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野生东北虎的突然出现和意外死亡,让黑龙江省密山市民富村短暂喧腾,也让东北虎这个早已淡出人们视野的濒危物种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黑龙江省密山市富源乡原本是个地图上都常被忽略的乡。10月27日,一只罕见的野生东北虎死在乡里的水库边。从此,富源乡就像公众人物一样进入舆论视野。
65岁的韩宝贵是个与土坷垃打交道的农民,他和媳妇住着三十多年前盖的三间土房,守着一个一百平方米的大院子,院子也是个菜园,玉米、白菜、萝卜,能种的都种。他对生活有过一些设想,就是没想到自己会“上新闻”,现在他几乎学会了如何上镜。自从10月17日他在青年水库边上发现了老虎,就闲不住了,每有记者来访,他都要带他们去水库边上把“案发现场”指给他们看。他媳妇说:“我们忙。”
位于哈尔滨以东约640公里的密山,是隶属鸡西地区的一个县级市,东部有三个大型自然保护区紧紧环绕着它,就像一张没有拉开的巨大的弓,密山正好处在弓弦的中点。东北方向的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离密山的直线公里。西南方向的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密山的直线多公里,这两个保护区都是野生东北虎的常居地。密山市东南的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则是丹顶鹤和其他珍禽的生活地。此外,在吉林省,还有我国第一个以国际濒危物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北虎、豹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但密山富源乡不属于任何保护区,这个普通乡镇位于完达山南麓,完达山脉主峰之一“老黑背”横亘在富源乡和宝清县之间,海拔683米,是密山的最高点,山上不时有黑熊、野猪等出现。虽然野猪和熊都是虎的猎物,但这里已有数年没有出现过东北虎,曾经这里是东北虎的历史分布区。
民富村是富源乡零散地环绕在青年水库周围的那些村庄之一,青年水库是当地用来灌溉的最大的水库,而人们吃水则依赖地下水。
10月17日早上六七点钟,韩宝贵吃过早饭,去水库西北侧自家地里捆玉米秸,捆着捆着,下意识地一抬头,发现远处有头小牛在水里往岸上爬。
这是谁家的牛?他扔下玉米秸跑过去看,竟然是只老虎!韩宝贵一下“石化”了。
老虎看到有人走近,马上离岸游走了。韩宝贵回过神儿来,猛然一惊,撒腿就往回跑,跑到半路,突然想起自己的牛还在水边,想回去牵牛,又怕被老虎盯上,想了又想,决定还是先逃命。他慌不择路地摔了个大跟头,爬起来继续跑,回到家才发现胳膊被磕伤了。
韩宝贵哆嗦地拨打了110,110民警帮他接通了富源乡公安边防派出所的电话。“有老虎!”警察怀疑自己听错了:“真的假的?”“真的!还挺精神的!”韩宝贵说。后来专家认定那是一只野生东北虎。这是这只虎第一次出现在当地居民视线天之后它再次被发现时,已经成了一具尸体。
富源乡边防派出所一边告诉韩宝贵“远离它点,看住它”,一边迅速出警,所长姚尊国与一名民警驱车前往现场。渐渐地,他们隐约看到300米远处的水边有只动物。“这可肯定不是牛。”姚尊国的同事说。姚下车向目标走去,老虎慢慢悠悠地站了起来,这下彻底看清了。“是老虎!”“快上车!”他们急忙打开摄像机,老虎见这边有人,转身向水面走去,从南向北游远了。
一些村民对这种凶猛的野兽压根就没有什么概念,但姚尊国很清楚这件事的重要性,他先是向鸡西市公安局汇报,再联系当地林业局和富源乡的书记和乡长,乡里立刻派干部来告诉水边住户注意防范,把牛、鸡、狗等家畜家禽圈回家。
后来专家断定,这是一只雄性野生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曾广泛分布于东北亚的寒温带森林,它也曾是世界8个虎亚种中个体最大、我国种群数量最多的一个亚种。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生活着大约200多只东北虎;到了70年代中后期,东北虎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总共剩下约150只。1998年至1999年,中、俄、美三国在联合野外科考中发现,中国境内的野生东北虎,仅剩下了12只至16只。
也正因如此,这只突然在密山“神出鬼没”的老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幸的是,这只老虎离开岸边向水中游去,很快消失在1平方公里多的水面上,那天风大浪大,没人知道它去了哪里。赶到现场的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专家测定,这只东北虎的脚印长为20厘米、宽约18厘米、掌垫厚度为12厘米,虎龄至少在2岁以上。
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2002年曾向媒体透露:黑龙江省野生东北虎的分布在完达山地区有4只左右;黑龙江东部林区的东宁县、穆棱县交界地的老爷岭有两只左右;在与吉林省交界的海林县、宁安县、五常县交界的张广财岭南部有1到两只。
密山紧靠俄罗斯,有265公里的中俄边境线公里,这条边境线把密山东部和南部圈了起来。不过对东北虎而言没什么边界的概念,在中国和俄罗斯、朝鲜的边境区域,森林面积达73000平方公里,其中的10000平方公里是老虎栖息地。
俄罗斯生活着大约四百来只血统纯正的东北虎,他们经常“进来”,中国的东北虎也经常“出国”。假如俄罗斯有一天没有了东北虎,那么在中国黑龙江和吉林生活的不到20只东北虎将充满危机,基本可以称得上是“技术性灭绝”了。
一星期后的一个清晨,富源当地政府部门组织人马到青年水库北边的石砬子山上“清套”,他们叫上了韩宝贵。用来捕获猎物的套子一般用钢丝做成,最细的只有圆珠笔芯那么细。有经验的偷猎者会在动物经常出没的山间小路“下套”。狍子、野猪、山鸡等都是捕获的对象。韩宝贵和同伴们忙碌了一上午却没发现任何套子。
“冬天是清套活动的最佳季节。”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刘伟石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树林夏天枝叶繁茂难以进入,到了冬天秃枝不会过多阻碍视线,每当大雪过后,动物的脚印便像模子一样清晰地印在雪地里,极好地提示了它们的行踪,对捕猎者而言,没有什么时间比此时下套更合适了。猎物一旦被套住,即使几天不上山查看,尸体也能在寒冷的天然冰箱里保存良好。到了春节,这些野物便能在黑市上卖个高价。在中国边境地区的中药材市场上,被偷猎的老虎可以卖到5000美元以上。
据黑龙江自然研究所东北虎专家马逸清的统计,东北虎数量的大幅减少是在20世纪前30年,人们至少捕杀了1300只至1500只虎,按照当时老虎分布区域总面积计算,差不多平均每千平方公里面积上就打死1.5只虎。1929年前,森林覆盖率约为40%,则在每千平方公里林地上约打死3只虎。
1992年,《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实施,1998年前后,中国普通公民不能再持有任何,这给野生动物生存带来了喘息的空间,下套子捕猎是打野物的唯一途径。但他们都明白捕到一头东北虎的后果,所以野心仅止于野兔和狍子,最多套到野猪就不得了了。
“他们愿意捕到狍子和野鸡,但从来没人下套就是为了捕老虎的。”韩宝贵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他穿着一身并不平整的中山装,刚从密山市医院看胳膊回来,“医生给我开了点药。”自从发现了老虎,他家的狼狗就一直拴在院子里没放开过。
但下套就有可能伤及老虎。1999年以来,东北地区至少发生了四起东北虎因中套而死亡的事件。下套给老虎带来的最大威胁还有食物链的断裂。本世纪初,每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年就有550只至1800只有蹄类动物被套死,而每只老虎每周需要捕食相当于一头梅花鹿大小的有蹄类动物才能果腹。
目前,由于偷猎者在暗处布下死亡陷阱,老虎的“主食”数量情况一直紧紧巴巴。1998年,中俄美三国专家在对吉林大龙岭、哈尔巴岭、张广才岭的陆生脊椎动物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每平方公里分布着狍子1.51只、野猪1.16只、马鹿0.27只;2003年至2004年期间,科研人员再次对中俄边境的大龙岭区域进行东北虎猎物调查时,上述三种动物基本降至原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下。
刘伟石认为,仅仅着眼于保护食物链还不够,保护老虎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是更好的办法,包括这个生态系统里的植物。“哪怕是耗子的食物,也要保护,否则会影响食物链。”
人类对动物食物链的破坏只是威胁老虎生存的问题之一,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俄罗斯项目资深专家曾作出如下判断:“传统中医药的高额利润所引起的老虎偷猎;对老虎猎物的大量猎杀;由于伐木、开矿、城市扩张、修建高速公路等综合影响所引起的老虎栖息地减少及破碎化。”
韩宝贵报案十天之后,10月27日早上8时,富源乡富生村村民刘义松和媳妇开着四轮农用车去地里拉柴火,发现青年水库边上有件“旧大衣”,当天恰好大雾,刘上前查看,惊愕地发现是只老虎。它没有一丝生机,脑袋躺进了水里,爪子搭在水边,头朝东尾朝西,似乎已经没有了呼吸,他们马上报了案。后来,野生动物专家认定,此虎正是10天之前韩宝贵见到的那只老虎。
一头野生东北虎正常一步长为75厘米,这只老虎的步子达到了1米,但随后就明显乏力,靠近水边那几步只有90厘米。黑龙江野生动物研究所所长孙海义经过检测,结论是因钢丝套卡住脖子,老虎无法进食,这天富源的风很大,天气寒冷,它最终悲惨地饿死了。
“野生东北虎生命力非常顽强,即使无法进食,存活十多天也没有问题。”孙海义对记者分析道,也正因如此,要想判断老虎在什么地点被套住就相当困难。
本来数量稀少的野生东北虎又少了一只。在全世界范围来看,野生老虎的生存状况岌岌可危,东北虎只是其中不幸的一员。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统计,世界8个野生虎亚种中,巴厘虎、里海虎已经分别于上世纪40年代和70年代灭绝;华南虎也被众多专家认定已在野外基本灭绝,有人戏称,“除了周正龙之外,没人见过”。
东北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苏门答腊虎4个亚种,数量已由25年前的7000只减至现在的3200只左右,所占栖息地不到10年前的40%,如果再不加以保护,到2022年,野生老虎将可能会从地球上彻底消失。
富源乡并非十分富裕,但这里也有城镇的躁动。乡里的街上遍布着自行车修理店、小饭店、小卖部,偶尔会经过一辆四轮车,“我在仰望,月亮之上”的高亢手机铃声随着车轮快速远去。
在富源乡经营了二十多年饭店生意的老板尹西华身高一米八,黝黑强壮,两个儿子都在密山做建筑工程。他1969年从山东来到密山,几乎熟悉这里的所有情况。“我跟你说,老黑背的环境真不错。”他洪亮的声音就像用麦克风连上了音响。
1973年前后,尹西华在老黑背上给生产队养蜜蜂,有一天早上他和朋友去采王浆,结果发现蜂箱被打乱一地,他们知道肯定是偷蜂蜜的黑瞎子干的。“被黑瞎子攻击之后,蜂就乱了,逮着谁蛰谁。”尹西华说,第二天晚上,他们带来了一支猎枪,半夜里,黑瞎子又一次驾到,把树叶弄得哗哗响,枪炮手冲着发出声音的地方放了两颗独弹,那里便沉默了,但连半只黑瞎子也没发现。六七天后一场雨下过,一股腐朽的臭味从远处飘过来,“我和同伴顺着气味摸过去,发现一只前腿后部中弹的黑熊躺在地上,尸体已经腐烂了。”
这是一天能赚8个工分的养蜂工作给尹西华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在老黑背山上,狍子、野猪和野兔的出现再正常不过了,野兔常沿着同一条路走,只要发现了脚印就可以在路上设套,所谓“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但没人摸清老黑背是否有东北虎生存。
熊是老虎的食物之一,但实际上一头发怒的熊也会攻击老虎。1977年,有专家在苏联的一次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学术会议上透露,在9次老虎被棕熊打死的案例中,5例是成年虎,其余的是不足4岁的未成年虎。
而初冬季节,山上已是秋草瑟瑟,树枝干枯,东北清澄缥缈的天空下,起伏的山丘一片橘红黄。“你现在在山上几乎什么也发现不了。”尹西华和刘伟石都这样说,“9月份可以上山采蘑菇和青菜,12月一过,一些地方会有人偷猎下套或者环保人士进行清套,森林公安那时也会执法频繁,而现在正好是最荒凉的时候。”
近十年,随着户外活动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户外爱好者和探险爱好者对研究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生东北虎着迷,刘伟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他,他刚从外地出差回来,桌子上有个装得满满当当的户外运动背包。刘伟石一再强调自己并非研究野生东北虎的专家,他的本行是动物营养和饲养,野外调查是业余时间的爱好。
在野外如果十分不幸遇到黑熊或老虎,最有效的办法是带美国生产的喷雾剂,就像防狼喷剂一样,熊会流着鼻涕眼泪地跑掉。“熊、虎是怕人的,所谓危险,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近距离偶遇。”刘伟石对户外活动充满持久的新鲜感,“我害怕遇到老虎,又希望能真的遇到一只老虎。”他笑笑说。
在调查一个地区的老虎数量时,新鲜的足迹是依据之一。刘伟石打个比方说,如果两个地区相隔几十公里,又在雪后同时发现了新鲜足迹,就可以认为是两只东北虎。雌虎和雄虎以及幼虎和成虎的足迹容易辨明,但假如两只年龄相仿个体相似的老虎,足迹就十分相像。
安置红外相机是监测野生动物数量的另一种方式。2003年1月和2004年1月,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利用捐助的红外线照相机,两次拍到了野生东北虎活动的照片,还在保护区南部拍摄到了成龄雌虎带幼虎活动的足迹。
为了增加野外东北虎的数量,一些饲养东北虎的林园对老虎进行野化训练,以便择机“放虎归山”,黑龙江省东北虎林园是其中之一,其所属的牡丹江横道河子猫科动物繁育研究中心已经是世界最大的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每到春节,这里都招徕了大量游客,但令人沮丧的是,2010年,东北虎林园被曝出以每斤2800元高价出售虎骨酒的丑闻,暗访的记者看到一只类似老虎的骨架趴在密封的液体中,但之后此事不了了之,打击了一些环保人士的信心。
一些国际组织始终没有放弃拯救这一物种的努力。早在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提高虎保护的政治意愿,并在2020年前使野生虎的种群数量翻倍。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世界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等提议,在长白山景区设立31200平方公里的“东北虎保护优先区”,主要包括珲春-汪清保护优先区、长白山保护优先区、张广才岭南部保护优先区和穆棱东部保护优先区。如果在这些东北虎保护优先区实施适当的管理,那么在长白山景观区,将能容纳80只东北虎的生存。
北方的山总是相对平缓,海拔不高,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也是如此,但林子很密,如果偷猎者幸运地套住一只50斤到80斤的狍子,在黑市上能卖到1500元。“但老虎在食物链顶端,只有人能杀戮它。”尹西华突然冒出一句文绉绉的话。他回过头来问我,“不是吗?”
眼下,就连离老黑背比较近的宝泉村的人们也很少上山了,一些人只有清明节才去。在密山,没有多少人议论这只老虎,它给这里带来的惊喜到失落只经过了十天,就像一个小插曲,人们的生活又在炊烟和田野里平静下来。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douyinkuaishou.cc/?id=21362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