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疑是一句扯淡的话。明明快手前不久成功上市、引爆港股,赶上一个茅台,超过4个B站,整个市场上能赚钱如此之快的企业简直是凤毛麟角。
但是,最近还是有人信誓旦旦的看衰快手,这不是由于其的反贪风暴,也不是对其内容水准的怨念,而是由于其仓促上市。
外界的答案很多,基本上都是溢美之词,例如时机成熟、模式成熟、市场成熟、变现成熟……仿佛所有的成熟,都能在快手平台里的混熟。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如果快手率先上市,而整个资本市场由于没有“锚”来作为参照物,就会将快手作为首个短视频巨头的上市事件,而会基于对短视频的未来前景来予以估值。
如果快手位于抖音之后上市,资本市场就会以抖音的身价来给快手估价。而客观上,抖音的各项指标都要比快手更为丰满和耐看,在此之下,资本给与快手的估值就会“理中客”,甚至会低估,让快手始终无法走出抖音所笼罩的阴影。
所以,能上要赶着上,不能上也要逼着上,无论如何,快手一定要比抖音先上市。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资本市场会根据特斯拉的表现,来给造车新势力出价。
例如无论是入驻快手的明星数量,还是头部明星的粉丝量,快手都远远低于竞争对手。据统计,快手上粉丝基数在3000万以上的明星只有周杰伦1人,而其下拥有千万级粉丝基数的明星数量也远落后于抖音。
况且,除了抖音之外,快手也迎来另一个维度的对手——微信视频号。如果说明星是靠团队批量化的强力拉入就能成功,那么用户的自发分享则更依赖于一种氛围。
所以,如果快手真的在抖音之后上市,在同一个资本标尺中,快手这如今人见人夸的好学生,就成为处处憋屈的第二名。
当然,以此来揣测快手的未来,未免也太小人之心了,在刁钻的角度进行臆想和诡辩不是奇葩说的套路吗?
一直以来,快手一直以“慢哲学”自称并标榜自己是少数能够兼顾“社交分发”和“算法分发”的应用,其中“关注”、“发现”和“同城”,分发比例约为2:2:1。
算法与交互设计相辅相成,“瀑布流”助力快手的“关注”、“同城”交互,逐步形成基于地域/职业的半熟人朋友圈。算法方面,抖音基于“爆款逻辑”,以用户为导向;快手则是主张“平庸平均”。
同时,快手坚持持续不断的优质内容供给是UGC社区生态的基石。快手与B站相似,社区以“内容”和“人”双重连接用户,绝大部分变现方式均依赖于“人”(直播、电商等),典型的富“国”先富民型。
其中直播是快手最早商业化的形式,渗透率达60-70%,已经成为泛娱乐/游戏直播当之无愧的王者;电商带货位列全网前列,以直播带货为主,在品类、品牌及价格都与拼多多有极强的相似性。
广告营销则兼具“信息流”和“私域流量营销”,广告加载率仍较为克制,私域流量可以提升广告变现天花板。除了已经出现的商业化模式,快手在游戏、O2O、教育等领域也四处播种。
因为靠什么来赚钱这个问题,更多取决于产品设计,而非广告部门。对于快手的双列社区设计,粉丝关注的权重远远大于广告投放,这快速成就了八大主播家族,却阻断了信息流的“黄金地”。
关于产品和用户价值之间的关系,行业内一直有个公式: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如果现在只是快手一家独大,那么它像谁都无所谓,就像阿里像亚马逊也并不妨碍它的开枝散叶。
问题是,它不仅不是一家独大,而且随时可能被淹没。之前,它只需要跟抖音干架就可以了,如今,微信的视频号也来势汹汹。
尤其是,相比较抖音和视频号的个性鲜明,快手的“相似主义”立马就会失去辨识度。
当抖音&视频号的新体验,轻而易举的减掉快手所代表的旧体验,且“可替代性”带来的快手替换成本逐渐走低,那么用户价值最终都会向抖音和视频号流入。
据相关统计,快手和抖音有大概60%的用户是重复的,也就是说有很多用户同时注册了快手和抖音,一旦快手的可替代性日益明显,那么快手在很大程度上被沦为抖音的“子集”,甚至会被用户而“二选一”的选择中所抛弃。
而视频号目前来看与抖音更像互补关系。两者的占位更像当年的公众号与头条号。
不过这也从产品层面,给所有人提了一个醒。当对手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你,那么无论你自身的成长速度如何,都只会被等同于静止。
孔二老师:咨询公司创始人,资深科技营销人【专注科技、营销等领域】。前奥美创意总监,熟谙重大事件策划,虎嗅、钛媒体、网易等多家内容平台热门作者,推出营销专业理论“营销七象”。爆文《贾跃亭怒沉百宝箱》《刘强东的开学第一课》等多篇科技点评获得500万+阅读,被全网推荐转载。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douyinkuaishou.cc/?id=4877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