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手网红 > 沂水县桃棵子村:红农旅融合走出乡村振兴新路
2020
01-30

沂水县桃棵子村:红农旅融合走出乡村振兴新路

  70载沧桑巨变,70载壮丽征程!为挖掘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蒙高地的经验做法,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委网信办、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联合主办了“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乡村振兴看临沂全国主流媒体采访活动。活动邀请了近40家中央和省市级新闻媒体走进临沂,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好临沂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生动活泼地讲好临沂乡村振兴“好故事”,发出临沂乡村振兴“好声音”。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深秋时节,气温逐日下降,桃棵子村的乡村旅游却愈发火热。一波又一波的考察调研团、学习教育团以及个人旅游爱好者,慕名来到位于山东省沂水县院东头镇的桃棵子村,聆听红嫂事迹、瞻仰沂蒙精神。

  距离县城四十多公里的院东头镇桃棵子村曾是一个四面环山闭塞的小山村,这里是沂蒙红嫂祖秀莲的家乡、沂蒙精神发源地之一,近年来,该村通过“红农旅”融合发展,红色文化引领、精品产业带动和党建组织保障,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桃棵子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这首电影《沂蒙颂》中的插曲,就是沂蒙红嫂祖秀莲救治革命战士的线年深秋,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侦察参谋郭伍士在执行侦察任务途中受重伤,祖秀莲发现后将他藏在家里并为其疗伤,并将家中仅有的一只老母鸡杀了熬成鸡汤喂养受伤战士。郭伍士痊愈后重返前线,复员后用了八年时间寻找到恩人祖秀莲,与其结成母子关系并为她养老送终。1960年著名作家刘知侠以祖秀莲、郭伍士作为原型,创作了《沂蒙山的故事》和《红嫂》,并搬上银屏,从此红嫂的事迹名扬全国。

  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桃棵子村深入挖掘了该村的红色文化资源,“第一个是红嫂熬鸡汤救伤员的故事,第二个是郭伍士历时八年千里寻亲认娘的故事,第三个是新时代老兵退伍不退志捐建红嫂纪念馆的故事。”院东头镇桃棵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在召介绍说,通过这三个故事,桃棵子村有了红色文化的标识品牌。

  融入红色元素,桃棵子村建设了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刘知侠旧居、红色文化长廊、知青老屋、红色书屋和战时邮局,打造爱国主义、“三同教育”基地和各高校大学生实践基地,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

  而今,漫步桃棵子村,遍布全村的石墙石屋、石磨石碾,百年树龄的柿子树,延伸到大山深处的石板路,层层环绕的梯田,都给山村增添了无限神韵……

  文化旅游发展起来了,桃棵子村继续变生态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搞活“过夜经济”,增加旅游产值,放大石墙石屋等原生态沂蒙风情特色,设了“一山九墅”精品小木屋、精品小石屋、沂蒙老山街等风情点,带动发展农家乐32家。

  村民张杰在村西头开了一家名为“桃源居”的农家乐,“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根本都忙不过来。”张杰说,随着村里旅游的发展与红火,他们农家乐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深受触动、深受感动,军民鱼水情深和沂蒙人民勇于奉献的精神,都值得我们敬佩。”济南的退休干部窦文祥说,他们一行10余人是专程到桃棵子村旅游参观,桃棵子村有这么好的资源,就应该好好挖掘好、传承好。

  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倾心倾力为村子发展,村“两委”5名同志带好头做榜样,拧成一股绳,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乡村旅游、农村产业化基础建设中,积极发动群众,带头讲奉献比作为,先后争取上级政策、社会帮扶、企业捐助资金800余万元,促进了全村发展,2018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干事创业好班子”。 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

  保障乡村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桃棵子村流转土地200亩发展休闲农业,打造大樱桃、苹果采摘园;生姜、芋头做品牌,开发了400亩的种植基地,通过生姜、芋头产业的发展,年可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1.57万元。

  “我们桃棵子村党支部将继续发挥组织建设的力量,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和红色文化,争取把沂蒙精神党员干部教育学院落户到桃棵子村。”张在召说,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继续走“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助力。(谷会媛 丁振年 庄琳 田宝宗)(完)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