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抖音快手 > 在B站看一看纪录片就成了“生活里的loser”吗?
2022
08-09

在B站看一看纪录片就成了“生活里的loser”吗?

  你在海边看过戏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戏剧”——这是阿那亚戏剧节打出的标语。“海”,是奇观戏剧?还是宣传噱头?“阿那亚”,是度假社区?是艺术剧场?年轻的阿那亚又有成为下一个乌镇的可能吗?关注文化产业观察,回复“阿那亚”了解更多信息。

  一条2021年发出的微博,忽然被翻了出来,并引得无数B站用户气愤不已。在这条微博中写道, B站纪录片部门的HR在面试时公然说“B站的核心用户就是生活里的loser”。很快B站就对这件事做出官方回应,称该HR去年底已被劝退,但网友们并不买账。“B站回应”的线亿,很多人评论说“他只不过是说了真话”。

  B站纪录片的核心用户是什么人,这个问题可是戳到痛处了。B站用户一直以来都站在鄙视链上端,认为B站是知识社区,比抖音快手要更高级。从2017年开始,B站自制的“网生纪录片”自成一派,已经占领了纪录片领域的半壁江山。可是,这些纪录片,真的是给如它宣传里所说的那些“后浪”们看的吗?

  最近,来自B站生活区up主的自制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走红网络,但随着话题热度不断攀升,网友们对“二舅”的评价也由一致赞赏变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视频三观不正,过度升华苦难;有人提出二舅领不到残疾证这些内容可能存在造假,是为作秀而拍的视频。一时间,B站自制视频的“真实性”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就在这时,网友们顺着B站、纪录片、真实性这些话题,翻到了一条一年多前发出的微博。这条微博中写道,博主朋友曾参加过B站纪录片部门的招聘,在面试时HR对他说:“你的这些纪录片的idea都很好,很有人文关怀,但你知道我们的核心用户都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活里的loser。”

  这条微博与二舅视频涉及造假的说法同时点燃了网友的愤怒,在热搜几乎全被台湾问题占据时,B站格格不入地跻身其间。即使B站给出辞退的官方回应,仍然不能平息众怒。

  B站是立足于动画、游戏等二次元文化产品的视频平台,最早的用户群体当然是二次元爱好者。不过,现在的B站已经完全走上了泛娱乐化的道路,影视、综艺、纪录片,美食、萌宠、音乐舞蹈一样不少。那么现如今B站的核心用户是谁呢?以B站自己的说法,那就是“后浪”,是优秀的年轻人。

  2021年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在B站点击知识类内容的用户达到1.8亿,是在校大学生人数的4.5倍;用户画像男女比例为6:4,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占比高出全网10个百分点。正是因为有高学历用户的支撑,B站才能将手伸到纪录片这个高门槛的领域里来。

  这么一看,网友们的愤怒就很好理解了。被B站官方在各种宣传里捧得高高的“后浪”,居然被HR称为“生活里的loser”,用户当然要生气了。B站纪录片,究竟是做给谁看的呢?

  还记得故宫博物院是怎么在年轻群体中走红的吗?没错,正是2016年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原本在CCTV播出,反响平平无奇,但登陆B站后却大受欢迎,不仅带火了“故宫文物”“故宫猫”,也促使故宫在文创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2017年年底,B站正式发出“bilibili纪录片寻找计划”,由购买播映权到联合出品再到原创出品,B站大举进军纪录片领域。由B站作为主出品方的纪录片,就是B站自制纪录片,其中有着《人生一串》《历史那些事》《守护解放西》等等成功的代表作。

  2020年年中,B站上线一级分区“知识区”,其下又设有科学科普、社科·法律·心理、人文历史、野生技能协会、财经商业、校园学习、职业职场、设计·创意共8个二级分区。知识区由原有的科技区整合升级而来,用户可以在这里分享知识、经验、技能、观点等等。此外B站还邀请了许多大学里的专家教授入驻,开设付费的视频课程,以“法外狂徒”走红网络的《罗翔说刑法》就来自B站。

  毫无疑问,B站正在打造一个网络的知识社区,其面向的人群是受过高等教育,喜爱上网冲浪的年轻人。

  B站自制纪录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网生纪录片”,具有很强的网感。传统纪录片的受众定位是年龄高、学历高、工资高的“三高人群”,而B站自制纪录片的定位是年轻人。因此,传统纪录片的选题往往是家国大事、王朝兴衰,而B站纪录片的选题大多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B站的开山之作《人生一串》,就在关注街头巷尾的烧烤摊,以小人物的觥筹交错与大快朵颐调动观众的情绪。这一类型的纪录片还有《人生第一次》,记录着平凡人的每一个平凡的瞬间。

  网生纪录片在类型边界上不断延展,提出“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守护解放西》就使用了纪录片+综艺真人秀的形式,塑造出一个个血肉丰满、敢于担当、人情味浓厚的人民警察形象。纪录片+动画是最常见的形式,很多B站的纪录片都会在片中使用动画形象。纪录片的单集时长也越来越短,先是由四十分钟缩短为二十分钟,现在又有了五分钟一集的《如果国宝会说线》,未来也许纪录片+短视频会成为主流也说不定。

  B站的网生纪录片,自然离不开B站最具特色的弹幕文化。“前方高能”“AWSL”这些源自弹幕的热梗,早已走出B站,在各个平台上都被大量使用。考虑到B站的弹幕文化,纪录片进行后期剪辑时,要特意给观众留出发弹幕的“气口”,助力“梗”的发酵。“造梗”“埋梗”“抛梗”“接梗”,持续不断的弹幕狂欢,大大强化了创作者与接受者的互动交流。《历史那些事》就是最为离经叛道的历史纪录片,它把苏轼说成“北宋吃货”,乾隆变身“弹幕鼻祖”,杨坚满口“真香警告”,全片塞满了网络热梗,想尽办法迎合年轻人的喜好。

  迎合年轻人的趣味性表达是B站网生纪录片的一大特点,但它在带来高流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泛娱乐化的倾向,淡化了纪录片应具有的价值。纪录片之所以长久以来都被束之“三高人群”的高阁,正是因为纪录片所需要的客观表达和冷静思考,纪录片所具有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纪录片与娱乐节目毕竟有着本质的不同。

  还是以《历史那些事》为例,这部纪录片在B站拿下9.7高分的同时,也在纪录片界遭受质疑,因为它一集中只有不到一半的时间在讲历史,剩下的全是抛梗接梗的小剧场。观众看了以后,究竟能收获什么,或者说在这部纪录片里知识性还有没有站在第一位,这是被质疑的。

  被网友们声讨的那位B站的HR,他在面试上还有过这样的对话:“你平时会发弹幕、发评论这些吗?”“不会,我不喜欢在网上跟人吵架。”“那你就不是我们的核心用户。”

  发弹幕、吵架,这是B站所追求的吗?尽管B站会员需要通过“弹幕礼仪”考试才能发送弹幕,但真正有梗、有流量的内容,经常伴随着争吵。挑起有争议的话题,往往更能带来热度和流量,这个道理在所有互联网平台都是成立的。问题是,对于纪录片来说,盲目追求流量的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

  “非虚构”是纪录片的基本特征,也是纪录片的原则底线。纪录片必须坚持“真实”,如果为了制造话题而去打破真实的规则,模糊虚构与非虚构的边界,那纪录片就不再是纪录片了。如同这次走红的二舅视频,我们很难说清楚它其中有多少是虚构多少是真实,也很难界定它属于自制纪录片,属于生活vlog,还是属于剧情短片。

  当理性沉思被感性狂欢压制,纪录片原有的功能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网生纪录片需要保留一份冷静与思考,避免陷入价值虚无的境地,避免陷入真伪难辨的文化狂欢之中。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