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因为疫情买iPad时咨询苹果客服,聊起应用时,客服说:“在这个年代,学习还用付费吗?直接上B站什么都解决了。”,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在B站上稀稀拉拉的使用瞬间变得高频起来。
2021年3月29日B站赴港二次上市,上市首日即破发,再一次掀起民众热议。
1、“受美股中概股跌幅影响,能够顺利上市算是成功,大幸事。相信长期主义”。
2、“ 我认为未来每一个互联网的用户都会成为视频的用户,未来互联网上绝大部分的内容会是视频内容。视频在未来几年是一个增量的市场。它不仅是用户量的增大,从现在的7亿视频用户变成10多亿的视频用户,大家消费的视频数量、时长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长期主义,在陈睿这里,不是鸡汤,不是口号,是他实实在在对B站运营的信仰。
第二个论断,很直白,很残酷,视频是属于未来的,无论你多喜欢图文,你都不可能绕过视频。
怀着对陈睿巨大的好奇,我翻阅微信公众号、知乎、36氪、虎嗅、B站、新浪微博等所有能想到的平台,看了大量跟他有关的文章、访谈、演讲、视频,对B站和陈睿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陈睿出生四川成都,自幼家境良好,没有宏大的理想,高中跟王小川(搜狗创始人)是同桌。毕业后就进入金山,打算一辈子留在金山。
在金山,陈睿是雷军弟子,在业务和商业思维上肯定会耳濡目染,而且雷军是拼命三郎,对员工也是“细致入微”,他连陈睿穿什么袜子、西装都要指点。
后来雷军离开金山,次年陈睿离开创立贝壳安全,后来贝壳安全、傅盛的可牛及金山毒霸合并,成为猎豹移动,陈睿与傅盛一起成为猎豹创始合伙人。悄悄地说,傅盛在混沌大学的几堂课都曾令我着迷,他推荐的《绝对好奇·人类崛起》是我下载B站的初始动因,以前我甚至没听过B站。
陈睿在猎豹移动上市前离开,接受B站橄榄枝,以B站董事长身份开始全面介入B站运营。
他为此放弃了大约价值1亿的期权,当时陈睿的说法是“人这一辈子只能要一个东西,而且只能先舍再取”,他也说过他不喜欢做跟360一直斗的工作,很多文章解读说陈睿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他选择了理想和兴趣,这个观点仁者见仁。
其实徐逸就是A站的资深管理员,早期A站宕机,为了在A站无法登陆时,给用户找个备胎,徐逸跟几个同事建立了B站(原来是个英文名),后来大量用户涌入B站。等A站网站恢复之后,它的创始人xilin以低价出售了它,从此A站在长期内斗、几度易主和定位失误的路上逐渐衰落。徐逸决定带领B站继续走下去,就这样,A站把即将迎来蓬勃发展的二次元机遇拱手让给了B站。
陈睿从小喜欢动漫,上学时是圣斗士、七龙珠,工作后开始混动漫二次元网站。基于对动漫的热爱,他从B站用户还不到2万人时开始逛B站动漫,把B站当成工作之余的栖息之所,这也给了他长期从用户角度观察B站、了解B站的机会。
2011年,他给B站创始人徐逸写了封邮件:“我是陈睿,对你们网站很感兴趣,能不能见见?”,当时的徐逸完全不知道陈睿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他们见面之后,陈睿问他:“选择bilibili这个名字,是不是因为《科学的超电磁炮》里的炮姐?”,徐逸立刻懂了,碰到动漫界知音了。这场会面,成为B站后来腾飞的开始。
后来陈睿开始投资B站,成为它的天使投资人,投资后,徐逸一直希望陈睿加入,他说他们几个做用户运营可以,管公司不行。事实上也是,陈睿的加入,才让B站走上合规化、商业化、正版化的道路。如果不是他一来B站就去申请相关的资质和证照,在2014年就布局版权和游戏发行,他们早就跟A站一样倒下了,活不到现在。
市面上对徐逸的介绍不多,比如那次著名的“睿帝禁言先帝”,遭到用户大量猜测,其实是徐逸感觉自己说错了话,于是自己把自己禁言了。从很多地方的侧面描述中,我们能窥见,徐逸更像是一个尚未完全褪去学生气质、对公司经营缺乏认知的人。但徐逸引入了陈睿,并给了他足够的空间。于是,B站这个饼得以越做越大。
首先是他的投资智慧。他投资的第一桶金是金山上市的钱,但因为缺乏对投资的正确认识,他把价值1000多万港币股票折腾到240万。冷静之后,他把240万买了腾讯的股票,这部分股票从90多一路涨到500多。后来他把投资赚的钱大部分投到了B站。
跟他放弃猎豹1亿期权转而加入B站类似,有没有想过,这其中的关联,以及背后的原理?
一边是放弃即将到手的财务自由,一边是阴差阳错的投中彼时代表未来的腾讯,这难道只能巧合、运气吗?
谁会拱手放弃1亿财富?一般人都不会,但如果看到了一个迫在眉睫的有更大潜力的机遇呢?
谁会随手买个股票就买中了腾讯?一般人也未必有这个运气,但如果他有超越普通人的商业化头脑呢?
陈睿2013年在一个开发者大会上做过一次演讲,他对国内外互联网的生态极为熟悉,而且他演讲很生动,总能引起台下阵阵笑声。一个中年人如此擅长说笑话可能得益于经常逛B站。
2015年他在一个节目中做过一个《创业方法论》的演讲,他没有用流行词汇,第一性原理、创新者的窘境、第二曲线等等,但能感受到这些理论在他身上的沉淀以及他思考的深刻程度。因为说的太好,我摘取他演讲时的部分原话,大家感受一下:
1、不要做大公司的延长线。他举了他做的贝壳安全的例子,为什么这不是好的创业?因为当时他以为找到了新的需求点,但因为同样涉及安全,360、金山做的是本地安全,他做的是云安全,本地安全必定会延伸到云上,所以对他来说,要么被干掉,要么被并掉,没有第三条路。因为他做的是“大公司的延长线”。什么是大公司延长线?其实就是把第一曲线做到极致,所以核心仍然在第一曲线,但它总有极限点。
2、小公司打败大公司的原因是新需求,如果一个环节改变了,那么其他环节也会跟着改变。如果没有智能手机就不会有充电宝。在选择创业方向时,如果是你能从媒体上看到的方向,你基本上可以不去选。我投B站的时候是2011年,而B站在媒体上出现其实是在2015年,这已经是3年了。一家创业公司最好要做两年以后才有可能被别人关注到的需求,因为你组团队需要时间,你自身成长也需要时间,如果你做现在的需求,根本来不及,除非你积累的特别好。这说的不就是第二曲线吗?初创型企业跟大公司正面竞争,成功概率最多只有30%多,除非你找到一个新事物、新需求。
3、如何发现新需求,跟最最普通的人在一起,它是新需求的来源。这应该是他发现B站的原因。很多人忽略底层、忽略普通人,但恰恰是跟普通人在一起,是发现需求最好的方式,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工作中,张磊发现QQ价值,投资腾讯也是因为在义乌,看到那些普通商贩如何使用QQ。
“预测需求成功的概率超级低,也非常危险,需求是实实在在的需求,只是没有被大多数人关注而已。”就像当年的QQ、拼多多,现在的B站。
4、信息传递的效率。“我们为信息付出的成本远高于大家的想象,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每降低一次成本,就会瓦解一个行业。未来互联网的终极形式是什么,是每个个体服务者都可以找到你服务的用户。”他最后这句话打动了我,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草根出圈?他们不是明星,也不是商界大佬,但在互联网这个世界中,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薇娅、李佳琦到目前为止可能已经不能用草根来称呼了,B站上无数UP主出圈却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看半佛仙人的经历介绍时发现,他从小就是个皮猴子,初中时就已经段子频出,那时候没有互联网,于是他把目标瞄准了男厕所的那面墙,他在墙上写满了搞怪段子,最好冠上他的老师和同学名字,后来发现站着写不下了,他搬来了梯子,继续在上方墙上继续“创作”,他称上方的墙为“发现一片蓝海”。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让他终于可以不再局限在男厕所那面墙,整个互联网都是他的舞台,短短几年,他已经火遍了互联网圈了。
如果你去知乎上去看,一些反对B站的声音很尖锐,尤其是把这种愤怒的矛头指向了陈睿,天天都有人在网上说B站变味了、弹幕变质了,仔细想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因为有人动了它的奶酪,少数用户认为B站没有坚守初心,大会员收费、广告、大量新用户涌入等都会造成原来部分用户的不适应。好像是陈睿说的,“社区本质是个农耕氛围,对用户来说,社区最好的状态就是它出生的一瞬间,以后有任何变化,都会有人反对。”说的没错。A站当年坚持不变,所以它死了。豆瓣不变,所以它龟缩不前。还有天涯、猫扑等曾经一度风靡的平台都消失了,因为它们,都没有适应环境变化。
B站把用户看得非常重,这从11年来依然保持对广告的克制,对用户增长的克制就能看出来。陈睿说:“只要用户站在B站这边,B站一定战无不胜。这是我的信仰”。
B站上市时,很多用户因为它们上市,去到处翻资料什么是上市。那场直播成为中国年轻人第一堂财务课。
很多人把这几年B站的一系列变化看成对老用户的不尊重和抛弃,其实不是。B站对用户的理解有两个维度:第一是不断拓展新用户,企业要想生存必然要增长。第二是老用户的成长,随着老用户的不断长大,他们的兴趣爱好、关注焦点都会发生变化,如果平台永远不变,那么用户的认知水平就会超过平台的增长速度,那这个平台离死就不远了。
所以,无论增长的路上有多少反对的声音,只要是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B站顶着反对声也会坚定推行。
为了理解B站,我每天都在刷里面的内容,也越来越理解“希望用户能留下来”以及用户日均时长77分钟是什么意思。爱优腾、今日头条、抖音、豆瓣、知乎、樊登读书、得到、混沌大学....每一个应用都有它的独特标签,我们想看剧的时候会不自觉打开爱优腾,想学习的时候想到了混沌和得到,而想放松时会打开抖音...
只有B站,我无法用任何标签来定义它,B站每一个分区都可以被定义为一个独立的世界:动漫区、鬼畜区、生活区、舞蹈区、知识区、美食区、纪录片区等等,每个区都有自己的黑话、视频氛围和弹幕文化。我最喜欢刷的是读书类的UP主,上周一个UP主推荐的《杀死一只知更鸟》,解读的太精彩深刻,边看边流泪,于是马上去找书来看,好书需要有人推荐,好的推荐会让更多读者遇见更多好书。
陈睿说,“2017年我们把首页从分区改成智能推荐,遭到用户强烈反对。但我顶着反对也要做,因为这对up主有利。如果up主都不生产内容,观众就散了”,这句话,足见他的决心和敏锐的洞察力,也是商人和理想主义者的平衡。
一是正式会员100道题。我想每个正式会员无论过去几年,对这100道题都记忆犹新,不信你去看各种B站文章评论。它的核心在于让每一个进入B站的用户,学会理性表达观点,懂得弹幕礼仪,学会尊重他人。明显的差异是:B站的弹幕中戾气明显比某些野蛮生长的平台要小很多。这就是社区氛围的塑造。
创作者需要的是爱他的观众。乍一看我觉得这观点不对啊,真理不是越辩越明吗?但深入想想,觉得很有道理。如果不认同一个UP主,你大可以移步他处。而且很多辩论到最后都变成了情绪宣泄,有句话说得好:“我不是要跟你讲道理,我只是想打死你”。
内容+弹幕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很多视频单独看你不会觉得有多好,但配合弹幕,很容易产生魔幻的效果,你会发现很多神点评、大脑洞、超好玩的弹幕,仿佛你不是一个人在看视频,而是跟一群好玩、年轻的朋友一起看同一个视频。
所有平台都在眼红B站,如果有机会整B站一波,大家是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但恰恰是这样,才反过来说明这是对B站价值的认可,所以它们才要不惜一切代价、抓住所有机会去骂他、毁灭它,这叫竞对价值。
我17年刚加入樊登读书会会员不久,作为一个刚入会的小迷妹,面对网上铺天盖地对樊登读书的诋毁,我义愤填膺的在知乎上写了一篇《我眼中的樊登读书会》的文章,今天去看文笔不忍直视,但因为无数同学在文章留言,有赞同的,咨询的,求链接的,更多的是说我在做广告,偶有些谩骂.....我哭笑不得。前不久知乎有人私信我,想跟我聊聊樊登读书,而且他是某大厂作者,我很惊讶怎么会找到我,于是我在知乎首页搜樊登读书会,发现我这篇文章竟排名前几。
我是几年前下载的哔哩哔哩,那时候的B站小众,不为大众所熟知。近两年,通过B站多年用心积淀和跨年晚会、《后浪》宣传视频等一系列的出圈操作,一个小而美的二次元平台已经成长为一棵苍天大树,股价一飞冲天,但这个价格是在山顶还是山腰还不好说。目前来看,B站还有巨大空间(个人看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有没有一个平台,它让你流连忘返,每天都想在这里面逛一会,而且逛得久还不会觉得内疚,不觉得自己浪费时间、浪费生命?那就是B站,随便逛逛,它都能给我惊喜。我就是通过B站,马上去看了两本宝藏书籍《杀死一只知更鸟》和《项塔兰》的,UP主简单的书籍推荐,会让人迅速get这本书的思想,然后去找这本书来读。这样的平台,我想跟所有人推荐,让它不仅成为年轻人的标配,也让更多中年人、老年人了解年轻人的语言。
大家肯定都或多或少看过微信视频号吧?腾讯正大力扶持视频号。很多有意向创作的人,都想问视频号和B站该怎么选?抱着学习的心态,两个平台都可以尝试。两个平台特点不同,氛围也不同:视频号是一群享受过早期知识付费红利的人制作的,带着很重的中年气息;B站是年轻人长逛的平台,年轻、好玩、脑洞大。那为什么要选年轻人的平台?因为年轻人长大之后,他们就是社会中坚力量,是那群拥有主流话语体系的人。
哔哩哔哩起内容聚集的作用,即成为用户兴趣聚集的社区,很多用户逛B站没有明确的内容预期,就是闲时娱乐,因此容错率高。加上每个分区自成一个独立的世界,拥有独立的语言体系,它会激励更多的创作者留下来,创造出更多优质的内容,而优质内容和用户留存之间又正向强化,这种强化会促进B站生态的良性循环。
所以,如果你要开展自己的个人品牌,想建立长期价值壁垒,像快手、抖音、视频号、西瓜、B站等平台.....无论你选什么,都把B站考虑其中,不考虑个体差异的话,B站是这几个平台中最具成长性的舞台。我自己对知识类UP主也心动啦,从《项塔兰》开始,这本书带给我直击心灵的触动,想通过所有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去看这本书。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douyinkuaishou.cc/?id=53099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