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加贴合家长的需求,2022年初,ALSO社群华丽升级,领学社区一分为二,小龄社区和学龄社区分别诞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遇到的不同问题,开展不同的话题讨论。爱学习的你,有没有被拉进这个牛人济济的群呢?
上周五,ALSO领学(学龄社区)新版块“ALSO智囊圆桌会”首期活动举办,邀请家长参与讨论——自闭症孩子划坏别人3辆车,理应被更宽容地对待吗?
话题抛出,上百位家长针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激烈讨论,之所以说“激烈”是因为,当天上午话题一发布,就有不少家长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到晚上8:30讨论正式开始,当事嘉宾(这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出现在社群,详细讲述了事件原委和后续,大家的发言更加有的放矢,甚至有完全对立的观点出现,一度把讨论带进白热化,直到晚上23:30,主持人不得不宣布:时间太晚了,本期讨论只能到此结束。
与以往ALSO社群内,邀请大咖家长或专业老师进行总结、点评不同,这次的讨论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从嘉宾的阐述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由陈述观点,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意见。
今天的文章,我们详细复盘一下这名8岁自闭症男孩儿划坏别人3辆车的事件,以及部分家长的观点及依据。虽说事情没有标准答案,但在一些观点上还是基本达成了一致;对此类事件的预防以及事发后的处理,也有人给出了中肯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家好,我儿子8岁多,平台评估结果见下图。从儿子两岁半起到现在一直都是我带,他是家里二胎,有一个姐姐。他爸爸工作赚钱,比较少参与到孩子的教育里。我原本有工作,不久前辞职,日常我全力以赴把家庭经营维持好,但前一段时间发生了这件事,儿子划了3台陌生人的车,最终赔了2500元。
儿子经常玩手机,沉迷快手,快手里有一个主播卖补车漆的胶水。视频里,主播故意划坏别人的车,再用胶水补好。儿子看后信以为真,开始跟我说要划别人的车。
我说“不能划,那视频是骗人的,划别人的车不但被揍,还要赔钱。”春节期间回娘家,他作势要划舅舅的车,我和舅舅都制止也教育他了,告诉他舅舅车上那道旧划痕花了800块。当时舅舅说,有看到他害怕的表情。
有一天,姐姐要去上画画课,他说要送姐姐,就穿滑轮鞋出来了。我们三个一起下的电梯,他一个快冲,冲出去了。
以往,他会在某个路口等我们。他戴了电话手表,所以我很淡定,和姐姐找到电瓶车,坐上电瓶车才去找他。当我看到他的时候,他拿着一个砖头指着车说:“我要划别人的车!”我依然说:“不能划别人的车,划别人的车会被揍,还要赔钱。”于是让他放下砖头,上车走了。
下午,我接到警察电话,说他划了别人三台车。原来,在我跟姐姐找电瓶车、骑上车去找他这短短的时间里,真的发生这种事情了。后来我才知道,在我找到他之前,他已经在一辆秦的车盖上写了个 “秦 ”字,在刹车灯上也写了个“秦”字;在一辆“汉”的车身上写了个“汉”字,还有个写了一半的“Z”字;还有一部车上的划痕我没看到具体情况。
当下心情复杂,只能趁此机会教育。我跟他说:“快点,你早上划别人的车,警察要抓你了,我们马上去警察局。”他也害怕了,说:“划了别人的车要用胶水补。”一路上我都带哭腔埋怨他,他也紧张。
到派出所,警察远远看到我就要开始批评,我没等他说完,拿出孩子的残疾证,告诉他孩子是自闭症,不会表达,他当时并没有告诉我他划了别人的车,当时他说的是“我要划别人的车”,所以我以为他还没有动手。
警察一看到残疾证,听到自闭症,态度就有180度转弯,说他们会向车主争取少赔,但多少要赔一点,因为我还负有管理责任。我赶紧配合说“是是是”,感谢之类的话,带着儿子乖乖等车主。
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念叨儿子,说到情绪激动之处就哭:“划别人的车要赔钱了,没钱买烧饼了,也没钱买车厘子了,也没钱去三亚的海滩了”“你看,你以后都不能自己下来玩了。”儿子会紧张地给我擦眼泪。
孩子爸爸知道这件事后态度烦躁,没有出现。最后在警察的协调下,我还是赔了2500元。三辆车,一辆1200,一辆1000,一辆300。
我教育儿子,让他负责把这2500省出来,今年国庆节之前省不下来,他就没得去三亚旅游了。
我想这2500就当作他的学费,我不让做,他一意孤行,最后他来承担后果,同时还能让他感受到钱的重要性,对钱的量有些感知,比如几十万(比亚迪的车),和几千(我赔给车主的钱),和100(他的压岁钱),和几块他平日里挣的钱的区别,以及省钱的概念。
从那以后,他提要求要买什么,我就说:“2500还没省出来呢,忍忍吧!”他就不吭声了。第一个星期就省了200多,后来他就几乎没有提要求了,看到雪糕绕道走(以前是每天买,在学校完成试卷就要奖励的);看到烧饼也不提了,很多东西我买他就吃,我不买他也不提。
后来,我刷他的快手,把那些不好的视频主播都给拉黑了,然后给他推荐了一些动画片、美食、创意绘画类的视频。
孩子爸爸时不时会比较强硬地教育他。比如这次划车,他爸爸不满我的处理办法,觉得金钱上的惩罚不行,于是吼他罚站,不准吃晚饭,举着筷子逼问孩子。孩子害怕不承认,被爸爸用筷子打脸,全过程前后打了好几次。
我因为这件事哭了一夜,连夜约心理咨询,现在编辑信息想起来了还在哭。爸爸属于社会人,就像没有进入闭圈似的,也不想进。他完全不了解自闭症是什么情况,他的认知就是看着我怎么跟我孩子操作,偶尔我会跟他讲讲孩子的特点,但大部分时间他还是一个nt家长的状态,也就是今年才敢偶尔带孩子出门。
▐ 提前预防,真的发生了淡定处理,利用机会教育孩子,当这些钱都是教育费用。以后省着点花。
▐ 大家都说规则很重要,我也教,也经常总结。我觉得社会规则重要,但是它比认知高阶,要集满很多认知,才能在社会规则上教进去。硬要一个智商65的自闭症孩子,跟普通人有同样的社会规则,那都是违背人性的,不但违背孩子的人性,也违背家长的人性。
▐ 当你努力教育,孩子依然不能遵守社会规则时,残疾证、诊断书确实是最后的保命符。还好有我出示了孩子的残疾证,证明他的语言不好,不能很好地表达。警察在看到残疾证后立即表示理解,希望大家都能有这样的意识,我们真的不容易。
①残疾证是免责金牌吗?在公众场合闹出了事后,可以因为是自闭症就得到“更加宽容”地区别优待吗?监护人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处理这类事件?
③如果自闭症孩子在某个阶段就是有一些特别沉迷或执着的念想,在社会融合环境下,面对社会规范这条红线,可以怎样处理能既满足孩子,又不违反社会规范,同时又不给带养者带来难以接受的麻烦与损失呢?
现在手机短视频泛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推送的内容好坏不一,无法掌控。孩子心智不成熟,不能很好地辨别真假、是非对错,家长把手机给孩子了,孩子看的视频内容是否应该好好把关和过滤呢?
对此,也有家长也表示,当下的社会环境,让孩子完全杜绝手机/平板有难度,一是当家长有要紧事要做,又找不到人手带孩子时,手机是很好的打发时间的工具;二来很多孩子对视频有浓厚的兴趣,是很多孩子的强化物,还有的孩子会拿里面的一些词汇(比如抽象词汇)来问大人,家长可以借机进行解释、教学。
遇到类似事件,从干预角度来讲,还是要做前提控制:当发现孩子很喜欢看手机视频时,家长要留意他在看哪类视频,如果视频容易误导孩子,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屏蔽。尤其对小龄孩子,尽量少接触成人类媒体平台,有些重要的APP可以设置密码,不让孩子轻易打开。
这件事里,孩子已经反复多次跟家长表现出对胶水补漆的好奇了,事件里家长的敏感度虽然有,但不是很高,疏忽了孩子对感兴趣的事情的执行力。很多孩子就是你越不让他做的事他就越想做,你期望他做的事情反而做得少。我们就需要运用好强化、塑造,鼓励孩子做可以被社会接纳的事,帮助他们减少不被大众接纳的事情的发生。
有家长建议,当孩子对某一事物表现出好奇,是否可以遵循他的意愿,带他去尝试,如果说在第一个问题去尝试了,积极配合他,比如用玩具车补车或者真的带他去修车的地方,尝试用胶水补一补。可能不会有后面问题的发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行为的ABC。
“我儿子就是这样,他想做的我认为有破坏力的事情,我让他在家做,我看着,然后引导他,有时候弄了几次没意思他就不做了。”有家长表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虽说残疾人因客观原因,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往往会依据实际情况,可能会得到从轻处罚,但并不等于残疾人享有豁免权,就置身于法律之外。但我们怎么用好残疾证呢?碰到类似文中妈妈的情况,在派出所拿出残疾证,会有道德绑架的嫌疑吗?
文中妈妈也表示,当时拿出残疾证,主要是为了向警察说明孩子是自闭症人士,不会表达,认知不足,家长对此事也是事先不知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主观恶意的程度。警察在了解实情之后给予了理解,并表示愿意尽力协调,争取少赔点钱。可以说,残疾证在这件事的解决上发挥了作用,但对于事件的后续影响是好是坏,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残疾证能证明的多了,孩子有病、无法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也无法承担责任,作为责任人,我只为我失职的部分承担责任。所以,我们要让社会知道我们孩子的特殊性,让大众更多地包容,这样他才能走出去。咱们的孩子,如果真能懂社会规范,谁还是个自闭症啊。”
✓“如果能拿出残疾证减免一部分经济赔偿,或者获得对方的怜悯,我也会出示。不能跟钱过不去,但平时真的不能有侥幸心理。”
✓“国家发证给我们的孩子,是保护不被侵犯,而不是保护去侵犯他人,可以享受国家的公共服务,比如免费门票、绿色通道,但不能损害别人的私人权益,不能因为我们是,我们就有理。”
✓“家长应该尽全力不让孩子去惹祸,不给别人添麻烦,才能让别人对我们产生所谓的包容,而不是直接让别人包容这是一种病,请你们接受他的行为,他不是故意的。人们对精神病的恶意就是来源于没有管好,经常看到评论:精神病请家长看好,送精神病院!不要出来祸害人。虽然自闭症不是精神病,但社会上很多人是这样等同的。”
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全看家长当时是否能够审时度势地做出选择。在我们看来,比拿不拿出残疾证更重要的是家长解决问题的态度,表示诚恳的歉意并承担孩子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做一个通情达理的家长,既能避免纠纷扩大化,也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从社会倡导来说,理解与尊重残疾人,体谅其生活不易,适当给予其一定的关爱和支持,让其生活更加幸福、有尊严,是我们想追求的现代文明社会的氛围。
划车的事可以赔偿和解,但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问题却不是钱能摆平的,它更需要时间和家长的智慧。
事件中的妈妈汲取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关掉不健康的短视频;通过省钱/不花钱的方法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后果。
✍带着孩子一起参与整个处理、赔偿过程。如果孩子有口语的话,可以引导他向对方说“对不起”,或者由他把赔偿的钱(现金更好)转交给当事人。回到家冷静之后,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是因为什么向别人道歉;孩子不理解,可以打比方,让他感受那种心爱之物被别人弄坏了的感觉,比如喜欢的玩具车零部件被损坏、手机坏了不能看视频等。
✍孩子能力不够,听不懂规则,但要建立一定的所属关系,起码别人的东西不要动。我的孩子在外面行为不当时,我会和他说,你看看其他人怎么做,让他学会参照身边人的做法。
✍对已经发生的行为,回家互换角色,用游戏的方式感受行为的后效,测试孩子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如果家长采用了惩罚省钱,能否配合一下,把孩子省下的钱交给车主,也可以自己找个人配合一下,以免孩子当时哭只是被家长的批评语气给吓到了,不一定真正理解。孩子对不可做的事情感兴趣的话,提前买玩具,以游戏的方式满足他。
当然,由这个事件引发出一个家长关注的焦点议题——孩子的行为一直规范做不好,就一直不出门吗?
对此,有一些家长表示委屈,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达到普通人的能力标准,遵守社会规范,出门不打扰别人,不引发公共事件,但现实很残酷,我们无法保证每一天带孩子出去都安全无忧。
01“道德规范是适合正常人的,不能这么高地要求我们的孩子,达不到难道就不出门了吗?”
02“现在可以趁他小,可以在被原谅、犯错的情况下做点出格的事,完了再教他,要多出去犯错,才能发现错误教育,纸上谈兵不行的。”
1.“社会性教育,不是不管不顾放出去体验社会,而是在有辅助的情况下,带孩子进行无数次练习,再慢慢撤掉辅助。”
2.“在规则方面,同年龄NT的平均表现水平,是一把尺子。我们的孩子在社会规则、自理能力方面,要参考孩子的外表年纪,严格要求。孩子应该在父母支持下,首先做到不打扰别人,和其他人和睦相处。在没有损害到别人切身利益的前提下,实在是孩子难以控制的情况,养育者要将孩子的问题行为强度降到最低,同时尊重孩子的特质,适当宽容。说到底,不敢指望孩子自觉,还是靠爹妈看好孩子。”
3.可以先从小而稳定的环境开始尝试,给孩子试错、学习的机会:“合适的时候可以告诉其他人,尤其是固定环境里的人,我们的孩子是个什么样的状态,简单到位的科普一下,像邻居、小区物业、社区诊所、小区固定的商店菜店、快递店、孩子爱吃的餐厅、警务站的警察、公交车站的勤务人员等,他们了解孩子后,对孩子会更包容,关键时刻还会给予必要的支持,这样的环境非常利于孩子的融合,再延伸到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适应性更强。”
对这个问题,您的想法是?您是否也遇到过孩子在公共场合发生的类似事件,是如何处理的?可以后台留言讨论。
“爸爸属于社会人,就像没有进入闭圈似的,也不想进。他完全不了解自闭症是什么情况,他的认知就是看着我怎么跟我孩子操作,偶尔我会跟他讲讲孩子的特点,但大部分时间他还是一个nt家长的状态,也就是今年才敢偶尔带孩子出门。”
妈妈的这段表述,引起了部分家长的共鸣。这次事件中,爸爸的态度也的确有欠妥之处:没有第一时间跟妈妈前往警察局处理事情;孩子回家后控制不好情绪,还打了孩子。
小编也听很多家长提及过:“哪怕孩子都成年了,我的爱人仍然无法面对孩子是自闭症这个事实。经常感慨,他要是没有自闭症的话,生活就会怎么怎么样……”
说到这里,本期“ALSO智囊圆桌会”也要落幕了,大家都贡献了很多精彩观点——
▐ 我们的孩子是有限行为能力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心里要明确,该避免的避免,该移除的移除。社会不买单,买单的是自己和同类群体。
非得要出示残疾证的时候,希望所有家长都能做个好的榜样、好的展示,因为这个时候咱们这个群体实实在在“被看到了”。
▐ 社会规则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孩子能力按照紧急程度来抓。按不伤人,不自伤,不破坏公物和公共秩序等优先顺序来抓。
▐ 多建立独立休闲技能,在家长没有空的时候安排他去做,行事历、任务表、个人工作等等。
这就是领学(学龄社区)“ALSO智囊圆桌会”的“浓缩现场”,真正置身其中的人应该收获更多。有家长感叹,今年ALSO这个改革不错,以前不同年龄层的家长集中在一个社群,讲小龄的话题,学龄和大龄家长不感兴趣;讲就业的问题,小龄家长还用不着,现在按照年龄层分开,对家长的帮助更大了,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提高了。
每期圆桌会都会有一个论题或真实案例供大家开放性讨论,大家作为ALSO智囊团的一份子,希望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能为当事人的困惑与难点出谋划策,我们大家一起集思广益,一起吸取经验(教训),团结起来和神兽斗智斗勇。
1. 为保护每一期案例里的当事孩子,该案例里的家长作为当事人嘉宾到场与大家交流互动均使用平台提供的专用微信号。
2. 讨论过程中不出现当事孩子与当事家长的真实称呼,如果您发现当事人可能是自己认识的朋友,请保持立场,不要公开询问相认。
3.开放讨论发言仅代表发言本人个人观点,请就事论事,不指责污蔑不挖苦讽刺,保持亲切友好的沟通交流氛围。
如果您有亲身案例想要分享,可联系本群志愿者提出议题;如果您想参与到话题讨论中,跟更多优秀家长一块进步,就积极参与本群的各种学习、打卡和话题讨论活动吧,领学的大门向你敞开。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ww.douyinkuaishou.cc/?id=36069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