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医院“鄙视链”的段子,槽点是——信息中心逐渐跻身最底端。虽然是玩笑,但从中不难看出大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和殷切期望。2020年11月,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即将开诊,新院区、新期待、新挑战,信息中心如何实现“底端”的逆袭?
联网离不开网口,遍布在二期各个角落的网络信息点,一共有一万八千个。要想开业后各个应用系统平稳运行,首先是跟基建单位配合,测试、联调这一万八千个点位,保证全院网络畅通。硬件组九位工程师加班加点,逐一测试,找出“梗阻点”,16天完成任务。处在孕期的郝静全程参与,可谓最强妈妈。
新大楼需安装调试的新设备数量巨大,9月底才具备安装条件,工期紧任务重,门诊近3000台计算机、打印机和外设,硬件工程师们通宵达旦逐一安装调试,21天完成任务,为应用系统研发抢时间。
应用系统研发中,LIS、PACS、PIS等同时20多个系统上线,信息中心根据轻重缓急分级分类,责任到人。要求绝不拖延,任何未按时间节点完成的任务必须加班完成。信息中心大部分人国庆长假都没休息。pacs项目是此次大家公认最复杂最难的项目,除去项目本身,还有关联的叫号系统、自助系统、联系核磁等大型设备厂家接入事宜等等。项目负责人胡扬整天泡在放射科,经常忙到深夜才下班。
面对巨大的压力,他们有的用美食犒劳自己,也有的把六七年前玩过的游戏重新捡起,还有的选择抽烟解压。室外吸烟区,大家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很沉默地站在那,也不互相说话。
处在“鄙视链”底端,除了惭愧,信息中心主任刘艳亭有更深入的思考。“现在咱们出门可以移动端打车、扫码骑车,足不出户可以点外卖……两相对比,在工作中还要面对相对原始的信息化工具,各种繁琐的操作和点击,速度缓慢,界面不够友好,所以大家对信息化建设不满很正常。”为了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他和团队从换位思考开始做起。
此次对LIS系统平移,HIS系统先平移、再进行客户化改造,都尽可能满足一线人员的操作习惯,同时进行优化。信息中心收集和分析了大家提出的新需求,协调多个厂商,联系管理部门和临床一线测试是否满足需求,加之新情况不断涌现,部分需求改动多,有时前面几天的努力付诸东流,压力山大的工程师们愣是咬牙撑了下来。
针对医护工作站操作系统多,窗口切换频繁的问题,二期配置双显示器,医生可以一个屏幕开医嘱,另一个屏幕写电子病历、查阅检查检验图像和报告,避免反复切换窗口。针对读卡器容易出故障的先天不足,取消了读卡器,改用扫描设备;取消医生工作站收费功能,减少医生因收费、退费产生的工作量,将这部分工作交给自助机,将医生的时间还给临床诊疗。
服务病人方面,推出了北京同仁医院APP,实现“一机在手,全部都有”。从咨询、挂号、预约检查、报到、查阅结果、导航、取药以及互联网诊疗和药品配送都做了全流程设计。大家对院内所有检验检查进行了梳理,逐步实现APP与LIS、PACS、眼科PACS、病理学PIS等多个系统对接。同时,实现APP和导航、院内导航和高德地图双融合,患者可以室内加室外、跨院区导航无缝衔接。
11月7日,二期开启门诊全真测试,信息中心全体处于战时状态。6日,李功靖一路小跑去调试二期门诊大屏,结果摔了一跤,脚崴了不说,顺势撑地的手腕也肿了起来,拍了片子得知骨头没事,接着工作。孙琳、韩超为了保证每台自助机都能正常为患者提供服务,程序部署、环境安装、设备联调、系统测试……一直忙活到凌晨,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又回到现场。
7日,信息中心的工程师们分布在二期各部门。“蹲守”在检验科的张振发现,有的患者是前一天甚至更久之前开了检验单的患者,不能直接在新系统报到,需要按原来的方式打印条码。于是他立刻在旁边开设人工窗口,补打条码,处理退费等问题。
患者报到、放射科技师拍片、质控、大夫写报告、再审核、患者通过自助机打印结果……当第一个真实患者顺利完成了影像检查流程,已经连续加班一个多月的胡杨终于松了一口气,由衷感叹,“终于在天还亮的时候下一次班。”
回望来路,刘艳亭列出了长长的感谢清单,院领导的信任和宽容,团队的鼎力支持,兄弟部门有求必应……展望未来,是更美好的图景。“2021年,咱们还要全面升级现用的HIS,更换PIS系统,建设急诊系统,上线移动护理系统,上线集成平台、数据中心、科研平台,更好实现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力争对医疗有帮助、对科研有促进。”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douyinkuaishou.cc/?id=46608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