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8日开始,北京面向全市消费者发放餐饮消费券,由政府和提供餐饮类服务的平台企业共同出资,推出外卖类、到店类、养老助残类三种消费券累计1亿元。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目前北京大多数餐饮企业已回归正常营业,不少连锁餐饮品牌门店的客流正逐渐回升,外卖订单数也在逐步攀升。
今年以来,疫情反复之下,餐饮业的常规运转受到较大影响。作为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同时作为消费复苏的“晴雨表”,餐饮行业正在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策。
▲7月16日,市民在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就餐。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发放餐饮消费券、开通商家“线上绿色通道”、发放“外卖管家服务”名额、培训外卖运营师、商场延长营业时间、举办夏日市集……
今年6月,北京等地此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北京餐饮在暂停堂食36天之后得以恢复,各类政策礼包的发放,为餐饮市场复苏注入动力。
以7月18日发放的1亿元餐饮消费券为例。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介绍,本次活动有超过7万家餐饮商户参与,覆盖正餐、快餐、火锅、烘焙、茶饮等各类餐饮场景。
消费券获得了消费者的积极反馈。美团7月18日上午11点统计的数据显示,消费券上线分钟,平台上四种面额的餐饮消费券已全部领取完毕。其中,美团餐饮堂食满100减30元消费券,仅用68秒就一抢而空。
多家餐饮企业和平台负责人表示,北京餐饮消费券活动启动后,堂食和外卖订单量都有了一定提升。
据第一财经报道,北京百年老字号餐饮商户紫光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发放了外卖消费券以后,明显感觉到午高峰时期的订单量增长了,“加上遇到了夏日消费旺季,我们正在加班加点接收更多的订单,消费券对商家的帮助很大”。
海底捞方面认为,北京此次餐饮消费券覆盖了不同的消费场景,不但可以促进顾客到店消费,也会让顾客提高点外卖的频率,对于需要特别关爱的群体也照顾到了。这样多元化的餐饮消费券,对于正在探索外卖的实体餐饮店来说,或许可以带来营收、渠道拓展、产品创新等多个维度的促进效果。
呷哺集团副总裁张艳梅透露,活动前两日,呷哺集团餐厅仅饿了么和建行消费券的使用,就超3000张,拉动销售额近30万元,相当于七八家呷哺呷哺餐厅两天的营业额。
将太无二创始人邢力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目前餐厅日常营业恢复到了疫情前的七八成,周末恢复至九成。西贝、旺顺阁等大型中餐连锁企业,均表示“基本恢复”。
中国烹饪协会相关人士认为,北京等地一系列纾困扶持政策的出台,有利于缓解餐饮企业的经营压力。其他一些地方可参考北京等地做法,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在财政允许范围内发放地方性消费券。与此同时,需要进一步带动消费人气,联合行业协会举办美食节、购物节等活动。
▲7月6日,第十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启动。市民在王府井商业街游览购物。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餐饮是实打实的民生行业,一头连着千万农户,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产业链长,影响范围大。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今年3月以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点多、面广、频发,作为服务性、接触性、聚集性行业,餐饮业发展面临挑战,行业运转方式和老百姓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杨柳举例说,餐饮行业的前端,包括食材的种植养殖、初级加工、运输分送等一系列环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地区、部分企业、部分时段出现餐饮原材料供给不及时、不充分的状况,打破了常态下的平衡,造成了价格波动。
据她介绍,暂停堂食期间,很多餐企都在原有菜品基础上,增加了便民主食、家常炒菜、酱货、卤菜、凉菜等品类的销售,拓宽了产品线。堂食恢复后,不少餐饮企业打破传统经营模式,保留了这部分品类,并考虑发展成为社区店、便民档口,在便民利民的同时,做到“未雨绸缪”“多条腿走路”。
国人历来重视餐饮文化,亲人团圆、朋友相会、节日欢庆,往往都离不开欢聚一堂、美酒佳肴。疫情反复之下,一些地方的餐饮场所暂停堂食,人们也相应减少了到餐饮场所的消费。
“3年来疫情的反复让人们养成了线上购物的习惯,也养成了在家做饭的习惯,就餐的生活习惯、消费场景改变了。”旺顺阁鱼头泡饼创始人张雅青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怎样跟上市场需求和消费方式的变化节奏,是每个餐饮企业都需要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杨柳认为,餐饮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加上行业内竞争压力大,在房租、人员工资、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压力下,餐饮行业面临的转型挑战显而易见。
餐饮连锁顾问王冬明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中,常规餐饮利润基本在营业额的12%之内。也就是说,餐饮门店只有恢复到90%的营业额,才能达到收支平衡。
张雅青认为,目前餐饮企业还处在信心重建的过程中,在疫情中暴露的一些企业管理不成熟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团队的信心、消费者的信心都需要重新建设。”她说。
▲北京市朝阳区的合生汇购物中心,一家餐厅的服务员为顾客上菜。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从业36年,今年是我职业生涯最难的一年。”张雅青此前在短视频平台上有感而发的一段话,引发行业人士广泛关注。在与《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交流中,张雅青说:“之前说迷茫也好、焦虑也罢,实际上就是当时一个触点后有感而发,现在冷静下来看,我对餐饮市场的未来还是抱有极大希望的。”
正如张雅青所言,疫情改变了餐饮行业原有的格局和逻辑,也促进从业者的优胜劣汰。
“一些跟不上市场节奏、没有及时调整应对措施的企业,最终支撑不下去了。而一些企业直面挑战、把握机遇、主动作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数字化创新经营,在危机之中孕育了新机。”杨柳说道,疫情一方面给餐饮行业正常经营带来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为餐饮行业转型发展带来窗口期。
她认为,在此窗口期,餐饮企业要面对现实、修炼内功、积极自救,主动转变经营模式,培育新市场。
在转型过程中,很多餐饮企业也明白了这个道理: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自救胜于等救,企业需要多元化发展,才能提高抗风险能力。
杨柳说,目前来看,眉州东坡、大董、肯德基、麦当劳、吉野家等有一定规模的餐饮头部品牌,没有“等、靠、要”,在这一轮危机中得以生存。这意味着,发展连锁餐饮是餐饮企业抵抗风险、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在限制堂食的日子里,很多餐饮企业还展开了线上“攻势”,通过线上短视频营销、直播带货、开拓外卖品类。也有餐饮企业支起“路边摊”,解决消费者不能堂食的问题。
此外,《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注意到,不少餐饮企业都在预制菜赛道上发力,旺顺阁、大董等在近期推出了本品牌的预制菜产品;今年3月,眉州东坡旗下子公司王家渡食品完成了近亿元A轮融资,预制菜业务随之迈进新阶段;今年4月,贾国龙功夫菜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
餐饮品牌也逐渐走向零售化,眉州东坡、西贝的零售产品通过盒马鲜生等渠道走向市场,并获得了消费端的热捧。
综合来看,目前,餐饮行业转型发展呈现出管理智能化、产品零售化、营销数字化、开店社区化、研发细分化等趋势。新的消费群体正在崛起,新的餐饮品牌不断涌现,新的竞争赛道深度开启,餐饮市场竞争依旧如火如荼。
面对新形势,中国烹饪协会相关人士提醒:2022年餐饮企业拓展新店的步伐不要过快;要在做好原有餐厅、线上销售的基础上,保证技术人员稳定,保证企业现金流充足;打好基础才能行稳致远。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ouyinkuaishou.cc/?id=33160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