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垂类电商市场盯上了直男们的钱包。而“球鞋”这一品类带着日渐膨胀的市场规模,代表“直男经济”正式“出圈”了。
前不久,国内球鞋社区电商“毒APP”和美国二手球鞋交易平台stockX分别完成了自己的新一轮融资,stockX同时宣布将进军中国市场。如今两者估值均已达到10亿美元,开启了自己的“独角兽”之路。据悉,“毒APP”2018年的总GMV已超百亿美元。
“直男社区”虎扑上个月也获得了来自“内容帝国”字节跳动的一笔12.6亿元人民币投资,并即将开展内容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虎扑旗下拥有运动装备导购聚合平台“识货”,“识货”在2017年已实现GMV超20亿元,正在为虎扑贡献超过1/3的营收。
除此之外,知乎上线了男性种草社区“CHAO”,58旗下二手交易平台“转转”上线了球鞋鉴定交易平台“切克”,深耕潮流电商十几年的“有货”也孵化了球鞋项目“有货UFO”……
而就在6月24日,沉寂许久的nice拿到了数千万元美元 D 轮融资,成为球鞋电商市场的新贵。在定位转型为“潮人社区+交易平台”后,nice于 2018 年 7 月正式上线新版。根据团队提供的数据,转型后的 nice 平台只用了 5 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月 GMV 过亿的目标。成功突围的nice,已经表现出与毒APP、虎扑识货一争高下的实力。
球鞋这一品类为什么能够突然爆发?同样作为C2C转售交易平台,nice又是如何实现突围,做到和毒APP的差异化竞争呢?以下展开。
球鞋市场在近几年才进入大众视野,但Sneaker(英文:运动鞋)文化已经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圈子中流行了很多年,持久且广泛地向下影响着青年和青少年男性群体的消费和生活。想理解如今火热的球鞋市场,我们需要回到它的源头,找到它的根基。
Sneaker文化来源于以篮球运动为代表的运动品牌,从80年代开始逐渐在美国流行,辐射欧洲和日韩。1985年,耐克公司开始为“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提供的签名鞋款Air Jordan系列(即人们常说的AJ),这一系列将Sneaker文化推向了高潮。
新千年以来,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运动品牌广泛渗透中国一二三线城市,作为“文化舶来品”的Sneaker文化也在城市青年人群中逐渐流行。
今日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90后,彼时正在人生的中学阶段。作为最广泛流行且最有“异性缘”的运动,篮球在中学男生的社交生活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而中国特色的统一校服和奇装异服恐惧,让鞋子成为这群青少年唯一可供发挥的穿着。
在十多年前的PC和传统媒体时代,球鞋文化杂志《尺码》传遍了校园、百度贴吧、虎扑等兴趣社区聚集着篮球和球鞋爱好者,Sneaker文化逐渐在90后中积累了广泛的受众。虎扑论坛的装备分区可能是最早的球鞋爱好者交易基地之一,相比于专卖店,这里的价格更低,并且拥有众多海外发售的新款。普通用户和球鞋代购商们在论坛促成交易,再用淘宝完成。
球鞋市场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爱好者间运行了很多年。在90后普遍开始经济独立,并拥有了自主的购买力的今天,这个需求广泛、群众基础良好的市场,最终借助移动互联网开枝散叶。
Sneaker文化之所以能被广大男性用户所接受和追逐,得益于它和广大直男群体的天然契合。在潮流生活领域,球鞋的审美复杂度比衣着穿搭要低得多,且除了审美价值之外,很大一部分价值由功能性带来。对于懂篮球的男生来说,这个领域是足够熟悉的,懂球鞋并不是一件难事。
各大运动品牌也了解“运动产品”和“潮流产品”之间的模糊边界带来的市场机遇,不断通过配色、主题、设计师、限量、联名、代言等方式制造流行文化。这种操作一直屡试不爽,不论是篮球圣地美国,还是大洋彼岸的中国、日本,一双现场限量发售的球鞋,甚至可能带来通宵彻夜排队的盛景。
某种意义上来说,限量款就是刺激球鞋市场的罪魁祸首。但由于线下发售渠道的容量制约,不论是限量球鞋的发售量,还是参与这一玩法的人数,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水平。这种平衡直到耐克的自营平台“SNKRS”上线之后,就彻底的不复存在了。
摆脱了物理的限制,线上的发售可以不用再担心发售密度。尝到甜头的耐克大幅增加了限量款的发售频率和数量,让限量成为了“常态”。同时,SNKRS开创了线上预约随机抽签的模式,参与用户数自然也不再有限制。在sneaker文化中占有主流地位的耐克,其流通量和参与用户数双方面的激增,让球鞋市场迅速膨胀。其他品牌也对这一套路纷纷跟随效仿。
我们不难发现,球鞋文化和市场不同于互联网风口“造出来”的现象级流行,它已经积淀了数十年之久:篮球运动群众基础牢固、消费群体增量持续存在、国际巨头品牌根基稳定、文化共识比较广泛,因此,它不太可能轻易熄火。相反,随着更多的潮牌和“潮流化”的运动品牌入场,00后对潮流文化的接受度水涨船高,很可能会让这把火越烧越旺。
当年的电商行业和淘宝远没有现在规范,一般的球鞋消费者们对淘宝上假货泛滥、真假难辨的现象更加无力。在淘宝信任缺失的背景下,“球鞋鉴定”这项服务逐渐在虎扑等社区用户中自发出现。一些经验丰富且掌握鉴定技术的老手,开始以KOL的姿态存在,在社区帮助其他用户鉴定真假。
而这项用户自发的服务,在毒APP上被发扬光大。早期的毒APP是虎扑孵化的一个纯社区形态的产品,而其核心价值就定位在“球鞋信用体系”。
在运营端,毒APP将鉴定服务规模化运营,将散兵游勇式自发的鉴定者聚集起来,以平台背书的方式形成准入机制,并授予鉴定者“鉴别师”的资格。这一举措让毒APP在一众体育和装备社区中拥有了差异化的优势。淘宝海外代购卖家为了让买家相信其货源,也常常以“支持毒APP验真”来担保。
凭借着“球鞋鉴定=毒APP”的形象,毒APP逐渐完成了核心用户的积累和留存,形成了潮流运动装备社区的氛围。
在产品端,毒APP很早就为用户提供专门用于“球鞋鉴别”的标准化内容发布流程。这一流程几经迭代,在当前的产品中作为“服务”模块中的核心功能存在。如果用户想要在毒APP上发起一次鉴别,只需要按照流程选择品牌、款式等信息,并按照指引上传鞋标、鞋盒标和球鞋各个角度的照片,最后提交信息,等待鉴定师接单鉴定即可。
考虑到需要鉴定的不少用户可能并不懂鞋,整个流程步骤很详细,且对于每个上传项都有独立的上传入口和清晰的图片示例。
正是因为将“球鞋鉴定”这一价值做大做强,毒APP转型电商时即拥有圈内用户的充分信任。目前的毒APP电商主要作为交易平台模式,服务于用户间交易。毒APP将“球鞋鉴定”服务介入平台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以确保平台货源的可信度。
这就形成了毒APP的“C2B2C”交易模式:卖家在毒APP是以货源供应方的形式存在。卖家仅提供自己拥有的款式、尺码、出价等货源信息,而买家看到的,也是以品牌、品类为维度的B2C产品形态,而不是直接对话卖家的店铺模式。当买家拍下商品后,卖家需先发货至毒APP;卖家的货源经过验证后,会获得一套毒APP出具的识别认证——包括鉴别证书,防伪扣,专用快递箱等;最后经过验证的货源由毒APP发货给买家。当然,整套服务流程需要向卖家收取交易额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
社区沉淀下来的核心用户为毒APP的电商相对充足的供需,更多爱好者愿意将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抽到/抢到的稀缺货源放到毒APP上出售。理由很简单:潜在买家足够集中,平台自带信用体系。这让毒APP形成了良性增长的闭环。如今的毒APP正在球鞋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品类拓展,已经覆盖包括穿搭、手表、背包、数码潮玩、运动配件等多个潮流和男性向消费品类。
在一众玩家中迅速脱颖而出,和毒APP角逐C2C球鞋转卖市场的nice,实际上不是一个新产品了。
创立于2013年的nice,原本是一个对标Instagram的图片社区。nice的“图片标记”玩法曾经收获良好的用户口碑,并在 2014 年一年内拿下了 3 轮超过 6000 万美元融资。然而和不少社交创新产品一样,nice的热度也没有维持太久,它逐渐不温不火地淡出了大家的视野。再之后,就是以“潮人社区+潮鞋电商”的定位回归,月GMV迅速过亿的神奇故事了。
在厚积薄发、先发优势明显的毒APP面前,nice虽然也建立了鉴定体系,但已经不能依靠立足信任背书,口碑收获增长的老路了。于是nice选择将差异化的突破口放在了“更懂”上,直接发力核心场景。同样作为“球鞋交易+潮流社区”平台,它比毒APP更懂球鞋交易,也更懂潮流社区。
时至今日,球鞋交易已经由原本的基于使用和审美属性的追逐和转售,衍生出一定的理财属性。鞋有行情涨跌,有市场预期,甚至有为数不少的“黄牛党”和“炒鞋党”。nice没有避讳“向钱看”,反而十分坦然地在服务于这批“核心玩家”。针对球鞋的“理财属性”和“交易需求”,nice在产品和运营端都有不少的作为。
在产品设计上,nice致力解决“散户”爱好者面对市场不透明的痛点。nice在商品详情页提供每一款鞋现货、闪购、预售三种交易方式的价格走势图,并支持按照尺码筛选,按照时间周期和最近40单进行查询。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查阅详细的平台交易记录,包括历史全部求购、在售、成交订单的价格、尺码和交易方式信息。
详尽的市场分析数据促进了买卖双方的信息对称,有心的用户完全可以做到不吃亏,甚至通过市场信息“预判趋势”、“看涨看跌”,像炒股一样享受“球鞋理财”的乐趣。nice甚至帮用户建立个人球鞋资产账户,允许用户将自己拥有的球鞋登记入库,用户可以看到自己的“球鞋资产”当前的市价行情,以及自己在球鞋交易中的总盈亏。
在耐克的SNKRS平台上,特殊的限量鞋款往往会在特定时间点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发售,而黄牛党和外挂程序的存在,已经让这些有升值潜力的鞋款几乎不可能落在普通消费者手中。针对这一问题,nice提供了“SNKRS抽鞋登记”服务——一个帮助用户预先登记自动抢货的“官方外挂”。既然客观上解决不了黄牛乱相,不如让黄牛失去竞争优势,帮助用户和黄牛站在同一起跑线。
相比于黄牛使用的动辄几千上万元的自动抢购脚本,nice的“全民外挂”号称永久免费,这对球鞋爱好者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根据nice官方公布的信息,“抽鞋登记”服务首战告捷,在最近一款Air Jordan 1 限量款式的抢购中,帮助超过一千人次的用户抽到了这款鞋的购买权。
当然,这并不是一项公益服务,而是nice重要的增长和促活手段。“外挂”虽然免费试用,但初始只有5次预约登记试用资格。如果用户想获得更多次数,需要通过每周签到和分享邀请好友来实现。用户每周累积签到4天和7天,分别能获得1次登记权。而用户每邀请一个新用户加入,可以获得4次登记权,并且有首次邀请双倍,每累积邀请3人、10人额外奖励次数的机制。
用上了“官方外挂”的用户越多,用户越会将其视为购买刚需,而没有用上外挂的消费者越焦虑。当他们明确的了解外挂已经普及至一部分普通消费者时,心理会更加失衡,不得不担心“输在起跑线”的问题,最终选择加入nice。
nice的“更懂交易”不仅体现在用户洞察上,还体现在对于市场的敏锐洞见。
nice采用了一种新的“C2B2C”交易模式:托管寄卖。用户无需等待交易形成,可以直接向平台寄送商品,由平台提供鉴定、仓储和代卖。对于一些市场火爆的鞋款,nice甚至为寄送用户提供50-100元不等的返现补贴。这种让利囤货的运营思路,背后的逻辑是通过抢夺货源来抢夺用户。毕竟对于球鞋二级市场来说,当一双人人追逐的限量款大部分货源都在nice时,消费者也只能选择成为这个nice的用户。
这种模式如果持续不断的“囤货成功”,整个市场的供需双方都会对nice更加重视,形成良性的增长闭环。而确保这种模式成功的关键,恰恰是前文提到的“官方外挂”。补贴让更多用户有动力使用外挂,外挂让更多用户有能力抢到货源拿到补贴。从市场规律出发,nice完成了平台和用户双赢的“增长combo”。
此外,nice还发现了毒APP尚未覆盖到的“非全新品”市场,并以此为切口主推“二手”频道,用户可以在此交易已经使用过的二手运动装备,或是有一定瑕疵但未使用过的全新瑕疵品。当然,这些交易也都经过平台的验真服务。新的市场也为nice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如果你以为nice电商模块浓厚的“理财氛围”会导致社区建设乏力,那你可就低估了nice。相比多年以论坛式社区运营的毒APP,作为“中国版instagram”运营长达5年的nice,对UGC图片社区的积累更深刻。在这种先天基因的加持下,经过多年迭代,nice在内容生产端的设计相当完善,它的玩法更酷更丰富,也能兼容更多元的用户群体。
贴纸功能是nice最具特色的生产端功能。nice的贴纸库内有数百款风格各异的贴纸。这些贴纸中有文艺风的小清新标题,有街头风的slogan字标,还有独特搞笑的“双下巴emoji”,甚至还有航海王、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爱宠大机密、海绵宝宝等著名动漫IP的合作贴纸。这些贴纸大部分拥有一流的设计水准,几乎不输任何国内主流的图片APP。
nice还将用户水印、商品信息标记也做了贴纸化的设计。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昵称生成独一无二的“签名贴纸”,用酷炫的贴纸代替水印。当用户需要标记图片或视频中的产品信息时,也可以信息生成类似“铭牌”的贴纸,而非作为一个附加的说明字段。
除了贴纸特色,nice的发布工具在其他方面也没有短板:拥有22款风格各异的照片视频滤镜,基于智能推荐的视频配乐,以及其他所有图片和视频发布器该有的基础功能。nice甚至创造性的设计了曲线拖动的交互方式,让用户能够简易又精细的调节视频快慢放节奏。
nice的生产工具非常完整,能够满足不同性别不同喜好,且拥有自己的突出特色。优秀的生产工具对用户的生产动力的提升显而易见,而“铭牌贴纸”、“昵称贴纸”这样具有独特性的设计,为用户提供了站内生产站外传播的理由,并在传播中吸引新用户。相比之下,毒APP的内容发布器就显得简陋了很多,贴纸风格为单一的男性向篮球主题且数量有限,图片和视频滤镜质量也略逊一筹,更没有具有传播潜力的独特效果。
在内容消费端,nice也比毒APP走的更远。对比nice和毒APP的内容消费模块,我们可以明显看出,nice的思路清晰且成熟。
nice的首页是“关注feed”,这意味着nice的运营方向是社区化的内容分发,而非媒体化的内容推荐,有提升关系密度的目标。首页以大图单列feed的设计,放大了图片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强化社区中“图片质量”的因素。
此外,关注feed还拥有账号推荐模块,nice的账号推荐主要服务于KOL-粉丝关系的建立,以头部用户推荐为主,旨在帮助用户发现更多社区的潮人红人,为头部用户提供流量,也为普通用户低门槛地建立关注feed的消费场景。
在“发现”feed中,除了热门内容外,nice用开箱、行情、穿搭等频道实现重点内容品类的聚合,又通过最新、附近两种分发模式,承载多种场景的内容分发和关系搭建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主题频道,最新频道还是附近频道,nice的内容分发都做了很大力度的打散。这些频道内容几乎都是腰部用户乃至普通用户的内容,大都有几个至几十个赞不等,来自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一般用户,而非潮人大V。这让nice能够充分照顾到长尾内容的分发,每个用户发布的优质内容都能够及时得到真实用户的点赞、评论等互动反馈。这样全面的分发思路背后,想必也有一定的推荐算法建设积累。
相比nice,毒APP的内容消费模块则简单很多。整个模块仅仅分为关注、推荐、最新三个频道,没有丰富的消费场景,既没有对头部账号的引流和支持,也没有账号推荐、同城等关系搭建方向的尝试。这让整个社区的可玩性大大降低,用户在消费模块中体会到的更多是内容浏览、商品种草的场景,而不是有着鲜活的“人和关系”的线上社区。选择了鉴定服务作为优势道路的毒APP,自然在社区建设上很难和拥有先天基因的nice抗衡。
社区、交易两开花的思路,确实让nice在一众竞争者中迅速脱颖而出。然而,不论从用户规模还是从GMV来看,nice和毒APP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那么,nice是否有赶上甚至超越毒APP的机会呢?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nice需要在新市场取得下一场战斗的胜利。nice和毒APP这样的“C2B2C”模式,不仅是C2C交易的升级,还能在业务架构上完美兼容B2C交易。
品牌入驻、联合发售等玩法,并不会存在什么引入障碍。对于二级市场来说,知名运动品牌的知名款式才有交易价值,但对于一级市场来说,大量的中小潮流品牌、设计师和小众厂牌还在不遗余力的寻找淘宝之外的新渠道。这其中不乏拥有名人背景的明星品牌和高客单价的设计师品牌。在潮流市场逐渐抬头的“国潮复兴”背景下,毒APP、nice这样的球鞋电商,可以为这些中小潮牌提供精准的用户和可观的购买力,无疑是合适的入驻渠道。
实际上,毒APP已经开始了这个方向的探索尝试。6月29日,毒APP与知名艺人罗志祥主理的潮牌GNF合作,进行了新品首发。想必在不久的将来,nice会在这一市场与毒APP迎来一场恶战,而这也许会是nice后来居上的机遇。
从产品增长的角度考虑,nice也需要找到新的有效增长点。虽然nice的社区非常完善,但并不十分适合用图片社区的方式,通过工具特色或是包括玩法实现增长。作为“社区电商”,nice走的是社区辅助电商的道路,最终的用户心智还是定在电商而非社区,以社区和工具心智进入产品的用户,不论是留存率还是付费率,都不会乐观。
不过,社区也并非不可用于增长,社区所具有的KOL粉丝经济,就是nice很好的机遇。当大量不同领域的潮流和运动领域的KOL进入社区,势必带动其粉丝和领域关注者。而粉丝经济中的“KOL同款”带货能力,正可以服务于nice的电商生态。试想一下,如果一众《中国新说唱》《这就是街舞》《这就是灌篮》的选手们在nice上活跃并同步着他们的穿搭装备,而这些同款商品在nice上刚好有售,甚至因为“囤货”运营而变成独家货源,一众粉丝们会不会一边在社区关注他们,一边抢着买买买呢?
找到更多合适的KOL群体,并运营好社区,玩转KOL带货模式,这也许是一条可行的增长路径。而对于社区方向优势明显的nice,这条路可能可以比毒APP跑的更快,多抢下一分胜机。
最后,nice需要迎接的还有日益艰巨的反假货考验。平台货源的可信度是球鞋垂类电商的命门,一旦信任受损,那么平台的核心价值就面临崩塌,和淘宝竞争的重要优势也就不复存在。
如今毒APP的认证体系已经面临挑战,一些造假者甚至公然销售“假认证”。不论是nice、毒APP还是其他类似模式的竞品,只有解决好防伪这道难题,才能避免釜底抽薪的尴尬,放开手脚上场。(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ouyinkuaishou.cc/?id=42437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