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抖音快手 > 让非遗被看见传承人母炳林在抖音电商记录银器锻制工艺
2021
11-26

让非遗被看见传承人母炳林在抖音电商记录银器锻制工艺

  《祥瑞银花瓶》第三届中国民族工艺品美术珍品展上荣获神工百花奖金奖

  母炳林是个苦小孩,出生在云南鹤庆“千年银都”的他,从小父母双亡,成了孤儿。

  因为家境贫寒,读不起书,14岁就跟着姑爹做起了村里银匠最苦的行当“小炉匠”走夷方。

  这听起来很浪漫的三个字,其实就是十几岁的孩子,挑着几十斤重担,跟着师傅一路翻山越岭,颠簸辗转贵州、四川、青海、甘肃帮人打点银器混口饭吃。

  而这口饭也常常吃不到嘴里。荒无人烟的雪山,见到一户人家就像见到救星。饿极了的半大小伙何止是想哭,简直是嚎了起来。

  “人都说雪山多美多美,我一点也没觉得。”母炳林至今回忆起那段往事,还连连摆手。

  不过,“人生没有一段苦是白受的”,正是那段痛苦辛酸的经历,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更开拓了他的眼界。

  好学的母炳林就这样一路处处留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跟别人请教学习的机会,很快就掌握了很多不同地域的银器制作工艺。

  路走的多了,手上的功夫也日益精进。很快,师傅做的他会,师傅不会做的,他也会了。

  为了让自己的技艺更加精湛,20岁的母炳林来到当时藏银器工艺繁多的稻城,安营扎寨开铺子。

  作为一个外来人,生活习惯不同,语言又不通,当地藏民开始也很戒备,想在这里闯出一片天地谈何容易?

  第一个障碍来自大自然。6000多米的海拔,最低-40度的低温,手被冻僵都是小事,高反、缺氧、雪盲随便一个都能随时把人击垮。

  一起来的小伙一个个坚持不住回家了,只有母炳林一个人留了下来。“晚上点煤油灯,一起风一吹头发就烧着了,拿远点又看不见,拿近点又会烧到,没办法,只有坚持嘛。”

  一天,一位老婆婆带着外孙女来找母炳林打一套银首饰,婆婆一直讲价,得知小姑娘的妈妈改嫁后就去世了,只剩祖孙俩相依为命,没多少钱。母炳林一下想到自己,心里很难过。他应了下来,用心打了一套很美的首饰,最后没收一分钱。“哪知祖孙俩嘭地一下跪在地上,给我竖起大拇指。”

  做艺如做人。正是母炳林那颗有情柔软心,让冷冰冰的金属有了温度,有了人气。

  手艺人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传内不传外。谁愿意把自己养家的本事随便传人呢?

  给人家免费做小工,见缝插针地学,甚至故意弄坏铜瓢拿给师傅补,偷学点技术,把师傅都搞得不耐烦了。

  最终让师傅松口的,还是母炳林的真诚。“师傅一人孤苦伶仃,有一次病得很严重,医生让他住院,可他不住。我送他到医院,照料了一个多月。”

  而且后来的几年,母炳林都把他当亲人一样妥帖照顾,深受感动的师傅终于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传给了他,还成了老人的干儿子。

  1997年,不到30岁的母炳林已经凭着高超的技艺在稻城闯出一片名堂,沉淀的资源和人脉,足够他过上富足舒适的日子。

  但在得知家乡鹤庆新华村想大力发展本土手工艺,出于对家乡的一份情感和责任,他毅然放弃稻城的一切,带着一身本事回乡发展。

  第一件就是培养人才,打破老手艺人保守的桎梏,无私接收徒弟百余人,包括很多残疾人,不断壮大传统金属工艺美术从业人员队伍;

  创立品牌“母炳林”,解决当地就业,发展传承千年制银之都云南鹤庆的老银器手艺。

  他便做起那个表率,银匠要做的就是低下头,扎扎实实地一锤、一锤、一锤,不断征服一座座工艺的大山。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银器工艺的制作细节,宣传家乡非遗银器,母炳林工作室也开始搭上短视频的快车。

  通过抖音电商“看见手艺”计划,不断展示自己的新工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学习这门手艺。

  千锤百炼,缓慢而枯燥。手艺人文化和技艺的沉淀,便在毕毕剥剥的火苗中,在清脆悦耳的敲打声中得以升华。

  11月20至30日,依托“看见手艺计划”,抖音电商推出“暖茶养壶季”活动,邀请制茶大师、瓷器大师等诸多手艺人走进直播间,讲解各自技艺、售卖相关作品。

  母炳林大师也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参与了这场活动。这是抖音电商助力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又一实实在在的行动。

  我们总迷信外国的奢侈品,殊不知真正的奢侈品就在我们身边,藏在这些手艺人的手心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10) 6400 4224。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