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手运营 > 看快手老铁“整活儿”成了我的最新解压神器
2019
11-21

看快手老铁“整活儿”成了我的最新解压神器

  还在看20米卡车一把倒库的90后美女司机,这周又开始疯狂点赞各地的“跳大神”视频了。

  当然,看过《还珠格格》的90后们应该都知道,这是萨满舞,香妃病危时、蒙丹假冒萨满法师进宫跳来驱邪的神秘仪式。

  如果再见多识广一点,可能还知道它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名单的还有傩舞、潮汕英歌舞等等。

  读不对“傩nuó”或许只能代表中学课本上没有沈从文的《边城》,但没看过潮汕英歌舞,绝对算得上是潮牛火锅爱好者的最大损失。

  这些歌舞的背景要么是农村陈破的建筑墙皮,要么是山顶、河里,边上围着虔诚的劳动人民,配合着不常见的BGM确实极具张力,令人震撼。

  换句话说,就是民间手工艺人的各种绝活儿、表演,近几年陆续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历动辄可以追溯到隋唐的那种。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从没见过能在十二生肖的转盘上转出“龙”来的,第一次看到这么完整、复杂的创作过程还是在快手上↓↓

  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再用小刀灵巧地点、切、刻、划……顷刻之间,一个武士就从无到有再到栩栩如生,让人拍案叫绝↓↓

  还有闽南地区独有的漆线雕,最早被应用于佛像装饰,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没听说过它的人多半会以为是“龙须面”做的↓↓

  就像你知道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也从电视剧里听过正反面不一样的绣法,但并不能凭空脑补“异色绣”是个啥,长什么样↓↓

  ——做出来好不好看无所谓,重要的是做的过程,看得人身心舒爽,重复一整天也不会腻。

  快手上@陌哥——发过一则视频,是我见过最朴实,但也最动人的版本。就算背景是闹市,也能让人瞬间穿越到《长安十二时辰》里↓↓

  可以说,用来祈祷这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打铁花,是中国的烟花祭,是中国人最浪漫的花火大会。

  但那份对“老东西”的热爱与赤诚,在一张张沉醉的脸上显露无遗,别说现场的观众了,所有看到的年轻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同身受。

  每条视频记录的内容都饱含沉甸甸的文化底蕴,而这些记录本身也有很大的价值——让我们看到古老的非遗文化在快手这个年轻的平台上汇聚成当代的《清明上河图》。

  其中最受欢迎的内容分别是秦腔、秧歌、面人儿、豫剧、火把节、庙会、象棋、晋剧、二人台。

  短视频时代到来之前,中国千千万万的民间非遗传承人一辈子可能只做这一件事,但他们的技艺鲜有人知,甚至难以借此糊口。

  令人欣慰的是,快手上的非遗传承人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全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家,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出现在屏幕里,让我们不必担心“绝活儿”真的失传。

  麦秸画的“画笔”是发烫的电烙铁,从田地里的麦秸秆到一幅精美的麦秸画,要经过“熏、蒸、漂、刮、烫”等十几道工序,繁琐又精细。

  2018年,杨丽丽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内蒙古多伦县开了一间麦秸画工作室。在她看来,这不是逃离大城市,而是离梦想近了一步。

  过去一年,252万名用户在快手上发布非遗内容,63.8%的生产者是90后。

  这批成长于新时代的人选择传承非遗文化,显然不是看重它的谋生属性,更多的还是出于真心喜欢。

  择一事而终一生。一针一线,一笔一划,用四肢舞蹈,用方言歌唱,这是独具匠心的浪漫坚持,更是对千年沉淀的心之所向。

  2018年10月26日,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传承人、快手非遗带头人阿牛阿呷,携个人作品“白云间”在中国国际时装周惊艳亮相。

  像阿牛阿呷这样,为彝族服饰文化注入新内涵和生命力的人,还有很多。快手上也不只有彝族人在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付出努力。

  不少其他民族的传承人也在大方展示着自己的民族服饰,试图把中华民族的多样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了解、感受到它们的魅力。

  诚然,国内外其实有很多纪录片、节目、书籍宣传过我们的传统文化、非遗项目,个个画面绝美,情感动人,但覆盖的受众群太小。

  现在看来,屡出爆款、传播更广、影响力更大的短视频平台或许才是当下最优选的文化输出方式。

  放弃宏大叙事,回归到每个传承人本身、甚至每段表演、每件工艺品。这样碎片化的呈现至少更适合现在这些,习惯了短平快内容和都市化节奏的年轻人。

  得益于短视频的产品形态,快手上的非遗传承人们已然摸索出了一条成熟的非遗文化传播之路,这是他们努力的回报,也少不了平台的扶持。

  自从她在快手上直播了几次麦秸画的制作过程,快手成了她扩大销量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的打开,原本不出名的麦秸画开始变得供不应求。

  作为一个短视频平台,在年轻群体有着高渗透率的快手是传播非遗的天然土壤,在促进就业增收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报告里提及的唢呐老师是快手用户@陈力宝唢呐,科班出身的他最初开了129元精品课,后来考虑到很多人的经济压力,又推出了9元零基础课。

  因此,他的课堂上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有大学生,有音乐老师,有企业老板,也有公交车司机,年龄最大的学员今年72岁。

  自己通过非遗技艺走上小康道路远远不够,能“先富带动后富”才是真本事,也是快手希望在“老铁们”之间促成的良性循环。

  比如杨丽丽的麦秸画工作室,在采购原料时就会有意向贫困户倾斜;期间还培训了30多户贫困村民及残障人士,教做一些麦秸画的基础工序。

  在其他短视频平台追求“炫”“酷”“美”、追逐发展速度和商业利益的时代,快手始终关注普通用户的幸福和贫困同胞的赋能显得难能可贵。

  早在今年6月,央视《焦点访谈》就用长达8分多钟的时间,介绍了遍布全国多地的快手乡村新主播的故事,由点及面地肯定了快手扶贫创新实践,评价其“正成为脱贫攻坚新力量”。

  去年,云南省华坪县荣将镇膏泽村的王娇夫妇,通过快手帮助当地60多户果农卖出17万斤芒果,其中有30户是贫困户。

  还有放弃百万年薪回老家种树的无花哥,用2000只鸡比心告白的尚育康,直播抓鱼耕田的侗家七仙女……

  在快手的镜头里,一群“新留守青年”在全国各地涌现,把曾经“与世隔绝”的家乡带到大家面前,让整个村都慢慢富了起来。

  有媒体评价,“每一个从快手获得高收益的‘苗子’,都在周围带起一片树林,带起中国农民脱贫的希望”。

  真正做事的人和企业从来都不会被埋没,这让越来越多的非快手用户对其改观↓↓

  截至2019年8月,全国从快手上获得收入的用户超过1900万,其中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用户超过500万人。他们在快手上发布了11亿条视频,播放量超6000亿次,年销售额达193亿。

  去年,快手启动幸福乡村“5亿流量”计划,特地分出价值5亿元的流量向国家级贫困县倾斜,帮助他们推广和销售当地特产。除了重点帮扶贫困村落,还主动进行“教育扶贫”、“电商扶贫”等项目。

  观察到平台上活跃而丰富的非遗生态,以及现实中非遗传承面临的“断代”危机,今年3月,快手在文旅部非遗司的支持下发起了“非遗带头人计划”,数月下来颇见成效。

  这个11月,快手又联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发布了“快手-苏工美非遗培训计划”——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名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人,为全国12个省份培养出一批杰出的传统工艺人才。

  这次产学研一体的计划是快手教育生态拓展线下培训的新模式,也是快手在非遗文化传承上的又一次探索,希望能以非遗扶贫的方式助力贫困地区打好脱贫攻坚战。

  从非遗技艺培训,到非遗产品创新创作,再到电商销售全链条覆盖,快手真正实现了扶“智”到每个环节。

  “非遗带头人计划”的出现代表着快手扶贫步入了攻坚战2.0阶段,是基于对自身优势和社会现状的精准评估而做出的多赢谋划。

  在这个年轻人用户占比超过80%的平台,我们期待着古老的非遗项目与新兴的传播方式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让更多贫困地区的人凭借这一技之长“获得一份有尊严的收入”,也让沉寂多年的非遗文化重新“活起来”。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