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手运营 > 打车App商业模式:困境与展望
2020
12-30

打车App商业模式:困境与展望

  出租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由于城市化和行业运营产生的问题,乘客抱怨“打车难”,加上司机的空载率高(北京、纽约出租车空驶率达到 40% 左右),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催生了打车 App 的火热,使之成为司机和乘客的供需对接桥梁。

  和团购模式的拿来主义一样,打车应用在国外 Uber 、Hailo、GetTaxi、Zabcab 等 App 的引领下,在国内渐成气候。不同于 Uber 在推广阶段提供最高 25 美元的免费出租车优惠,快的打车赠送积极用户 10 块钱的红包,在这个领域的初期市场,主动烧钱成为营销的有力手段,效果会如何呢?

  根据纽约市出租车和豪华轿车委员会的规定:空载的黄色出租车(有电子计费器)会因为你的招手而停下,不接受提前预定。相反,黑色出租车(一般是私人出租车,价格较高,英文是 livery car )只接受提前预定,不会因为你的招手而停下,如果违反法规将面临 350 美元的罚款。

  打车 App 的流行,增加了黑色出租车的生意,激发了黄色出粗车司机的不满。今年2月,纽约市出租车和豪华轿车委员会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它批准了一个长达一年的试点项目,允许参与的司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获知乘客需求,乘客可以通过打车 App 联系附近的出租车并使用电子方式付款。这样,一些黄色出租车司机利用打车 App 招揽乘客,破坏了行业几十年的规则,黑色出租车司机表示抗议并有上诉行为。

  在非交车时间段,等车的你眼睁睁看着一辆空载的出租车飞过,不必跺脚,出租车已被打车 App 预约。难道真的需要人手一台智能机,打开网络、GPS、打车 App,预约出租车吗?

  有别于打车 App 的后台进行自动对接,司机主动联系乘客;电召是通过呼叫中心的 GPS 系统由客服人员通知出租车,司机再给你打电话。电话召车早已存在,使用过程也较为简便。为鼓励电召,上海最大的两家出租车公司用积分和现金奖励司机,在香港,长距离电召乘客有 15% 至 20% 的票价优惠。那么网召到底有什么优势?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还是某些人的别有用心?

  电召适用的范围更广。一部普通的电话就可以进行电召,不必是智能机,还可以是座机。某些文化程度低的市民不会用手机上网运行 App ,电话用起来更容易。

  网召将面临着和电召一样的发展瓶颈。往往越是交通高峰期,市民越希望通过电召出租车来解决召车难的时候,电召就越不灵。在非交通高峰期,偏远地区召车需要谈价,繁华地区不必电召是因为等一会出租车就来。然而,最突出的问题是爽约。有预约的出租车在路上发现另外的乘客,可能不去接预约的乘客了;或者,有预约的乘客遇见另外的出租车,不再等待预约的出租车。这样爽约的做法是资源优化配置,有短期的社会经济效应,但是不利于电召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爽约的做法一个深层原因是多家出租车公司分别运营电召业务,缺少统一的电召平台,这需要利用导航系统找到离乘客最近的出租车,和制定相关法规防止爽约。

  南昌市出租车 968968 热线已比较成熟,调度系统会对所在地点周围所有空载的士发出邀请,如果得到邀请的司机回复后,系统将自动将最早接受邀请司机的号码发到市民手机上。如果中途有变,可直接与司机联系,取消即可。司机有违约,则按拒载处理,扣除相应的积分。这些模式都是打车 App 可以借鉴的,并已存在了相似的模式应用。

  现在打车 App 因为资源未共享,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一些传统的出租车公司“触网”做 App 打车软件,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利益冲突而无法跨公司调度。一些软件公司开发的打车 App ,需要花大力气整合多家出租车公司资源。无论是电召还是网召,都需要和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合作才能真正实现智慧交通。

  现在边开车边打电话是违法的,纽约边开车边发短信也是违法的。看屏幕、手指操作、打电话等打车 App 的必选动作,分散了行驶中出租车司机的注意力,在交通法规日益严格的情况下,必须保证安全。智慧交通需要将更多的处理在平台的控制端进行,形成司机乘客小终端,指挥控制大后台的监控和运营系统。届时,网召和电召等信息化手段的控制层、数据层将统一,并和公共交通系统一起为市民的出行谋便利。免费的顺风车、低价的公交车和付费的出租车协同发展,在城市一张交通控制网的基础上慢慢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

  在建设智慧交通的过程中,作为支撑,还需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市场监管。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