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传媒人才需要具备何种素质?赵子忠提出了两点看法:“第一是要有快速应对和创新的能力,能迅速应对媒体的新变化;第二是跨界的复合型人才,既懂技术又有一定理论素养的人才会受到欢迎。”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俊也表示,在全媒体环境下,从业务素质来说,媒体人需要更多跨媒介的经验,“不仅会写稿,还要能编辑视频软件或是出镜”。据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为学生提供新媒体技能培训时,也推出了跨媒体实习计划。为了培养“专能记者”,学院还专门设立了新闻系的实验班,与法学院、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联合办学,培养跨专业的人才。
国外院校的新闻专业应对新媒体的变化要比国内超前很多。据周俊介绍,当国内高校还停留在口头阶段时,哥伦比亚大学已经在教学中融入了大数据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数据和信息可视化,以便这些未来的记者能在今后的实战中进一步发挥信息整合者的角色。“它教给学生怎样把纷乱的信息变得有条理、有逻辑,怎样把非线性结构变成线性结构甚至可视,从而满足人们习惯的图文阅读模式。”
毫无疑问,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线经验的记者参与进来。但周俊坦言,由于当前国内高校引进师资的制度,新闻教学的业务人才还很缺乏。“本来应该招老记者来教学,但常常会被学历以及相关的科研经历所限制。”
香港中文大学的新闻课讲师陈惜姿就是记者科班出身,曾任《壹周刊》杂志副主编,现在全职教学。与学院其他教授不同,她没有亮眼的外国名校博士学位,但却拥有丰富的一线从业经验。“她以人物专访闻名,采访过郎朗、丘成桐等知名人物,也采访过‘天水围十二师奶’这样的平民百姓,笔下的人物十分鲜活。跟其他教授不同,陈老师教课可以分享很多自己的采访经验。她告诉我们,做记者最重要的就是勤奋和诚实。”关之烨赞赏地说。
对于媒体人来说,业务素质固然重要,但周俊强调,万变不离其宗,“责任才是最重要的素质”。“当前,不论是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还是业务责任,都是不少新闻从业者所缺乏的。虽然采访手段越来越多样,技术越来越便捷,但责任意识似乎越来越缺乏。其实适应新媒体,学技术不是难点,当前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都能很快学会——难的是理论素质和学习、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缺乏根本的责任意识,即使掌握了新媒体技术,发展后劲也会不足。”
无独有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也认为,媒体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政治素质。“媒体人要在社会事件再现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世界观,看问题都是歪曲、片面的,那他通过媒体传达出来的东西也不会正确。”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douyinkuaishou.cc/?id=604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