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抖音快手资讯 > 爸妈别看抖音看看我
2022
09-02

爸妈别看抖音看看我

  向拙见投稿。我们 看到了大学生的 社会关怀 ,也希望他们的努力被更多人看到,希望他们所关注的议题被更多人关注。

  疫情期间,居家一个多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犹如一根即将崩坏的弦。在这个短视频时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走向如何?是“低头父母研究所”关注的。与此同时,我们又应如何看待子女的“低头”倾向?

  本文3000字,阅读时长约7分钟,阅毕或可让你听到疫情期间不一样的声音。

  3月6日,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发布通报称,15年前在增城被拐的少年申聪已经被成功找到。

  申聪的爸爸申军良也随即发布微博向大家说明情况,“儿子,爸爸欠你15年的父爱,请让爸爸用余生的时间来好好补偿你”。

  至此,这宗跨越15年的儿童拐卖案终于有了令人欣喜的结局。唯一的遗憾是,去年曾引起全网关注的人贩子“梅姨”还是没有被抓获。

  网易数读在2018年做过一次统计,发现2-4岁的儿童最容易成为人贩子拐卖的对象。而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孩子到这时已有脱离家长监管的情况。

  家长监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的,但我们往往却会因为过于“自信”而留下隐患。

  特别是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很大一部分父母都把生活和工作都交付给了手中的设备,“低头”更是成了生活中的常态。

  我们会因为被拐孩子的找回而欣喜不已,但与此同时是否也应该注意到:频繁“低头”导致的注意力缺失,会不会成为人贩子们的最佳掩护?

  其实不止是儿童拐卖,父母低头玩手机导致的儿童安全事故,同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报道一次。

  2017年1月,陕西一位妈妈带着4岁的儿子到游泳中心玩耍,期间她站在水中玩手机入了神,导致儿子在身后溺水挣扎还浑然不知,最终孩子挣扎了3分钟后不幸溺亡。

  2018年6月,湖南一位爸爸下车后顾着低头看手机,3岁的儿子开车门后自己跑向马路对面,不幸被货车卷入车轮,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2019年12月,四川一位爸爸低头回了朋友几条微信,一抬头就发现4岁的儿子不见了,苦寻10天后才在工地上找到了孩子的遗体......

  事件发生后,每次都群情激愤,每次都痛心疾首,每次都慢慢淡忘,每次都重蹈覆辙。

  大人常常习惯于用自己的视角去揣测儿童看到的世界,但殊不知,我们眼中的小轿车,从孩子的视角看去可能就变成了庞然大物。

  我们认为最安全的小区道路、停车区,在公安部道路交通研究中心的统计结果里,却是儿童安全事故多发地。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口号喊得人尽皆知,而什么时候,也能让父母们记住“带娃不低头,低头不带娃”呢?

  网络世界里有太多等待我们去处理的讯息,但既然决定了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要承担起让他们平安长大的责任。

  这一代父母乘着互联网的春风成长至今,工作与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低头情有可原,但明知带娃玩手机风险巨大却还心存侥幸,这确实不该。

  “开车不喝酒”并非全然否定酒精的存在,而“带娃不低头”,同样不是要我们把手机锁进深渊。

  成长抛给我们的一个难题,就是要在照顾下一代与照顾自己之间找到合理的时间分配方式,这无法回避,也不应该通过回避来解决。

  不出所料,今年全网用户的移动设备使用时长每一天都远高于去年同期,除夕之后更是猛涨了26%。

  在新冠病毒如洪水猛兽一般包围住现实世界的时候,大家选择了一头扎进虚拟的网络空间,以此打发宅在家中的无聊时光。

  特别是抖音,抖音在春节期间的人均使用时长,从去年的68.8分钟,飙升到今年的122.3分钟。

  年代更迭,如今这些被称为“叛逆一代”的少年们很多都成了年轻的父母。但不变的是,他们仍然是互联网的重度使用者。

  伴随着电子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父母,一定程度上命中了当年传播学者们对“媒介依存症”的批判,他们通过将购物、沟通、学习、娱乐等活动转移到线上,不断在重塑着传统的社会交往模式。

  而随着这代人的成长,他们也当上了爸爸妈妈,成了每个家庭的核心人物,于是这种交往模式也进一步渗透到家庭关系中,催生了“父母低头症”这一现象。

  美国密歇根医学院的珍妮·拉德斯基博士在研究父母与儿童的互动关系时指出,压力感会导致父母将数字技术设备作为潜在的逃避手段,并允许孩子更频繁地使用这些设备。

  伴随着互联网一起长大的这代父母,本身就有着较强的线上依恋,所以当育儿这种需要大量线下互动的事情出现时,“育儿压力感”(parenting stress)也随即产生,于是年轻父母们很多会利用手机、ipad等来作为逃避手段。

  当年学者们所预示的“充欲主义”、“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都一定程度地反映在了当今社会中。

  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80、90后们,形成了这一代人独特的社会交往方式。

  而从小看着父母低头玩手机成长起来的下一代孩子,又会面临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父母被手机夺走的注意力,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儿童安全问题、儿童教育问题,成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

  1959年,心理学家哈洛用一系列震惊世界的“恒河猴实验”证明了爱存在三个变量,即触摸、运动和玩耍。

  他想告诉世人的是,爱不仅仅是“我在这里”这么简单,还需要更多的情感关注和情感投入。

  今天我们讨论“父母低头症”的问题,同样也是“恒河猴实验”的延续。低头玩手机的父母,就像实验里那只从出生起就不在小猴子身边的母猴一样。

  他们察觉不到孩子的需求,也无法给予孩子及时的回应,这种身体在场但情感缺失的陪伴,成了这个繁华的互联网时代下最隐秘的痛。

  “低头症”或许只是数字时代的一种典型表现,没有了手机,可能还有无数种方式在抢夺我们的注意力。

  但人类成长的规律是很难改变的,我们需要在爱里构建出完整的人格,而爱,需要的是触摸、运动和玩耍。

  孩子需要的是能给他们温暖拥抱的、能跟他们互动的父母,而不是拿着手机、一动不动、无法给他们及时回应的低头人偶。

  在哈洛的实验里有一批小猴子,它们从出生起就孤独地呆在笼子里,没有妈妈在身边,没有触摸、也没有互动。

  八个月后,研究人员将一个可怕的机器人放到笼子里。它们的反应是“绝望地抱着自己、摇摆身子、瘫倒在地、尖叫不已”,这是它们唯一能想到的安抚自己的方式。

  而这些猴子长大后也完全无法融入族群,被其他猴子欺负时,它们想到的不是反抗,而是自残,它们会通过“撕扯自己的毛,咬自己的胳膊和腿”来舒缓情绪。

  我们无法将人类与恒河猴完全等同,也不是说下一代孩子必然会发展出不健康的心智。

  我们在欣喜于一个个孩子被寻回的好消息时,也千万别忘了反思一下自身容易被夺走的注意力。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