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抖音快手 > 蔡徐坤和B站撕扯的矛盾点似乎还是在于圈层壁垒
2022
10-19

蔡徐坤和B站撕扯的矛盾点似乎还是在于圈层壁垒

  蔡徐坤和B站的拉锯战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成为饭圈近期最热门的事件。随着蔡徐坤的相关鬼畜视频和模仿视频在B站上获得超高的热度,4月12日,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在微博发布律师告知函,声称B站存在大量侵犯蔡徐坤的恶搞视频,且点击量高、传播范围广,影响十分恶劣,随后蔡徐坤工作室官博也转发了该律师函。

  事件始于2019年初,NBA中国在微博官宣蔡徐坤成为NBA2019新春贺岁形象大使,并与三位球员拍摄了三支贺岁宣传片。官宣过后,蔡徐坤的粉丝一片欢腾,然而虎扑的球迷们却哀鸿遍野。巧合的是蔡徐坤是2018虎扑娱乐圈年度盛典“最不受欢迎男艺人”的TOP1,那么让这位风格、形象、甚至话题相关度都不太匹配的“不受欢迎艺人”担任NBA的新春形象大使,显然难以让“直男”球迷们接受。

  随后,有JRs翻出了一段蔡徐坤在选秀节目上的“篮球舞”片段,对他的篮球业务水平进行抨击。基于这段视频的恶搞、模仿也迅速在网络蔓延,尤其是抖音和B站,在B站的鬼畜区,蔡徐坤似乎成为了Up主们的“新宠儿”,对于蔡徐坤打球的调侃也在B站持续升温。“你打球像蔡徐坤”“你打游戏像蔡徐坤”等网络梗层出不穷,生活区的Up主模仿蔡徐坤打篮球,鬼畜区Up主疯狂鬼畜。

  直到近日,蔡徐坤工作室在微博发布律师函,他们认为,这些内容的制作、上传、传播者已经侵害了蔡徐坤的名誉权、肖像权、表演者权等权利,其中部分个人及自媒体等已经涉嫌构成刑事犯罪,并要求B站删除相关恶搞视频。与此同时,蔡徐坤的粉丝与B站用户的大战也开始升级,但戏剧性的一幕也因此产生。因为B站的正式会员身份需要通过答题获得,大量B站会员开始聚集到蔡徐坤贴吧开贴卖号,造成了蔡徐坤吧“爆吧”的现象。

  在蔡徐坤工作室的律师函发布后,B站也在微博回应称:“律师函经热心网友转发后已收悉,蔡徐坤先生的感受我们很关注。B站一直重视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法律的问题交给专业人士处理,相信法律自有公断。” 并在文中附上了人民网“看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一文的链接。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于许多的公众人物来说,其地位如果不完全是传媒所造就,至少也得到过传媒的支持。他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只占便宜而不付代价,当传媒宣传造势时可以不要求实事求是,当传媒批评时却要求铁证如山。同时,公众人物在自己的角色利益中已经得到了足够的报偿,并且他们的地位和权力使之具有比一般公民更强的抗御名誉侵害的能力。

  换做网友的自传播其实也是一样,在新媒体时代,网友的创作能力以及网络的爆点往往超乎大众的想象,有越来越多的人借助网友的力量走到新的流量高度。在抖音、B站这种UGC重要内容阵地,用户的创作能力是平台的基石,也是传播的重要源头,而在法理之内的创作自由度将决定平台的影响力与用户量,公众人物的内容传播也受益于此。鬼畜作为B站二次元人群的代表文化之一广受年轻用户的喜爱,小米创始人雷军、局座张召忠、演员唐国强都曾在B站的鬼畜区大受欢迎,而吴亦凡的一段freestyle视频也曾在B站广泛调侃。

  如今,蔡徐坤方的一纸律师函不仅抛出了很多问题给B站,如调侃公众人物的尺度如何衡量?即便有规则衡量又如何监管?还成功激起Up主的创作欲望,蔡徐坤的相关视频不减反增。那么蔡徐坤工作室为何要选择这种方式激化矛盾?

  《乌合之众》书中曾介绍群体的形成往往源于一个外界的诱因,在这场大战中,蔡徐坤方的律师函就如同诱因,让B站的用户自发形成其对立面的群体。而在这样的矛盾中,为偶像而战的粉丝们势必会因为“共同的敌人”而加深与偶像的情感联结,同时恶搞视频的传播无疑给蔡徐坤的知名度扩大助了一把力,那么败坏的路人好感呢?事实上,蔡徐坤作为偶像,并不需要大众的喜爱,而只要取悦他的粉丝就好。

  其实,根据网络消息,蔡徐坤在2019年过去的近4个月里只营业了10次,且全是活动盛典和个人的公演。的确,蔡徐坤自C位出道以来极少出现在综艺节目或商演中,连前不久《青春有你》总决赛的NINE PERCENT集体亮相也缺席,但关于他的话题却一直在各个社交软件、视频平台占据着热度。

  关键的原因在于圈层的壁垒。广泛的信息流在这个时代催化了圈层的出现,而随着圈层的不断扩大,每个圈层都有自己的文化,不同的圈层之间甚至彼此不能理解或认同。而作为职业偶像的蔡徐坤,他的营业对象毫无疑问就是饭圈,如果跨越至存在信息壁垒的篮球圈显然是行不通的。

  纵观蔡徐坤出道一年来的动向,其实可以看出他想要向职业歌手转型的野心,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做音乐,但想要转型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流量、偶像的标签从他还没出道时就已经贴在了身上,而他的音乐作品显然都还不具有说服力来让大众认同他歌手的身份,与B站的撕扯也是与转型相悖的。

  在娱乐圈大环境不断变化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流量明星开始尝试向职业歌手、职业演员的身份转型,向主流视野进军,但这一过程需要强有力的作品来支撑,而一次一次饭圈与主流声音之间的撕扯只会在巨大的公共注意力消耗中继续“巩固”其流量偶像的地位。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