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案件一经曝光,立刻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而在当时复杂、紧张的时代背景下,这一事件引发了北京乃至全国学生与人民群众的愤慨,
这本是一起惨绝人寰的强奸案件,却由于夹杂着国家间的政治角力,传出许多离谱至极的传言,要么颠倒黑白,称没有强奸这一说;要么污蔑受害者为风尘中人;要么将矛头指向中共,暗示受害者为延安特工……
案件的审理几经波折,施暴者堂而皇之逍遥法外,受害者未能取得公道,只好改掉名字,逃离舆论中心,而民众的怒火在一系列荒唐的舆论争执中愈发激烈。
民众是基石,美国是靠山,天平不能偏向任何一方,在案件进一步发酵前,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出面妥善料理了此案,最终给受害者本人与愤怒的民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那个年代,热衷于过洋节的人少之又少,一方面,没人能够理解西方奇特的节日文化,另一方面,就当时的群众看来,洋人们用狂欢来表达喜悦情绪的方式,十分令人迷惑不解。甚至在当天的《北京日报》上,都刊有这样一则警告:“今晚是洋人们的狂欢节,妇女们尽量不要出门,保护好自己。”
甫一看到这则报道,还有些忍俊不禁,洋人也是人,哪有那么可怕?可是转念一想,这些洋人在皇城根下都如此嚣张,中国方面却只能通过刊登警告信息的方式,来达到保护妇女的目的,积弱已久的无力感体现地淋漓尽致。
当天晚上8时过头,第十一战区长官部修理班工人孟昭杰出了门,他在寒风中搓了搓手,往隔壁平安电影院的方向走去,打算买包烟来抽抽,暖和一下。可是,他刚刚出门,就听见什么地方隐隐约约地传来一阵妇女凄厉的哭声。
哪怕是个大老爷们,也被那凄厉的声音吓了一跳,他四处转转头,寻找声音的来源,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电影院对面,东单练兵场旁边的小树林里。他想起来早上在报纸上看到的报道,心头一惊,就打算冲过去,可跑了两步,看着不远处一片漆黑的小树林,孟昭杰又怂了。
他犹豫了几秒钟,掉头回了修理班,叫上同事强志新、赵泽田、马文彬、赵玉峰四人一起,拿上值班室的手电筒,走进小树林里一探究竟。
据孟昭杰在法庭上作证时的描述,当时光线非常昏暗,几人藏在一丛灌木后边,由于手电筒实在太暗了,只能凭着感觉四处扫射,好一会后,终于在手电筒射程范围内,看到一个站着的美国士兵。距离该士兵一两尺的地方,躺着一个女人,还有另一个美国士兵。
美国兵的身份特殊,更何况,虽然他们当时有五个人,可没有一个人带了武器。几人再次细细查看了现场状况,估摸着这两个美国兵还能继续在这里呆一会,于是又悄悄顺原路返回,打算去报警搬救兵。
最快的方法是去电影院报警,因为在当时,为了维护电影院内的治安,最后一排座位被设为了“弹压席”,顾名思义,即供携带等武器的军人、警察执勤的位置。听了几人急匆匆地描述,值班警察唐文华、王桐二人,跟随修理班的五人再次回到小树林。
果然,暴行还在继续,把风的那个美国人眼尖,一眼就瞄到了警察,居然大踏步走过来,作势要夺走警察手中的枪。这一举动震慑住了在场的七人,因为驻华美军向来以嚣张和霸道著称,几人面面相觑,再次选择暂时撤退。
一群人退出了小树林,打算这次多带些人手过去,于是来到王府井,想要找交警帮忙。
幸运的是,他们在路上碰到了正在巡逻的士兵关德俊、刘志平。军人的加入给几人上了一剂强心针,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再次回到小树林里去。
这一次,那个把风的美国士兵已经不在了,可地上那个还在。关、刘二人靠上前去,大喝一声,要那个美国士兵站起来。本该是极其狼狈的处境,可那美国士兵面上不见一丝羞耻,大剌剌地站起来后,竟冲走在最前面的关德俊挥起拳来。
关德俊险险躲过后,被这一拳激起了怒气,他率先向那美国士兵扑去,其余几人见状后,也一拥而上,没过多久,那美国士兵终于被控制住了。众人这才得空,看向躺在地上的女子。那位女子倒也很是刚强,趁着几人打斗的空当,慢慢套了一件外套,坐了起来。
几人押着美国士兵,几人搀扶着那位女子,终于圆满完成任务,从小树林里出来。根据1943年签订的《处理在华美军人员刑事案件条例》规定,凡在中国犯罪的美国军人,由美军军事法庭及军事当局进行裁决。于是,一行人商量后,打算将犯事的美国兵首先押向中美警宪联络室。
好巧不巧,他们刚刚走到东单路口,就遇到了一辆中美警宪兵联络室的巡逻车,顺理成章的,肇事的美国士兵被送上了巡逻车,由其交给美国海军宪兵司令部进行审理。无奈的是,无辜的受害者暂时还无法回家,需要同往司令部作证。
经过审讯,我们得知,实施强奸事实的美国士兵叫做皮尔逊,受害的中国女孩叫做沈崇,年仅19岁,是北京大学先修班的一位女学生。
案发后,警方官方给出如下结论:“本局(北平市公安局)为了核实事实,将被害人送往医院进行鉴定,确属被奸,首席检察官纪元赴现场进行勘察,与沈崇所供相符。而据中美警宪联络室的科员报告,皮尔逊身穿制服,面部尘土较多,被害人身着大衣,纽扣未扣,而里衣纽扣没有扣齐。双袜被褪至脚踝,全身都是灰土,一看就是剧烈抵抗过。”
第二天一早,北平亚光新闻社的编辑王柱宇从一名黄包车夫那里听说此事,第一时间编写好了如下稿件:
“昨晚9时许,一年仅19岁的女大学生,来到平安电影院看《民族至上》。散场后,却发觉自己被尾随,悄悄回头看时,发现是两个美国士兵。她有些害怕,来到东单大操场附近,却没能成功逃离魔爪……”
由于新闻事件是听说来的,所以细节方面有很多出入,但是却补充了沈崇遇害的完整原因,完整还原了整场事件。
从24日夜里接到报案后,北平警察局长汤永咸就紧张了起来,驻华美军已频频犯下暴行,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而今这一驻华美军强奸北大女学生的恶性事件,必然会在北平高校圈子里掀起一阵轩然大波,而后以更强的力量向全国范围内波动。
他左思右想,认定当务之急,应当是尽快控制媒体方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故而,25日当天,他接到线报后,紧急联系亚光新闻社,以及受到王柱宇稿件的其他几家报社的负责人,召开小短会。
他以警察局长的身份,严令几家媒体不得刊登此则消息,几位负责人当场具结作保后,他仍是不放心,又致电中央通讯社,报告了北平的情况后,暗示中央社对其他各大媒体稍作管控。
很快,中央社发布如下启事:“今日亚光新闻社发布某女大学生被美国士兵奸污案件的始末,中央社希望能够缓登。北平警局已经与美国方面交涉过,一方面,美方答应一定给出满意答复,另一方面,受害者家属为保全颜面,不希望大肆宣扬。调查出结果后,警方定当发布专稿。”
26日,《新民报》为首的5家报纸刊登了“沈崇事件”相关的消息。其中,《新民报》很是不怕事,将中央社面向报刊媒体的“启事”一起发布出去。
汤永咸很是恼火,可也无计可施,只能在找来《新民报》的编辑方奈何,发泄自己的怒火后,接着等待而已。果然,消息一经传出,北平市民与高校青年学生震怒了。
26日,北京大学首先有了动作,青年学生们在民主墙上用文字抒发愤怒,墙上清一色、满满当当写着抗议暴行的标语,类似“凉血的才不愤怒,奴性的才不反抗”,呼吁大家誓雪耻辱。
紧接着,27日,北京大学以系与社团为单位,组织了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如下三项决议:
要求严厉惩治肇事暴徒,其主管长官要连坐受罚;要求驻华美军官方当局,向沈崇公开道歉;要求美军立刻退出中国。
大会结束后,各代表成立“抗议美军暴行筹备委员会”,后续组织北大学生集体罢课、进行示威游行等活动。
沈崇事件的相关消息,26日傍晚时传入清华园。当天傍晚,一张刊登沈崇事件的报纸剪报被张贴在了学生大饭厅的门口,旁边是一张颜色鲜红的大字报,上书:“这竟然是我们的盟友,所谓靠山!”,满是嘲讽之意。
正是饭点,饭厅里人正多,学生们瞬间沸腾起来,激昂愤慨的言语溢满了整个大厅。接下来,一夜之间,清华园学生自治会的报刊栏中也布满了抗议美军暴行的标语和大字报。群情激愤之下,更有同学们,要求自治会给出一个说法。
两天后,28日,清华园也行动起来了。学生自治会开始撰写各大宣传文件,如《告北京市民书》、《告全国同学书》和《罢课宣言》等,同时召开代表大会,大会决议全校学生自12月30日起实行集体罢课,同时,自治会授权给学生主席团,主席团可以根据当前北平与全国的形势变化,来决定何时开展游行,以及是否要开展游行。
接着,北平朝阳大学、辅仁大学等高校也先后成立校内抗暴组织,29日,由美国教会主办的燕京大学竟也成立了“燕大抗暴会”。
可以说,沈崇事件,很典型地,从一项个人遭遇,演变为了一场公共事件。这背后,有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群情激愤,也离不开一些政治角力。
二战后,世界逐步形成的美、苏两大巨头争霸的世界格局。中国方面,虽然国共两党暂时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可是对外战争甫一结束,国内矛盾再度凸显。美国政府企图通过扶持蒋介石,来将中国变为自己的殖民地,这一意图极其明显。
在政府的默许下,1945年9月开始,美国军队直接在中国港口登陆,为提供军事方面的力量支持,先后向提供了大量的军事与经济援助,不仅为其提供更加先进的军备,而且派出军事顾问来华,帮忙出谋划策。
作为回报,政府与美方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例,用国家主权换取表面利益,比较典型的是,1945年10月,双方签订了中美宪警联合议定书,强势规定,若驻华美军肇事,中国警局无权处理,只能交由美国宪警方面进行处置。
最令人感到憋屈的一项条款是,1946年11月,双方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概括来说,就是中国的一切领土、一切事业,全部对美国开放。名义上是友好通商条约,实际上,不过是将美国在中国的一系列特权行为合法化而已。
也就是说,抗日战争结束后一段时间里,美国政府与蒋介石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完全依附的关系,美国政府成了蒋家政府的太上皇,要什么有什么,在面对领土主权与人民权益的问题方面,蒋家政府形同虚设。
也正是由于美国政府享有如此之高的地位,驻华美军似乎也总以统治者、占领者自居,言谈举止间趾高气昂,仗着不平等条约的保护,肆意妄为,制造了无数暴行。
他们侮辱妇女,除了最为著名的沈崇事件,还有30多位中国名媛遭遇的景明楼事件;他们还草菅人命,发生过将索要车费的人力车夫殴打致死的事件,也发生过将农民当靶子射杀的事件。
于是,慢慢的,中国人逐渐清醒过来,发觉,原来在美国军队的眼里,中国人不再是一个个珍贵独特的生命体,不再是一个个具有自己的精神与文化的独立个体,而是一个像小猫小狗一样的,能够被肆意玩弄、虐杀的弱小的民族,那么这整个民族,便不该再忍气吞声。
于是,愤怒如零星柴火,一点点积攒起来,沈崇事件成了火柴,点燃了中国人长久以来的压抑,点燃了他们的满腔怒火,一场抗议美军暴行的群众运动就这样发生了。
而此前,遵循“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十六字方针,以潜伏为主的中国,终于看到了夺回主动权的机会。
眼看着愤怒在青年学生间、教授间、普通群众间燃烧起来,北平地下党学生工作委员会 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议,介入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而后,在的引导与组织下,12月30日,北平各大高校近五千名学生进行示威游行,来到政府前,高呼“美军滚出中国!”而朱光潜、沈从文等有名的教授,则向美国驻华大使,抗议美军暴行。
1946年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乘胜追击,发出《关于在各大城市组织群众响应北平的指示》,迅速得到了全国各地群众与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新年的第一天,上海学生抗议驻华美军暴行联合会成立,同一天,马寅初等三十位教授发表抗议书。
紧接着,全国几十个城市的青年学生罢课抗议,示威游行,此次抗美暴行的运动持续了两个月之久,参与人数达五十万人。
沈崇事件点燃了全中国人民的怒火,可政府作为美军暴行的帮凶,即使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处,也不想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采用散布一些不实言论的方法,企图将矛头指向受害人和一方。
1946年12月28日,《新民报》再次“顶风作案”,刊登了中央社企图控制媒体言论的稿件,文中写道:“那受害女子已经有二十余岁,似乎并不是什么良家妇女,且不是大学生,只在某所中学读过书。而据医院检查,其身体并没有遭受奸污的迹象……”
不久,几家媒体开始散步“女大学生身份可疑”的言论,有些话里话外暗示施暴美国士兵与沈崇相识,有些则无端杜撰造谣,称沈崇并不检点,主动勾引。
最过分的是,政府将触手伸向了大学校园,在北京大学壁报中,模仿知情人的口吻写道:“延安方面曾派女特务,专以女色诱惑美军,故意造成事件。”
花样年华的清白女生,竟被如此造谣中伤,北大的同学们看不下去了,请求训导长陈雪屏出面主持公道。可未曾想,这位训导长竟是个不管事的墙头草,轻描淡写道:“那女子不一定是北大学生”,便搪塞过去了。
《益世报》记者刘时平开始暗中查访受害者身份。有人推测,沈崇可能是北大的学生,于是他来到北大报名处,成功地从注册卡片上找到了沈崇的信息:“沈崇,十九岁,福建闽侯人,先修班文法组新生。永久通讯处:上海古拔路二十五号”。
原来,是上海来的姑娘啊,四处打听后,刘时平又得知,沈崇是通宿生,不住宿舍的时候,一般会回到寄住的表姐家中,沈崇的表姐,家在东城甘雨胡同。马不停蹄地,刘时平发挥出作为记者的专业素质,赶到了甘雨胡同。
刘时平利用已知信息,自称是沈崇从上海来的亲戚,跟当地派出所打听沈崇的地址,值班警察被糊弄住了,仔细查看后,果线号,杨振清家中,有位姓沈的姑娘不久前从上海过来。
沈家是福建的世家,系出八闽望族,沈崇是虎门销烟第一人林则徐的外玄孙女,是清末重臣、两江总督沈葆桢的孙女,是林琴南的外孙女,其父亲是国民政府交通部的处长沈劭,哥哥任驻法公使,是当之无愧的名门之后。
蒋介石思虑良久,派出自家夫人宋美龄亲自处理此事,给沈崇与全国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
只要写一份认罪书,那么她一定在美方方面说情,最多判皮尔逊15年有期徒刑。
这对宋美龄来说,确实是一桩难事,一方面,惩罚要足够重,才能给愤怒的民众交代;另一方面,惩罚不能过头,因为不能破坏中美邦交。
审判结束五个月后,美国单方面宣布皮尔逊无罪释放,而面对这波强行反转,中方除了咽下这个哑巴亏,别无他法。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ouyinkuaishou.cc/?id=53558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