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12月底开始,尽管春节团圆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但投资圈的人们仍开启了“报复性出差”的模式。他们要抓紧春节前所剩不多的时间,将过去一年未完成的项目向前推进。
回顾过去一年,不少投资人评价是“最困难的一年”。2022年,在自由出行的壁垒仍然存在的情况下,那些“每天早八点前赶飞机”,“深入分析150个以上项目”,“出差数超过100次”的日子也不复存在了。
胡真所在的公司,是具有雄厚资本背景的某PE(私募股权或股权投资)机构。上半年除了5月份外,项目都在正常推进,企业也在积极寻求融资。然而,从8月以来,尤其是10月至12月底,胡真所在的公司明显闲了下来。“近一两个月,即便是在微信上,也很少跟人聊项目。”胡真告诉市界。
好项目变少背后,是LP(可以简单理解为出资人)的钱包干瘪症,“有些机构上半年就开始准备募资,可能想1-2个月内结束,结果到11月、12月还没有完成。”胡真告诉市界。
清科创业创始人倪正东公开的数据也可以佐证行业当时的情况。他提到,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投资金额7200亿,同比下降了34%。一些行业赛道的投资也下滑明显,如消费和连锁零售领域下降了72%;互联网行业下降了81.6%;医疗健康投资也下降了45.2%。这跟鼎盛时期相比,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中国投资市场在过去十年,似乎有用不完的热钱。一位中小机构投资人在2015年,募集一期2亿元的基金,最多只需要一个半月;一位机构合伙人在2017年,一个月能投三四个项目;有机构投资人在2020年,一周需要约见十几个创业者;有投资人光是Carry(即利润多分一点给干活的人)就拿到了1个亿。
进入2022年,投资圈曾经的万能公式也不灵了。所谓“万能公式”,即只要企业疯狂增长,挤进第一梯队,便有源源不断的融资来续命。企业如何疯狂增长?以新消费品牌为例,他们很多时候,是靠“符合年轻人审美的产品+小红书知乎B站种草+抖音快手淘系直播冲量”等模式起来的。
但现在,这些模式都面临着挑战。其中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去年整体市场融资环境不佳,特别是一级市场,一些创业型的新消费品牌,尤其是以流量和烧钱为核心商业模式的公司,在市场趋冷下,融资难度大幅提升 ”,嘉实基金大消费研究总监吴越告诉市界。“另一方面,这一套打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品类。对于所有公司来说,核心在于能否存在持续造血能力,以及持续盈利能力,以保持公司内生增长,而不是完全靠融资驱动。”
不仅投资人的投资逻辑变了,就连LP挑选投资机构的标准,也已不可同日而语。“有钱的LP更有主动权了,他们对投资机构,也会有考核指标,比如收益率、排名等。”胡真告诉市界。
投资圈的变化,其实早在2018年就悄然开始了。这一年,资管新规实行,国家脱虚向实中,资管规模下降,“金融财经类院校热度逐步走低,大家开始往制造业、半导体新能源这些实体方向奔去”,胡真向市界回忆道。
到了2022年,大家猛然发现,互联网低垂的果实几乎已被摘完,曾经红火的消费也开始冷却,“只有少数LP和投资人能投中或投得起,那些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优质项目。”胡真说。
穿越寒冬的投资人,倒是各有各的活法。有腰部机构的投资人,成为了一名外卖骑手。也有一些投资人,转型成了知识博主,他们主要为创业者提供企业管理咨询和辅导,费用在2万-10万每年不等。
还有投资人,在抖音、小红书、知乎等社交平台大放光彩,粉丝量水涨船高堪比投资圈KOL。据说,一位非常著名的消费投资人,卖课一年赚了数千万元。当然,也有投资人仍然坚守在投资圈,比如PE机构高炽投资的王宸。
提到多数投资人眼中的“躺平”, 王宸更愿意将其加上一个引号,“是积蓄力量,静静观察一下时机,态度是积极的。”尽管也因找不到钱、投不到项目而失眠,但王宸并没有“躺平”。
王宸先是进行战略性收缩,比如以前既关注能源,又关注化工,进入2022年后将关注领域调整到以新能源为主。另一方面,王宸还干起了逆向投资,或者称作不良资产收购。
尽管王宸也承认不良资产收购存在着高风险,但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他认为是可以博弈一下的“大蛋糕”,“也唯有如此,才能成为良币驱逐劣币中的那枚‘良币’。”
一些VC(创业投资)机构则搞起了赛马机制,即几队人马一起看同一个大方向。这样的考核机制下,同一家机构的不同团队,抢一个项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让企业内部拍桌子打架,也让项目觉得摸不着头脑。尽管这令人啼笑皆非,但也有积极向上的作用。
也有一些VC、PE机构,开始像高炽投资的王宸那样转换方向。他们撤出了消费赛道,将重心转移到了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如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2022年下半年以来,投资人与投资机构,谈项目的筹码,从“我们有钱”,新增了“我们有投后服务”。无论是头部投资机构,还是中小型投资机构,都不吝啬在“投后服务”上的投入。
清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投后管理团队的背景,越来越资深和多元化,包括财务、法务、管理运营等。红杉、高瓴,也早已组建了上百人的庞大投后团队。说到底,投资机构重视投后服务,旨在与被投企业构建底层信任感。
王宸喜欢将投资人与创始人,形容为“相互滋养”的关系,“创始人带着一群人,开着船在海上捕鱼为生。我们给他钱或派投后团队,相当于给了燃料、工具、渔网。他捕了很多鱼,分给我们一些,相当于投资盈利。”
虽然有被投企业创始人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但王宸告诉市界,他接触的不少创始人都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以王宸熟识的文祥为例,后者做的是与汽车赛事相关的文旅项目。2022年文祥的两个城市文旅项目收入不佳,但他一直在积极自救,“嘴上说躺平,身体在前行,红尘炼心了。”
从2022年12月底开始,投资人开启了“报复性出差”模式。进入2023年,尽管临近春节,投资人出差的节奏不减反增,“过去一年未完成的项目,得抓紧完成。”胡真告诉市界。
王宸则是打算春节过后,重温飞来飞去的日子,“重点城市是深圳、杭州、武汉等,关注的赛道是高端制造业”。实际上,2023年开年,也有不少投资人奔向了“半导体集散地”无锡。在无锡有很多芯片类初创公司,项目类别包括半导体设备零件、物联网芯片、通信芯片等。
其实,投资人对于高端制造业的追捧,是对2022年的延续。清科创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吸引投资最多的就是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赛道,VC/PE投资金额达1800亿。2022年上半年,当其他城市投资案例和金额双双下降时,无锡的投资案例依然同比上涨了17.6%,投资金额则同比增加了38.6%。
在高端制造里,2022年投资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新能源行业。清科创业数据显示,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金额,同比增长了78.7%。进入2023年,这个有着明显政策和资本红利的蓝海,热度仍然不减。1月中旬,有2023年应届毕业生发现,新能源领域已经有了专门的就业市场,一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里,与能源规划相关的岗位也被单独设立。
实际上,随着相关领域政策的释放,Web3.0相关概念主题也暗潮涌动。Web3.0概念,是时下热门科技赛道元宇宙的分支之一。长城证券指出,随着我国对元宇宙、虚拟现实相关领域政策逐渐积极,未来Web3.0与元宇宙有望成为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潮流。预计202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可突破3000亿元。
悄然发生改变的,更有VC/PE招聘的逻辑。2019年,知乎上有这样一个帖子,“本人海外化学类博士毕业,还考过CFA、FRM等相关证书,去国内小型VC做投资经理合适吗?”底下得到的回答大多数是:不合适。
如今,随着新能源等赛道的火爆,昔日“天坑”专业的学生反而逆袭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VC/PE也下场争抢化学系学生,为所在机构招聘新能源投资经理或总监。
高端制造业招聘需求增长迅猛,招聘规模同比增长40%,各个细分领域普遍面临人才紧缺……所有不寻常现象背后,是我国“脱虚入实”的底层逻辑。政策纲要指出,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不仅仅是投资人2022年,也将是2023年,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投资逻辑。”胡真告诉市界。
回看后视镜,尽管过去一年有苦有甜,但不少投资人仍在努力向前。2023年,投资圈会是什么样子?在王宸眼里,“机会有很多,关键是能不能抓住。”对此胡真也充满希望:疫情放开了,投资行业将呈螺旋上升的趋势,一切才刚刚开始。
不过,有机遇就有挑战。2023年,实体行业投资周期长、投资圈竞争更激烈等问题,仍然是摆在投资人面前的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财联社1月25日电,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预计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61亿至65亿欧元,市场预估为60.7亿欧元。
加州再现大规模枪击,3天已有19人死亡!美国开年平均每天1.6起枪击事件,美国控枪痼疾何解?
寒潮中“人在囧途”:有人在黄山排队数小时上山下山 有人去东北现买加厚羽绒服
从60万跌至35万,又降10万,档次媲美奥迪Q5,真没利润了,可以入手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douyinkuaishou.cc/?id=52351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