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周围有很多混沌大学和B站的用户,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热爱这个平台,甚至不太希望他们看不上的人进入这个平台。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有什么是我们其他公司可以借鉴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李老师在混沌创新院的同学马天平,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博士后,他曾经提出一个观点非常精彩:一个好的产品应该让用户“回不去了”。
我们原本有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当一个产品出现之后,我们就不能想象再回到没有它的状态。
现在你想象一下,如果从明天开始这个世界就没有电了,你的生活该多么不方便吗?起床,屋子是黑的,没有电灯;去洗手间,马桶不能用,因为马桶的水如果充满需要电力系统的参与;洗脸,放不出水,水泵同样需要电;出门,车无法运行……
当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电也不是一个普通产品,是一种基础设施。那就想想手机吧?或者就想想苹果手机,如果没有苹果带来的智能手机,我们还用原来的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功能手机,以当下的眼光看,是不是也让你挺痛苦的?
所以,如果我们的产品能给用户造成一种状态:他不能回到没有你的状态了,那么这个产品就是有着极强的“替换成本”的。
混沌大学和B站有什么特性让他们的用户这么热爱呢?他们创造了什么让用户“回不去了”呢?答案也许有很多,今天我就提其中一个体感特别强的点:他们都有各自的“黑话体系”。
混沌大学的同学一定对“递弱代偿”“第一性原理”“非连续性”“熵增”“组合创新”“分形”“边缘分化”这些词汇耳熟能详,而非混沌的同学可能是一脸懵逼。
“Awsl”“雨女无瓜”“鸡你太美”“233”“德国骨科”……,B站的用户如果看到这些词儿一定不需要解释。而站外人士估计就要去搜一下百度。
这就是黑话体系,它是指某一特定人群内部不用解释彼此秒懂的话语体系,它将这个词原有的由来进行了信息折叠,让彼此冒出这句话的人生出了“自己人”的感觉,进而还会生出一种心理优势。这种心理优势让他们“回不去了”。
B站用户相比于抖音快手用户,混沌的学员相对于得到和樊登的用户,大概率会觉得自己处于鄙视链上游的。
互联网界另外一个黑话生产器是吴声老师,“意义覆盖”“范式转移”“场景革命”“新物种爆炸”……这些词儿第一次听到都是从吴老师这里,但吴老师自己的生意偏2B,不太重视C端社群运营,所以没太形成黑话场。
在未来十年,圈层分割的趋势一定越来越明显,再难有统一的大媒体统一所有人的心智。作为参与商业竞争的企业来说,让自己成为某一圈层的标配,就能夯实自己的基本盘。更厉害的企业,能够创造一个圈层,就像混沌大学和B站,你说他们自己代表了一个圈层也不为过。而黑话体系,就是夯实圈层向心力的重要内容。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douyinkuaishou.cc/?id=1284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