱的方式五花八门,最常见的就是荐股。国融基金今年就公告了类似的打假公告,该公司提示,任何以荐股、提供内幕消息等为由开展投资咨询服务、收取会员费、承诺收益、盈利分成等行为,均属违法。
除了上述中信保诚基金的案例外,去年中金基金也公告称,有不法分子冒用工作人员名义,通过App等渠道兜售虚构的“中金基金静态战略投资项目”。据资料判断,该项目具备明显的传销行为特征,系不法分子虚构用以骗取投资者钱财的工具。如遇类似情况,投资者还需多留一分心眼。
近些年来基金经理知名度提升,越来越“出圈”。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他们的社会影响力,盗用基金公司发布的基金经理照片及相关视频,包装出培训机构的理财课程来收费,并进行投资咨询服务。
这样的案例近一年来也有发生过,比如恒越基金去年8月表示,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义,通过微信、二维码、网页链接等方式传播仿冒网站误导投资者进行投资理财活动,骗取投资者资金。
按我国法律规定,上述许多行为是触犯法律底线的,比如卖假基金、非法集资诈骗等。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而《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的规定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面对隐蔽的“李鬼”基金公司、员工诈骗,投资者如何识别“陷阱”?上海市光大律师事务所许洁锦律师给投资者提出了两大建议:
对陌生渠道来的营销要警惕,既然是陌生,意味着是属于不特定对象营销,存在很大违法违规可能性;不要轻信陌生来源的微信好友、群友、Q友或电话,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图片或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下载相关App,谨防上当受骗。
另外,对异常的业务或优惠活动加强警惕。基金公司不会通过微信、二维码等形式推荐股票、代客理财、诱导下载、向投资者索取资金等其他个人信息,更不会参与博彩娱乐、充值返现之类的非法活动,投资者在遇到异常的基金公司业务及活动时,要提高警惕。
投资者应尽量去自己熟悉可靠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或银行等正规渠道购买基金。
此外,诈骗分子常常通过与相关基金公司比较类似的微信公众号、网站域名等信息混淆投资者试听。因此,投资人在核实信息时需要细心耐心,不要被所谓高收益所引诱,未完全核实情况下仓促投资。
许洁锦提示投资者,如果已被不法分子获知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或者已遭遇资金损失(即便仅意识到有诈骗嫌疑),都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同时,投资人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弥补投资损失。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douyinkuaishou.cc/?id=35559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