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热门视频,先研究下有没有暗藏考点;自己做不出来,随时圈喜欢的科普博主来解答;学霸做科普,视频拍得宛如小剧场,音乐要卡点、表情要丰富。
19岁的年跃是其中之一。去年暑假,因为一条纪念高中生活的卡点视频,他被成千上万的学弟学妹追问:“怎么才能像你一样,高考地理考到97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阴差阳错成了科普博主。
过去一年,年跃陆续更新了近百条科普短视频,累计获得点赞超过1000万。他的评论区就像一个大型课间现场,有人在哀嚎:“这题我见过呀,怎么又错了?”有人在讨论解题细节:“为什么在南半球就能判断这个风是从北往南吹?”还有学霸在交流心得、暗自比拼。
年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二学生,平时戴一副很大的黑框眼镜,说话时习惯配上手部动作。去年高考结束后,他染了头发,去了多个城市旅行,然后在假期的尾声,意外成为一名科普博主。
他自称是有“社交牛杂症”,大部分时候都十分健谈,遇到陌生人多的场合也会拘谨。摄像头放大了他外向的一面,隔着屏幕,101万粉丝和课间时问自己地理题的同学并没有太大区别。
年跃的短视频选题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早期应网友提问分享的高中学习经验,另一种就是粉丝发来请他分析的地理现象。后者的形式与年跃过去常做的材料分析题很像,需要梳理已知信息,再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澳洲的“火卷风”,圣彼得堡的“肠粉雪”,巴西的“千湖沙漠”,乃至杭州天空中同时出现彩虹、晚霞、祥云、闪电的天气奇观……许多特殊、少见的地理现象都曾成为年跃分析的对象。
这也是年轻人中很流行的方式,遇到“奇葩”现象,先给自己出个题,如果不会再圈熟悉的科普博主来解答。最典型的,莫过于无穷小亮的“鉴定网络热传生物视频”系列。
年跃的粉丝大多是他的00后同龄人。相比小亮等前辈,他遇到的提问有个明显的特点,即最关心“这个现象可能会出什么考点?”评论区里,有人自嘲道:“普通人看见好看的自然现象:哇,好美!而一个成熟的00后看见奇特的自然现象:这是个大题呀。”
7月的时候,粉丝小航(化名)私信年跃说,自己所在城市的统考试卷上出现了“肠粉雪”的相关题目,其中几个选项正是几个月前年跃短视频里讲过的知识点。得知消息的年跃因为太过激动,扯坏了自己拍摄视频常用的背景布。截至目前,年跃讲“肠粉雪”的那期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550万。11月时还陆续有学弟学妹来报喜:“今天考了,我全做对了。”
以前最爱约朋友到处探访美食的年跃如今经常被抱怨:“每次约你,都在拍视频,想找你吃个饭都不行。”其实他每周最多更新2条视频,但科普博主这个兼职的工作量还是远超他的预期。
首先是案头工作。年跃大学就读于广电专业。为了准确解答大家的提问,他在学习专业课之余,还得时常复习地理。网上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说,高三是人生知识储备的巅峰,考上大学之后就会逐步走下坡路。年跃对此也颇有感触:“一年前还背得滚瓜烂熟的历史,现在经常想不起来。”唯独地理,因为经常讲题,还保持着熟悉度。
占用精力更多的,反倒是视频的拍摄和剪辑。一条1分多钟的视频,年跃有时要拍几十次。倒不是讲解本身有多难,而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节奏感。熟悉他的视频会发现,每个重点知识点出现时,往往伴随着夸张的肢体表演、搞笑的音效,有时还会加上颜色各异的花字。
这有点像是用彩色记号笔标记题干信息。最近两年,地理题目越来越生活化,形式也越来越灵活。许多题目都是从具体现象出发,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非对知识点的单纯记忆。对于这类材料分析题,年跃的经验是:别管问题多“离谱”,先踏实梳理材料提供的信息,确定题目中提到的地理特征,再结合所学知识一步步进行推理。
曾引起热议的“葫芦娃是哪个省份的人”就是一个典型。这是浙江某次高中统考的试题,材料中提到,某兴趣小组通过气候分析、地貌分析及其他因素分析,推测葫芦娃很有可能出生在我国云南省。需要考生结合动画截图,给出该兴趣小组做出判断的依据。
11月,年跃拍视频介绍了自己的解题思路。依然是偏向剧情演绎的形式,解题结构却很清晰:(葫芦娃家的)尖顶茅草屋利于排水,可见当地排水量大,在我国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云南省符合;环境中出现了钟乳石和石林,属于著名的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正以该地貌闻名;动画片中出现了蛇、蝎子、蜘蛛等多种动物,可见这里生物多样性明显,而云南省垂直地带性显著,物种丰富。
这种形式有用吗?数据或许能够提供一些说服力。讲“葫芦娃”的这条视频的点赞量就超过了100万。而更明显的反馈是,评论区经常有网友留言说自己并没有选修地理,但也看得津津有味。
年跃家在北京海淀区。一度以“鸡娃”形象出圈的“海淀妈妈”就出自这里。相比之下,年跃对父母对他要求并不高。他自己分析,爸爸是工作后才来北京,妈妈又从小生活在相对比较慢节奏的延庆,所以对海淀的教育氛围没太多了解。倒是他自己,小学开始就感受到了同龄人之间浓郁的学习氛围。
5年级的时候,年跃班里就有同学拿到了英语CAE考试的证书。这是剑桥通用英语五级系列考试中的一个级别,通过该考试意味着英语水平足以适应海外高校的课程学习。到了中学,很多同学都会在周末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有针对学科内容进行提高的,也有培养各种兴趣爱好的。
年跃也参加过补习班。高三后期,看着周围同学排得满满当当的补课表,他开始有种错觉,觉得只要补了课成绩就能提高。现在回过头再看,这种急功近利的补课收效甚微,甚至反而打乱了自己的复习计划。
他不算是尖子生,唯独地理一直名列前茅。3岁的时候,爸爸给年跃买了第一本地图册。倒不是指望他在地理上能有什么出路,单纯是理科出身的父亲觉得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些遗憾,所以捎带着儿子一起补习文科知识。等到初中开设地理课时,他已经能够自己手绘各省市自治区的地图,熟悉世界地图上各个国家的位置。经常有人问年跃,怎么才能学好地理?回答的多了,年跃慢慢总结出一些经验:多看地图,多积累,这比任何补课都有效。
曾有学弟学妹私信告诉他,自己看他短视频的时候会认真做笔记。开心之余,年跃也会认真解释:有精力的话可以记,但是没有特别大的必要,毕竟都是琐碎的地理现象。他希望,能够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记住一些有用的知识点。
对于学习这件事,年跃的看法是:“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但也没必要把学习搞成一个苦大仇深的事情。”
这个月,年跃的抖音粉丝突破了100万,甚至还上了热搜。现实生活中的同学、朋友大多并不知道他在利用课余时间做博主。只是有一次拍摄专业课作业时,老师特别表扬了他的镜头感。科普自媒体这个兼职,成了他实习的一种方式,也为他打开了另一重社交圈。
开始在抖音更新地理知识后,年跃结识了许多同龄博主。北京大学法律专业的旺仔、复旦大学计算机系的雪原、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专业的加文……大家相识的方式大抵相似:刷到对方某条学习经验分享视频后彼此关注,慢慢成为可以互相讨论选题的朋友。
其中,来自辽宁丹东的白度(化名)年龄最小,刚刚18岁。今年6月,为了学习间隙“放松一下”,他尝试录了几条短视频讲地理题。大概1个月后,年跃就注意到了这个“竞争对手”。当时白度还没有出过镜,低沉的东北口音一度让年跃以为对方是位学长。开始熟络后,两人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都喜欢刷知识类短视频,偏爱幽默的表达方式。
还没有见过面的两个人,会在网上交流做科普的心得,有时还会撞选题。世界杯期间,两人先后更新视频介绍了主办方卡塔尔的气候、物产,回答主办方为什么“壕无人性”的问题。和年跃的情况不同,白度做博主的事已经传遍了学校。家长和老师对此也都持鼓励态度,毕竟制作短视频的过程也是一种知识点梳理、复习的过程。同学们见了他更是经常夸他:“你咋这么牛呢?”
随着内容走红,偶尔会有品牌来咨询能不能接推广,对此一窍不通的白度也会和年跃请教注意事项。在和某诗词网站的内容合作中,白度获得了1000多元收入。他坦言,虽然自己做科普短视频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赚钱,但第一次有自己的收入还是很开心。
但这个经历对白度最大的启发是,得好好学习,“不是说自己愿不愿意的问题,不学习以后怎么找工作?怎么生活?就得学习。”末了,他强调一句:挣钱多费劲,考个好大学未来才能有更多选择。
高三开学后,白度慢慢进入了停更状态。当下,他的最大目标是顺利考上理想大学,未来能够做一名老师。他有点担心,停更近一年,自己积累的15万粉丝或许会逐渐遗忘自己。“不过也没办法,等上了大学再重新开始吧”,白度说。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ouyinkuaishou.cc/?id=49406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