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旅客奔赴山川大河,去景区一探风光独秀,但运营社也发现,有另一波小伙伴,厌倦了景区的人山人海,选择去城市市集感受烟火风味。
根据数据统计,网红市集的线 万笔记,在抖音上逛集市的视频有的甚至获得了高达 42 万的点赞。确实是个相当火的话题。
网红市集这两年为什么这么火?这届年轻人又为什么这么爱逛市集?这些市集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流量密码和赚钱秘诀?
市集是个筐,一切创意往里装。从早先的夜市、跳蚤市场,到现在的“后尾箱市集”,“老字号元宇宙市集”,“文创市集”,“非遗市集”,“城市露营市集”……
而在国庆长假的加成下,市集更成了各大城市争奇斗艳的流量赛场。在小红书上,各地关于国庆市集的笔记已经快速窜红。不少人都依着笔记的指引,去看上的市集打卡,赏玩。
《2020 商业地产志年度报告》显示,据不完全观察,2020 年全国多个商场空间,举办了超过 1000 场与市集相关的主题活动。
界面新闻曾说道,来市集玩的年轻女孩们,几乎人手拿着一只微单相机。现在的年轻人逛市集,不只是为了买东西,还有产出“社交货币”式照片的需求。而每一次市集各种充满文艺调性的现场图片,也往往成为市集运营方吸引消费者的营销点。
而有些主播,也把逛市集当成了流量直播生意,带着自己的粉丝沉浸式逛市集,也解了很多观众难以“亲临市集”烦愁。
而主播、网红带来的流量,使得他们粉丝在有机会之后,也会再前来打卡,进一步促进了网红市集的火爆出圈。
网红市集是因为“网红化”而深得年轻人的喜欢,其带来的流量(线上和线下)都非常可观。
2020年 5 月 30日,上海安义夜巷在沉寂了半年后回归,264 米的夜市在一个周末就吸引了超过 8 万客流,带动周边商圈客流上涨 50%。
一是具有创意场景的文旅商综合体,如长沙文和友。二是老市集改造后变成网红市集,如上海的乌中市集、黎安集,武汉沙湖边市集。这两者线下场景较为固定。
三是派对式流动市集品牌,如在上海起家、以小众设计师品牌为特色的“鹦鹉螺市集”,和在北京起家的“伍德吃托克市集”等。他们举办的场所,则不固定。
这些市集虽定位特色不同,但大多都是借助各大平台的流量,迅速翻红,比如乌中市集便是小红书上的热门打卡地,很多人去上海,都会特地去观光打卡一下。
其实,市集并非一个年轻的“概念”,自 2006 年就有的小众“赶集场子”。但是,这两年出行的不便,和线上流量的内卷,让网红市集概念又火了起来。
国风市集、后备箱集市等种种各具话题性的市集频频登上热搜,给网红市集们的“走红”添了一把火。
李娟(化名)是一名刺绣主播,也是一名淘宝店主。在集市的铺位上,她总是支起一个直播架,边刺绣边和直播间里的粉丝聊天。很多来市集打卡的旅客,也总是主动和李娟拍照,有的还会关注李娟的抖音号,甚至买走一副刺绣。
目前,在抖音上“摆摊直播“越来越成了很多摊主的运营选择之一,从手工艺摊、到小吃摊,越来越多年轻的摊主正参与了进来,而国庆正是他们流量和销量的黄金时节。
如果说此前的网红市集的流量,都是先从网上火,再从线上流到线下。那么这两年,不少网红市集已经肩负起“流量引擎”的功能,将线下的流量输送给线上的账号。
一名逛过“伍德吃托克”集市的游客告诉运营社,现在参加集会的商家,十个有五个都在发力线上,用各种线下商品优惠,吸引你关注他们的公众号、抖音等等。
在电商流量越来越贵的当下,线下流量反而凸显出了一定的性价比。这是吸引摊主参会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今年国庆各种五花八门的市集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内卷也越发激烈。不少小众餐饮、手工艺、服装、文创品牌的店主“不是在参加市集,就是在奔赴另一个市集的路上。”
而一些有实力,有名气的店主,更是在国庆黄金周各大市集热抢,一个假期下来,收获不菲,不仅是金钱(有的摊主日入过万),还有长尾流量(集市之后访问淘宝店)。
中国商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上海集市发展白皮书》中提到,当下的集市有主题性、时效性、稀缺性、体验性、灵活性和社群性的特点,内容多聚焦于美食、文创、零售和娱乐。
*,价格较低。很多市集小摊的价格并不贵,有的甚至是其实体店价格的八折,还有各种优惠和礼品相赠。
第二,文化气氛好。很多小摊都采用手写的商品单,和各具新意的摊铺装饰和商品包装,这些 DIY 风格很得年轻人喜欢。
第三,个性十足。很多小摊都会用“搞怪”“有趣”的标语和话术来吸引游客,还有美女帅哥的表演。摊子虽小,但趣味十足。
这些年,很多网红市集蹿上热搜,除了年轻人的喜爱外,市集本身的运营策略也值得关注。运营社分析了几家网红市集,发现了这几个创意运营策略。
文和友是这几年超级市集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个地域品牌IP从长沙火起来,迅速风靡全国。其标志性特色,产品、建筑和空间的高度融合,给游客带来沉浸体验。
2020年,长沙超级文和友在“两微一抖自媒体”的曝光量,累计超过了 60亿次。*时期的超级文和友等位超万人,两年时间内市值达百亿。
网红市集是一个文化与商业结合的生意,能够做好它的,一般都是能对本土文化进行创意发展,并具现在场景表达上。
如长春的这有山,合肥罍街旗下的罍+村,它们都在实现场景化创意后,成为了城市度假打卡地。
去年9月底,奢侈品牌Prada与乌中市集因跨界联名办快闪店,而火上了热搜。这种菜市场和奢侈品的联动,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举办快闪期间,这个菜市场完全以Prada的印花装饰,内外墙和摊位的墙纸、买菜的包装袋和菜品本身的包装纸都是Prada*。
乌中市集也因此被称为“上海最潮菜市场”火上热搜。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具吸引力的是只要消费满20元,即可获赠一个Prada的订制印花手提袋。
网友评论说:当蔬菜们穿上了“奢侈品”的外衣,当摊主都变成了超模美女,菜市场也能成为年轻人们的时尚主场。来乌中市集,实现了年轻人的“奢侈品自由”。
短短十天活动,“Prada 菜市场”微博线。尤其是活动特地覆盖了国庆期间,不少来上海游玩的旅客都特地去打卡了这个网红市集。
鸟哥笔记就评价此次联动说:品牌跨界可以很好的增加曝光率和扩展用户群体,跨界快闪也能通过社交网络获得不小的传播效果。
年轻人喜欢的商业化市集,大多是由文化公司、新消费品牌等主办。而主题也往往是讨年轻人喜欢的种类,比如复古市集、潮流市集、咖啡市集、面包市集、古风市集。
而伍德吃托克则是将“吃”专注到*的市集品牌,也被年轻人笑称为“吃货市集”
据36氪报道,在每一次大型活动中,伍德吃托克市集上的品牌在 100 到 120 个之间,其中会有 40 个左右的新品牌,所有品牌中 美食不低于 40% 。他们挑选新品牌的硬性标准是:要是一个新兴的品类,比如冷榨果汁,精酿啤酒,面部彩绘,而且是这个品类里的*名,还要保证一定数量的 SKU 和足够的供应量。
和伍德吃托克相似,麻花墟跳蚤市集 、银盐复古夜市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往往都是聚焦于某一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主题,得以从一众网红市集中脱颖而出。
场景、IP、特色,在多年的网红集市发展中,成为了其流量密码,而创意更是其能够火爆的关键秘诀。
对消费者来说:网红市集自带“网红”属性,是天然的打卡流量地,其打卡视频、照片是*的社交货币。在休闲假日,如果不能去旅游景点,网红集市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对参与集市的店主来说:他们能获得优质的线下流量,实现价值的转化。同时,也降低了很多年轻人的创业门槛,一个集市小商位,或许就是一个新品牌的起点。
对集市运营者来说:规模化运营,更容易形成品牌协同。营造IP对品牌的价值升级很有助益。
对城市来说:网红集市能够提高城市声量,带来旅游客流,也增加了城市的文化属性,一举多得。
疫情之后,线下商家并不容易。网红市集能够借助假日,成了城市消费新趋向,不失为一条提振线下消费的好方式。
但另一方面,网红市集是一条商业与文化并行的商业模式,很多时候却难以兼重,有时候商业化过重遭游客嫌弃,而有时候又太过文艺少有人问津。
再加上很多网红市集没有特色,同质化严重,不少打着“网红市集”名号的不过是想蹭流量,蹭客流。
这也导致很多游客体验不佳,甚至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写了一份“网红集市踩坑指南”。也许有不少读者,也踩过这样的坑,对网红市集有了反感。
网红市集的爆火已经成了城市文旅的一种发展趋势,疫情也没有阻断它的发展路径,反而使其更加风靡。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ouyinkuaishou.cc/?id=40714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