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手网红 > 广东广州:旧城微改造取舍有道 荔湾永庆坊再现岭南文化核心区风采
2020
07-06

广东广州:旧城微改造取舍有道 荔湾永庆坊再现岭南文化核心区风采

  青石板、满洲窗、趟龙门、镬耳屋……走进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永庆坊,浓郁的西关风情扑面而来。走进内里,新潮网红店与传统建筑的交融共存、牙雕、广彩、粤剧等传统非遗文化与新注入的时尚文化交相辉映,让永庆坊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在旧城微改造下,这个当年是全广州危房最集中的区域又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了广州的“网红打卡点”之一。

  改造后的永庆坊传承城市记忆的同时,也切实地为当地市民带来了好处。改造前,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极大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改造后,居住环境的改善又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据悉,到2021年,永庆坊所有改造项目将完成。未来,随着广州着力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将更多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重点工作,越来越多“永庆坊”式的小康将接踵而来。

  从永庆坊一期牌坊处进入,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三雕一彩一绣”展览馆。在经过改造后的房间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民辉正在认真地打磨着面前的牙雕,他对面广彩大师谭广辉细心地给作品上色,两人的展示就为永庆坊之旅烙上了文化的印记。另一边,广福台上粤曲声悠扬婉转,复古式的建筑带你走进百年前的老广州。不难发现,改造后的永庆坊中,“老西关”文化为媒串联起永庆坊的各个片区。

  “这里建得真的很漂亮。”广州高一学生信宜表示,她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不过一到广福台前就被迷住了。“看到粤曲名家们在台上表演,一下子就被带入了粤曲文化的世界,真的为我们广州有这样的地方而感到自豪。”信昕与信宜是双胞胎,信昕说,她们是通过新闻、抖音、快手等渠道知道这个地方的,大家都在讨论永庆坊,这里就是广州一个别具风格的网红打卡点。

  自从进行改造后,文化古建的保存不仅让永庆坊的游客增多了,还吸引了不少摄影发烧友。今年70多岁的老广州胡志熙是摄影发烧友,他会时不时地来到永庆坊拍照。“这里最吸引我的是古建筑、砖雕之类的。”胡志熙说,这里的风景也不错,是摄影发烧友的一个好去处。

  旧城改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何在新旧中做好权衡是荔湾区需要面对的问题。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调研员江伟辉与永庆坊打了十余年的交道,对永庆坊的情况再熟悉不过。江伟辉告诉记者,城市更新在以保护历史文化为前提的基础上,要因势利导把握好新与旧的平衡,因而在永庆坊的微改造上既有“旧瓶装新酒”新意,又有“新瓶装旧酒”返璞。另外一种平衡更是人与产业的平衡,在改造中相关部门并不一味迁走原居民,因为原居民的保留才是历史最好的传承,因而目前永庆坊里还有10%左右的原住民。

  江伟辉说,从永庆坊一期刚进门那一块直到李小龙祖居附近,这一大片老建筑比较多,区政府是想进一些办法保留老建筑,根据空间改造不断注入文创企业、研发科技企业等进来,实现旧瓶装新酒;而在粤剧艺术博物馆这块,就是把建筑拆平后进行全新建设,但是里面用的都是岭南传统的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建设传统的岭南园林,是新瓶装旧酒。江伟辉表示,这两个的对比是很有意思的,不是百分百复原而是运用“新”和“旧”元素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保持原有建筑的外轮廓不变,对建筑立面进行更新、保护和整饰,强化岭南建筑整体风貌特色,保留岭南建筑民居的空间肌理。另一方面,很多时尚活泼的元素也被设计师添加其中。

  江伟辉告诉记者,永庆坊改造在以保护历史文化为前提,在广州第一次提出在老城区做减量规划。不再大拆大建,取消部分“开膛破肚”的规划道路红线,恢复河涌,保护旧的街区肌理和传统骑楼街,实现了道路拓宽的红线避让历史文化保护的紫线。

  在永庆坊改造项目中,小康社会绝不仅仅是给原住民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也是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带来的参与感和满足感。江伟辉说,在永庆坊微改造过程中,通过政府搭建一个“美好家园共同缔造委员会”的平台,以居民为主囊括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街道管理人员等各方力量,为永庆坊改造发生,让所有的诉求在平台上达成共识。正是通过这种,让市民参与到项目中来,积极化解各方矛盾。

  历史文化街区怎么求新、什么样的产业适合小体量的旧城改造项目中、如何缓解原住民与产业引进的矛盾、如何让旧城改造后的项目能有源源不断动力保持活力……这些都是要面对的问题。江伟辉举例,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要求会更高一些,历史风貌要求高,但是居民的生活需求使得他们会把衣服晒到门口甚至电线上去,类似这样的矛盾在改造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而在产业引入上,如何处理好新产业注入与居民生活的关系,也是很关键的。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让旧城改造能朝着市民舒心、居民满意的方向发展?为此,通过平台搭建多方协商,各方开始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在化解矛盾的同时,又动员居民参与到旧改建设中来,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参与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而在产业引入上,以永庆坊二期为例,在业态布局规划上分为个性工坊、人文小巷、慢调水岸、最美骑楼街、时尚天地、先锋主场、创意部落七个片区,引入广州老字号及时尚轻餐饮文化、“三雕一彩一绣”及粤剧粤曲等非遗文化工艺品、岭南特色风情民宿、复合展演空间等新兴业态,这样在避免影响原住民生活的同时,让“老西关”焕发新活力。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