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中他说道:“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但我想我考上北大研究生应该没有给北大抹黑,毕业后我仍然会坚持梦想不辜负北大的培养,我永远感激这段经历。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但我的本科也是我的青春,也是我一生的财富,也是我的母校,我同样热爱它。我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妄自菲薄,也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数典忘祖。”
纵观整个中国社会,“本科鄙视链”就像一道魔咒一般弥绕在大多数人的心头。虽不言语但这条鄙视链依旧会隐藏在很多用人单位的心中,成为是否录用的标准。而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恰恰就是早些年中国教育体系中对各大高校的硬性划分。
所谓“硬性划分”是将各高校明确确定为985,211,一本,二本,三本,专科。这些标牌背后所体现的也正是当前中国教育资源不平均,不平衡的严重倾斜现象。在这其中,“高考”充当了重要媒介作用。学生用成绩证明自己,希望通过考试去往更高更好的平台,大多数人也确实做到了。但同样也存在对立面,也许发挥失常,也许紧张无措就有可能走向非理想的人生道路。或许,在哪里上学并不能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但它绝对能决定你在别人心中的是个怎么样的定位。所以才会有丁鹏所提到的“本科鄙视链”。
但即使你上的三流大学,也不代表你要过三流人生。上一流大学的人只是证明了前18年他比别人更加努力,而上三流大学的则需要在今后的时间里加倍努力。机会很多,学历并不能掩盖一个人的光芒。但作为企业,选择一个北大的比选择一个三流的风险小很多,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
近年来,国家就此现象出台过相关政策,通过调配教育资源和增加底端学校的教育资金等方式意在将学校之间的界限模糊化。但即便如此,考取名校依旧是很多青少年的奋斗目标,因为“高考定终生”这一观点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
进一步看,“本科鄙视链”的存在是一定阶级情况的产物,某种程度上说也暗含了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及要求。就目前的社会情况而言,学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你的能力有多强,也可以是你进入某一企业的敲门砖。
当然,个人努力跳出困境只对自己用,对高校排序没用。亦如马云,他的横空出世改变的是中国互联网式新思维,并不是杭州师范;也亦如丁鹏,他的奋进带给他的是北大有效毕业书,而并未让其母校在舆论中有所任何改变。
所以,从另一层面来说,“本科鄙视链”虽不可取,却也实实在在地激励着大多数人更加努力,因为任何人都不想被别人看低,只有拿出自身成果才能有所傲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douyinkuaishou.cc/?id=3038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