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雪播到第三集,已经开始有不少人大呼被骗了,看到海报和剪辑片段的观众兴致勃勃进来看男女主纯爱,以为是下一个《情书》,等到的却是大段大段无关戏份。
不得不说,营销是对于怎么吸引(pian)观众进来是专业的,观众已经苦“诈骗式营销”久矣。
宣传物料和正片有落差是正常的,而所谓诈骗式营销,是指宣传和正片差了十万八千里,甚至看起来都不是一个作品的那种。
诈骗花样层出不穷,对于几种常见的“诈骗”类型(咳咳),反诈警察小印要敲黑板划重点了。
只有画面,没有具体情节的预告片,多少看起来有点不靠谱,还可能搭配一些词语,营造出来迷离、云里雾里的气氛,不明觉厉。
《回廊亭》的预告片做的那叫一个精美,商战、犯罪、欲望等元素再加上东野圭吾的IP效应,让人以为国产悬疑又要出巅峰之作了。
不仅剧情全靠旁白讲述,而且一会是职场剧一会是犯罪剧,极其割裂,所有国产剧你能想到的老毛病,这部剧都集齐了。
此类诈骗一般放出氛围感路透照或生图,让人浮想联翩,正剧播出后滤镜一秒破碎。
在《一见倾心》的官方营销路透图中,男主是深沉的谭家军少帅,女主是端庄天真的富家大小姐。
靓男俊女同框,简直就像回到了民国时期,氛围感拉满,有一种欲说还休的含蓄。
超高浓高度的滤镜把演员的脸都快磨平了,霸道总裁、玛丽苏的剧情和台词让人不忍直视,浑身难受。
此种诈骗方式往往给影视剧打上各种标签吸引眼球,掩盖本身质量的硬伤,堪称大忽悠。
《日不落酒店》多次撤档,没想到最后和《阿凡达》一起上映了,并成功创下了评分最低记录、导演最快道歉记录.的盛况.....
之前的宣传文案里,沈腾的名字紧跟在男女主之后,海报上,也有大大的沈腾,加上男主也来自于开心麻花,大部分人就认准了“沈腾+开心麻花”的金字招牌。
电影里的沈腾,真和海报里一样——是个人形立牌,连真人都没有,再加上电影不好看,直接激起了民愤。
一部慢节奏文艺片被贴上了“一吻跨年”的标签角逐跨年档。票房破纪录了,口碑也雪崩了。
根本原因就在于营销的错配,把没什么剧情的文艺片推给了想看商业爱情片的抖音用户们,他们不是因为导演,也不是因为他的电影风格而走进影院。
现在看个电视剧或电影都要提防被骗了,怎么影视剧营销越来越变成了制作方和观众的一场博弈?
只要观众已经被吸引进来了,流量有了,那营销就成功了,后续口碑如何,是红还是黑红感觉片方根本没有考虑过。
古装剧讲究对照文献还原服饰,都市剧紧跟潮流,大火的剧播出后,里面的衣服同款也会跟着走红。
《海上牧云记》就是如此,大气磅礴的预告,被认为是中国版《权力的游戏》,画面和特效也制作精良,包含了巨大信息量。
继17年《前任3》在抖音上爆火,票房暴涨后,短视频就变成了影视宣发的重要平台。
现在影视剧层出不穷,娱乐方式也多种多样,没有制作精良的预告片就会被淹没在“片海”里。
但无奈很多剧的质量都配不上这些营销,观众看完只会有被骗的感觉......
这种抢占注意力更多是一种投机取巧,无论是精美的画面还是有吸引力的话题,都是挑观众爱看的放在预告、营销宣传中,试图只通过小小的片前营销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比起上面那些诈骗痕迹非常严重的宣传,现在的大部分宣传虽然不能说完全是欺骗观众,但很喜欢把一部分片段拿出来,刻意塑造冲突,吸引眼球。
比如,《柳浪闻莺》原著写的是越剧舞台上的女小生,但在短视频中变成了简单粗暴的“她当了闺蜜一辈子的陪衬,却趁虚而入,抢夺闺蜜男友”。
除此之外,电影首映还会拍摄观众甚至是托儿看电影“drama”的情绪反应,配合土味情话,轮番轰炸。
当一个剧接连在微博话题上引起热议,多半就成了,这也会导致一些编剧用热搜话题写剧情,以炸热搜为目标。
《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日票房达2.64亿,第二天票房仅有1100万元,第三天186万。
电影经常拿沈腾当卖点,但正片“含腾量”一次比一次低,消磨了观众的耐心和信任。
情绪营销存在着大量受众,效果也立竿见影,能很快让作品出圈,但现在已经逐渐模板化套路化,一个成功,就有大量人跟风,甚至比你更卷。
你找10个托,我找20个,你拍感动哭了,我就拍比你更多的情绪反应,本质上还是同质化的。
类似的营销看多了,观众也能分辨出来,骗一两次可以,看多了审美疲劳不可避免,还会引发反感。
不管是情绪营销还是诈骗式营销,现在的影视剧宣传套路都太过于千篇一律了,制作方想找到一种万能解,用一种模板往所有作品上套,这显然是不灵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douyinkuaishou.cc/?id=46154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