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快过去一半了,多久没有这么大规模刷屏的案例让人细品了,激动地搓手。
热点的声浪过去之后,我们再回头看,才能更清晰的看到b站整个营销过程的肌理。大多人可能看过就过了,但是对于广告圈的人来说,我们还可以往更深的地方再走一步。
你们一定注意到了,这次后浪的传播形成了两股阵营,喜欢的人喜欢的要死,讨厌的人能把后浪恶心骂上热搜。我不站队,只是单纯很好奇了,从传播角度,后浪到底是一次成功的广告还是对年轻人失败的说教?
5月3日b站首发,媒体报道+跟转,当日晚新闻联播前播出特别版,主流媒体、大v跟转,5月4日青年节当天朋友圈刷屏,二次创作达到峰值,质疑的声音出现。
有关后浪的公众号内容创作数量曲线日之后,关于后浪的讨论还在继续,甚至成为一种现象。
看了很多公众号的分析,把对立的阵营归结为是“前浪”和“后浪”之争,从鄙视链的主角来看,不算客观。那么我们重新从内容、受众、传播
成也内容,败也内容。抗打的文案内容是让《后浪》出圈的前提,但是大家在骂的也恰恰是视频内容本身。
这视频是尬夸么,年轻人真有这么牛?视频里的生活好像不是大多年轻人的生活?
《后浪》文案关键词是“赞美、羡慕、祝福”,发声的人是我们心中的大宋提刑官何冰老师。一改传统文化概念里长辈总是训诫的语气,年轻人被一顿猛夸。
这就好像早上出门,隔壁从来没打过招呼的老炮一见面,从头到脚先把你夸一顿,难道你的第一反应不是“他想干什么?”
夸是可以夸,彩虹屁就没什么必要了。年轻人更知道自己到底什么样子,作为别人眼里的年轻人,也没那么怕批评,言之成理我就听。
不止是年轻人,有网友的评论很客观“对漂亮话的敏感和反思,是我们对互联网言论的基本思辨素质。”
所以很多人对比起了b站《后浪》和同样上过新闻联播的快手《在快手,点赞可爱中国》的视频内容。
可爱中国》片头第一句是“我们喜欢看见那些可爱的小东西,因为生活有时候一点儿都不可爱。”中间部分笔锋一转“生活就是这样,其实他知道,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不会被生活打败。”
生活,这是年轻人。所以那些觉得后浪内容不够真诚的人,也并不是无脑黑,他们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怀疑的态度,这一点是好事。
《后浪——bilibili献给新一代的演讲》看了标题大家就自动把目标受众设定为后浪了。但这个视频目标受众真的是年轻人吗?
,他们的理由是“这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我们被代表了。”出镜的只是B站精英UP主群像。这也开启了年轻人在b站对后浪的二次创作,“前浪、疲浪、非浪”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度,终于把“后浪”做成了“海啸”。
,他们的目标受众不止是年轻人,也是拍给更多人看的。所以衡量后浪受众是不是买账,不仅仅要看年轻人喜不喜欢,要看大多数。从这个角度来说,让中间群体看爽了,B站完全达到了这个brief。
逻辑没任何毛病,只有一个疑问,既然受众不是年轻人,那为什么从标题就是给年轻一代的演讲呢?
作为一条广告片,国内主流媒体全覆盖报道,热点持续4天以上,二次创作传播形成现象级后浪,当然成功!而且是非常,要说不成功,那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但既然是广告,传播也要从几个维度来衡量,先不说理论谈谈直观感受。在整个片子当中,确实文案把b站平台的功能、生态融入其中,并且提出了“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多元”的品牌观点。
但问题是,如果我不是b站用户,看了这个片子之后我会不会想要成为会员中的一个
如果视角是《央视献给年轻一代的演讲》或许反倒没毛病了。那些质疑的情绪集中认为:b站应该是为年轻人,为真实的正在使用b站的年轻人发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沉默的大多数发声”。这种感觉无异于“我以为你是跟我一起吃泡面熬夜的朋友,结果你摇身一变成了我的长辈跟我语重心长。”这个视角确实有些奇怪。
虽然这次传播很成功,但是作为B站的深度用户,还是想要很真诚地提醒品牌,沉浸在成功喜悦的同时,复盘项目的时候也别忽略知乎上讨论为什么这次B站翻车了的观点。
年轻人的心里,对于B站有了超乎品牌概念的认同感,甚至被部分年轻人当作文化、学习交流、娱乐的年轻人的“心灵避难所”。
用户发自内心的喜爱对于品牌是很难得的事情,对品牌来说知名度和美誉度缺一不可,也别为了出圈损失了这些天然优势。最后,从传播广度来讲,这个B站的《后浪》很成功,但从广告内容角度,为了迎合而损失了自己的风格,些许别扭。总结完毕。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douyinkuaishou.cc/?id=50639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