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行业的发展,俨然是一部新旧势力快速更迭史。在2016年,张一鸣宣传了一个观点,短视频是个风口。那个时候内涵段子在野蛮生长,到2018年被关闭。而如今,抖音宣布日活超过1.5亿,月活超过3亿,张一鸣如愿以偿的再次踏进了风口。
快手的崛起、抖音的黑马杀出,让本已沉寂的资本市场蠢蠢欲动,腾讯微视、百度NANI、阿里鹿刻、微博爱动小视频纷纷在BAT的掩护下杀入,但留下的却是抖音的影子。
碎片化的短视频,通过泛娱乐的方式成为了用户追捧的娱乐方式。从快手和抖音的发展来看,两者诠释了互联网UGC的模式,两者的流量都是通过用户生产,不同的是通过流量分配机制。两家公司用了截然相反的流量策略,这其实也是给两家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埋下了伏笔。
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显示,短视频行业在2018年上半年净增了9000万用户,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占移动互联网总使用时长的5.5%,这一比例在2016年时仅为1.3%。同时,短视频应用也获得了爆发式增长。以抖音为例,今年1月份抖音日活跃用户到6月份已快速攀升至1.5亿。短视频行业因此被视为移动互联网的新“风口”。
很多人关注的是快手和抖音的流量之争,或者研究两者的内容和产品,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核心,既然看到了人性,如何看透快手和抖音,必然要更加深入他们的用户生态和人性布局。
以快手为例,快手曾经因为农村和小镇青年,被贴上 “土里土气”、“屌丝”、“收入低”、“缺乏品位”的标志,但作为独立的个体,从产品角度不应因为追求“高大上”而放弃对这部分用户的服务,从人口红利的角度,快手恰恰提供了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而抖音是走的另外一条路,依托优质内容生产者,通过大量签约网红,强调运营;重视爆款和头部KOL打造;重金购买流量等等方式,这在微博竞争时代也很常见,KOL也愿意被收购,名利双收,这是典型的快速模式,但能通过钱解决的问题,对于资本而言并不是问题,所以抖音的壁垒并不算高,BAT的短视频上线,也是看到了这点。
快手和抖音的发展,注定的殊途不同归,一家靠底层用户驱动社区内容生产生态,一家通过头部自媒体吸引流量,快手更贴近小镇青年,抖音试图用高大上更加精良的内容氛围营造,类似“降维打击”的方式,刺激长尾用户形成另外一个兴奋点。
抖音的商业化推进更迅速,主要集中在公域流量的变现,包括信息流广告、开屏广告以及各种挑战赛,并推出了星图平台,星图平台与微博微任务以及快手快接单功能类似,但高额的分成能否被自媒体接受会是一个问题。
快手在商业化方面的特点是潜力大,但动作慢,平台既有强大的公域流量,也有强大的私域流量,除了信息流广告外,快手在这方面显的更加克制。
快手克制的原因,可能与其深度布局自身的社交社区有关系,依托熟人、地域、趣缘,深度挖掘地缘属性的社交关系,快手正在试图构建自己的生态和衍生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说最近推出的“新留守青年”、“家乡好货”、“带头人”等计划,表面上是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的脱贫行动,但从社交本质上,是基于社区生态所衍生的结果。相比抖音的社交关系,快手的社交关系是双向和深度的,这是一个明显的优势。
快手和抖音都是短视频社交产品,从产品模式、覆盖人群、流量分发、商业模式,可以看到两家公司的区别,从短期趋势看抖音来势汹汹,非常激进,但背后也有不少追兵,快手发展比较平缓,更加强调基于UGC所形成的社区生态,两家公司的产品内容相同,最终的商业目标却不太相同,快手可能想要的是下沉到四五线城市的社交生态,而抖音则收割的是流量和资本估值。
未来短视频增速会逐步放缓,行业进入成熟期,内容建设将是玩家的桥头堡,而社交或是下一个发力点。为了获取给多的粮草和弹药,短视频行业拥有最多流量的两家公司,一个忙着变现,另一个忙着上市。抖音和快手在同一片战场上朝着不同的两个方向在发力,到底哪一条路会更先抵达未来,这出好戏刚开场。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douyinkuaishou.cc/?id=14255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