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抖音快手资讯 > 顶格罚款!对抖音900多条低俗色情线索政府这次下了重手
2023
01-14

顶格罚款!对抖音900多条低俗色情线索政府这次下了重手

  近期,北京市“扫黄打非”办公室指导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对“抖音”平台进行约谈,对其传播淫秽色情低俗信息行为作出顶格罚款的行政处罚。这可以说是政府行政部门首次从平台下手,对低俗色情内容进行监管、处罚。

  事实上,在各方欢呼叫好之外,这一记重拳意味着,作为短视频、直播视频的承载方,如果自咎不到位,那么平台对内容有着不可推卸的行政责任。毕竟,“抖音也不是法外之地”。

  从起源来看,无论短视频平台还是直播平台,都是成年人的“视频社区”,这里可以视频的形式分享前沿的资讯、同好文化,可以供成年人施展专长和发挥创新能力,分享生活点滴。但在资本作用下,“流量为大”的视频社区却逐渐变味,这里成了低俗、色情的温床。

  根据此次官方通报的调查结果,“抖音”平台中个别主播在直播中存在性挑逗、性暗示和抽烟、说脏话等行为,部分直播间评论弹幕存在低俗内容;个别主播直播的游戏未经审批,且含有血腥、暴力、恐怖等内容;部分主播和平台用户通过发布微信号、二维码等方式引流到其他平台进行违法违规活动。

  其实官方通报的这些调查内容,早在这几年间已经不是罕见的讯息。凡是视频平台的“年龄粉”都对上述内容“见怪不怪”,且不少人都有过再三的举报经历。这时,不免对执法机关慨叹一句“你咋才来呢”?

  何为“性挑逗”?最近的11月就出现了这种极具性暗示的直播内容,三、四个女孩子站在镜头前,一个男主持在煽动网友刷票给“相中”的女孩,票高者得。在直播中,男主持用隐晦的话术喊“每个男人到了晚上都会不得劲儿”,并暗示如果直播中刷抖币刷的多,就可以获得视频中女孩1v1的视频聊天机会,到时候“你想让她看啥就干啥,想让她穿起衣服就穿衣服”。各种“打擦边球”的措辞,实则在利用“色情”讨好男观众。

  何为低俗?明明是成年人的平台,在直播中却不乏出现未成年人的身影。经常可以看到视频中,一个孩子摆出大人的模样,开着只有成年人笑得出来,孩子却跟着傻笑的段子。比如一位老师就发现,班里孩子会指着另一个小朋友,唱自己刷到的段子,“我是爸爸真伟大,养你这么大,你还不听话,一天到晚去玩耍,滚吧滚吧连滚带爬,我不要你这个坏娃娃,只要你妈妈。”

  而很多这种低俗和挑逗综合起来,则不仅是让人厌恶,而是会令人出离愤怒的情况。

  比如上个月,就有一位母亲,带着自己未成年人的女儿做直播。小女孩将披肩长发松散着,穿着居家服面对镜头,她的母亲则开着美颜到扭曲滤镜对着女孩喊,“你说我要保时捷、我要跑车”,女孩笑着用稚嫩的话重复着“跑车⋯⋯保时捷”。而再看评论区,“鱼老王”刷屏喊“好好好”,“小坏蛋”送鲜花,最后女子还让女儿“认干爹”。

  恶俗不胜枚举,一堆带着金链子的纹身男跟着“大哥”“拜山头”的视频,男女主播对骂的视频,发动粉丝刷币约架的视频,均长期以来充斥网络。

  仅根据此次官方的统计,2020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举报中心共接到反映涉“抖音”平台传播色情低俗信息的举报线余条。可见“视频社区”环境之恶劣。

  根据此次官方通报,经执法人员勘验取证,相关内容属于“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文化执法部门依法对“抖音”平台运营公司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作出行政罚款的处罚,责令立即改正有关违法行为,并要求该公司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内容管理,对发布色情内容及引流信息的用户坚决予以封禁。

  其实,早在此次官方对平台下手之前,平台方也几次做出姿态表达“净网的决心”。根据公开报道,从2018年3月开始,清理视频、封号、下架侵权作品等,每隔几个月,平台都会有一次自查通报。似乎,平台不断周旋在举报者、工商部门和违规者之间,“道尽委屈”。

  但商人毕竟是商人,即使受到用户的大量举报和投诉,因流量、资本的捆绑,平台对于内容的处理不免怠慢、滞后且流于形式。被封号后就能换个“马甲”卷土重来,违规者这种低成本的试错,使“视频社区”一直处在乌烟瘴气的亚文化中。

  为何此次对平台进行上限处罚?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给出了不容置疑的解释,他指出,任何国家的法律都不容许把人的丑行、恶行当作网络流量和卖点。大型互联网平台用户数量庞大,动辄亿计,一旦有害内容公开传播,将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对大型互联网企业加强内容监管,是为了促使其在法治轨道上更加健康发展,有利于规范网络传播秩序,构建良性竞争的大环境。

  其表示,监管部门及时敲响安全管理的警钟,就是要提醒互联网企业时刻不能忘记内容安全的主体责任。互联网企业既要讲发展,也要讲责任。唯有正视不足、知过改过,才能匹配企业应有的发展质量、规模和影响,才能行稳致远。

  不错,监管部门的一席话定位了互联网企业的义务与责任。在“劣币”泛滥的当下,没有哪一个平台可以独善其身。法律法规只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兜底,在这之上还有公序良俗的道德标准,去约束内容创作者、内容发布者,乃至内容传播者坚守道德的底线和信仰。

  因此,遵守法律法规只是行为底线,负责文化传播的营商者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道德标准。最后套用罗翔的一句话,如果平台只用“遵规守法”来标榜自己,“那大概率是个人渣”。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