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手运营 > 不会营销的明星容易吃亏818好用的营销手段
2023
02-23

不会营销的明星容易吃亏818好用的营销手段

  以前艺人的根本是作品,现在艺人大多是商业明星,作品不一定是根本。当明星成为一种商品,打造这种商品、让人消费的过程就是为了赚钱。他们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提升实力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不是首先要考虑的。范爷是炒作的开山鼻祖,2014年内娱更是开启流量明星时代,营销就成为一把利器,帮助明星上位和站稳脚跟。

  以前一般是影视剧快播出的时候,开始找各种话题、手段营销,现在是没有作品,也要想方设法引起关注。最明显就是新浪微博的明星热搜,一点进去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没有营养。最让人无语的就是“某某某说”,搞得他跟个大人物一样。整顿微博之后,其他平台逐步发力,明星也越来越网红化。但为什么不直接当网红,还不是为了名和利。

  大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明星的外貌,相关营销更是泛滥成灾,范爷和刘天仙是其中的翘楚。前者靠红毯造型杀出重围,艳压各大女星,引领锥子脸审美,一度成为整容模板。后者把自己身上不足的地方营销了个遍,强行释义,美由她定义——高颅顶、头包脸、驼峰鼻、溜肩。审美不一样,就是你的审美不行,非要把一些先天条件分出个三六九等,非常霸道。

  一般外貌营销:各种造型,红毯的,杂志拍照的、机场的、街拍的、自拍的,等等,比较成功的有陈都灵的港风造型、倪妮的街拍、鞠婧祎的半永久造型,等等;身体和五官的每个部位,手、腰、眼睛、鼻子、腿,等等,比如王凯的手、关晓彤的腿、朱一龙的眼睛,等等;欺骗人的生图,总有一层滤镜、偷偷磨皮,很少有真正的生图。审美本来就是主观和多样的,明星过度鼓吹和宣扬长相和身材,无形中增加普通人的外貌焦虑,还让人以此为标准。

  明星一旦有作品播出,除了给角色和剧情买相关热搜,演技是一定要吹的。用上各种抽象词汇营销——“某某感”、“某某力”,如“反差感”、“氛围感”、“脆弱感”、“爆发力”、“共情力”、“感染力”,等等,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除了造词式演技,还有一些句式,如“被某某某……整破防了” 、“你永远可以相信某某某的演技”,等等。还特别喜欢营销哭戏,仿佛只有哭才能显示其演技炸裂。

  不存在的东西才会卖力营销,特别是一些演贝,台词都说不好,还有脸吹演技。台下粉丝一片叫好,自我洗脑一番,颇像水军刷好评。还有不少明星演话剧,目的不纯粹,为了收割话题度,也容易打上“实力派”标签。周一围拿了演员综艺冠军,“演技派”立马吹起,然后《创业时代》一出,脸被打得啪啪响。

  因为演技不行,别的东西炒不起来,就只能走捷径——炒假CP。这种营销一般从正片到花絮、从戏内到戏外,以暧昧的行为举止配合,再加上一些抽丝剥茧的糖。具体来说,他们会精心设计一些举动,如在采访中主动提到对方、穿同款偷偷爆料、在社交平台玩隐晦的数字文字游戏,等等。当中最成功的要数白敬亭,能做到“糖送八大家”,从剧集到综艺,每进一个组、录一个综艺,都能组一个CP,还能把CP炒到炉火纯青。

  CP炒过头的有不少,比如跑男的陆地夫妇、恋综的无尾熊CP,耽改剧《上瘾》、《镇魂》、《陈情令》、《山河令》,古偶剧《琉璃》,等等,这些似是而非的CP能在短时间提高双方流量,为剧集和明星本身话题度,再经过一番骂战,从而提纯固粉。

  通过营销为明星打造一个被大众喜爱的人设,以提高曝光度,获得关注,但翻车时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以前流行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的人设,最常见的就是学霸人设,明星假装自己有文化,满足一定的虚荣心,迎合粉丝对明星完美形象的幻想。典型的有诺贝尔数学奖的靳东、“不知知网”的翟天临、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的江一燕、哈佛大学的范玮琪、用错张爱玲语录的马思纯,等等。还有一些其他人设,如老干部霍建华、人淡如菊刘诗诗、雨神萧敬腾、吃货迪丽热巴、好男人陈赫、独立女性张雨绮、纯情华晨宇、锦鲤杨超越、努力张艺兴,等等。

  随着新媒体崛起,明星人设需要符合平台特色。所以现在最受欢迎的是笨蛋、搞笑、接地气的反差人设,怼姐、作精、野心家、笨蛋美人等新鲜的人设也层出不穷。郑爽日薪208w事件发生后,普通人不再共情明星打工人,还有一些明星父母是老赖,富二代人设只会被攻击。

  无论什么时候,营销都只是一种手段,不是制胜砝码。特别是影视寒冬期,资源竞争激烈,舆论环境变差,吃瓜群众挑剔,粉丝韭菜不好割。不良竞争与浮躁营销的风气有所改善,扎实的业务能力、高质量的作品将会成为明星的核心。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