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手网红 > 劫难之后驱散心理阴霾(图)
2021
02-06

劫难之后驱散心理阴霾(图)

  经历恐怖事件后,应如何进行自身心理调试?云南省精神病院专家针对此类问题给出分级应对方法。

  专家介绍,经历恐怖暴力事件的人群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级别,级别不同,措施不同。

  1、不断刷新网页、看电视、听广播……从所有可能的渠道看关于事件的报导,并且不自觉的伴随哭泣、发抖、叹气等。

  2、看到了悲惨画面或者报导,总是在脑子里不断浮现,害怕死亡,整天处在感动、悲伤、恐惧甚至焦虑的状态里。

  3、不停找人说话,且聊的都是关于事件的线、脾气突然变得很平和,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情绪上没有太大的起伏。

  5、对现有的工作、生活,或以前所要奋斗的理想目标等,产生了失望和怀疑情绪。

  5、通过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环节,扩散悲痛的情绪,哪怕每天只带入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悲伤过后的反思,给自己带来积极的东西,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安排得更加合理。

  除有四级人群心理症状外,还会不断地给亲人朋友打电话,询问情况,告知消息,叮嘱注意事项等。

  2、稳定自身情绪,通话内容尽量以正常生活内容为主,不要主动提及敏感字眼。

  3、多听亲人朋友的倾诉,不要再告诉他们关于事件的负面消息,帮助他们从紧张情绪中走出来。

  2、情绪十分低落,对于惨痛记忆的诉说没有任何情绪表露,甚至表现出对身体的严重创伤以及丢失的财产毫无所谓。

  2、禁揭心灵伤疤,尽量不要让当事人接受频繁的媒体采访,需耐心缓解情绪障碍。

  本报讯 记者徐婕报道 日前,昆明市红十字会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按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的工作要求,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基础上,中心学习组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中心,主动作为,扎实工作。

  “3.01”事件发生后,昆明市红十字会迅速反应,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红十字会的工作特点,开展为补充血液库存、保障伤员后续用血,第一时间面向社会发出呼吁,号召市民积极踊跃献血;同时积极协调省红十字会心理救援志愿者队伍,并组织市红十字会心理救援志愿者参与对死难者家属及受伤群众心里疏导的工作;为汇集社会爱心,向受难者家庭提供帮助,利用微博、网站、新闻媒体等宣传方式及时发出了募捐倡议书,在主城各区安排了募捐点开展募捐活动,当好政府在人道工作领域的助手。

  近日,不少市民反映,301事件事件带来一些失眠、不安、焦躁等情绪,对日常的工作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对此,省红十字会开通了两部“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本报也特邀云南省健康教育所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赵白帆支招如何战胜灾难带来的阴霾,享受昆明湛蓝的天空。

  案例:“从上周六过后,一直觉得精神恍惚,特别惧怕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坐电梯、上厕所,总对身边的人产生怀疑,生怕遇到坏人。”家住春城路的市民刘小姐自“3.01”事件以来,一直处于心神不宁的状态。

  “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度担忧。”对此,赵白帆表示,作为普通人,任何一个使人感到生命和安全受到威胁的事件都会引起精神创伤,会给人带来压力,“我们会产生担心、焦虑、烦躁、压抑,等主观感受,缺乏安全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助。”

  此时我们能怎么办?赵白帆建议,市民此刻更应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思考,不要将眼前的负面事件加以无限联想,不要轻信所有的传闻,尽量从正规渠道获得信息,不要转发不可靠的传闻;不要人人自危,避免偏执悲观的思维方式,认为事态会不可遏制,要信任政府可以控制事态发展;收敛和平复自己的怒气与恐惧,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市民在出行时应注意安全,观察周边有没有可疑人物和动向,向亲人报个平安或问声平安,有孩子的,别让孩子看到血腥的图片,别让他们心里留下恐惧或仇恨,为伤者及其家属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用冷静、理性和爱,战胜灾难、仇恨和恐惧。

  案例:眼下正值各中小学开学之季,一些家长反映,孩子或多或少接触到暴恐事件的讯息,哭闹不愿上学;或部分家长过于紧张,推迟送孩子低龄儿童入学的时间。

  “这样的做法大可不必。”赵白帆介绍,学龄儿童对他们以往所处的安全世界,因灾变而遭受破坏,会特别显得脆弱是正常的,因为他们通常缺乏处理紧急压力的语言和思考能力,而期望家人来帮助或安慰他们。

  对此,赵白帆建议,应避免在还在面前谈论、观看暴恐事件相关讯息,尽快为孩子恢复日常起居饮食的时间,恢复惯常的活动,如上学,游戏。多与孩子有亲密的接触,例如抱抱或亲亲他们。使他们感到成人的支持及爱护。因孩子的语言能力有限,成人要协助孩子表露内心感受,鼓励他们以不同的方法,例如画画、游戏、讲故事来表达自己,接纳他们的各种感受,表示关怀。对孩子异常或倒退的行为不要过份苛责或取笑他们,鼓励孩子对父母说出所面对的问题,例如发恶梦、怕黑。

  “家长要告诉孩子,现在己经安全。使孩子有安全感,例如保证父母保护他们,让他们知道父母或照顾他们的人的所在,并多花时间与孩子游玩,这有舒缓他们负面的情绪。”赵白帆说。

  案例:在暴力袭击之后,很多人想为伤员或死难者家属做些什么,但又找不到合适的方式。

  赵白帆建议,医护人员或志愿者可以提供简单而贴心的照顾,将当事人带出混乱状态,进入有规律的稳定状态,营造温暖、安全的氛围,如“我在这里,我可以帮助你”。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清晰、温和的目光接触,提供实际的帮助,如食物、安全的住所、保暖、给亲友打电话、整理散失的财物等,协同警方、安全部门、保险机构、媒体帮助当事人,为他们联系专业的心理援助等。

  “此时,应避免责备当事人,开愚蠢的玩笑和不恰当的猜测。”赵白帆建议,尤其面对失去亲人的孩子,应直接向孩子解释亲人的死亡,告诉孩子死亡的概念,告诉孩子她(他)会有人照顾和供养,允许并鼓励孩子参加游戏和享受快乐时光,正视孩子在行为中出现的失控和退缩表现。不要强烈要求大孩子尽快独立或承担起离世父(母)亲的角色,尽可能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在孩子伤心流泪时,给予孩子拥抱和爱抚,可安抚孩子的内心。并尽快与专业的心理援助团队取得联系,请专业心理辅导为孩子做评估和干预。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