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抖音在公众号上发出官方幽怨,称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起因是自制的刷爆票圈的“第一届文物戏精大赛”视频,被微信封杀,甚至上传到腾讯视频后也始终出于“封面图不宜传播”的理由而未通过审核。这引发了网友的八方站队。且不论此事究竟算严控三俗毒瘤,还是平台霸权竞争,缺乏正当理由实施的屏蔽,无论如何都值得商榷。
在车言车。今天,我们就把目光放在那些在抖音和快手上玩车的人。对他们来说,这些短视频APP并不止于记录生活,甚至于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原因并不是说我多骄纵,看不起玩抖音和快手的人,只是我这个人很容易上瘾。刷剧都是能一口气刷通宵的人,要是让我对这两个APP上瘾了那还不得刷到猝死?
但当我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拿着自己家狗跳海草舞,而我的疑惑不解却被人诟病跟不上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是需要下载个快手和抖音跟一下潮流了。结果就是我几乎一口气看了上千条关于汽车主题的各种短视频,让我泪流满面地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更要命的是,快手还学习我的使用习惯,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又给我推送了上千条关于车的各种短视频……
一开始吸引我们关注抖音的源动力,不就是“上面好看的、能歌善舞的小姐姐特别多”么?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那些好看的小姐姐技能大多也就仅限于能歌善舞。她们一旦发现自己唱歌跳舞的抖音不再有那么多人点赞了,就开始找各种各样的道具来增加一些看点。刚开始是服装眼镜,到后来就变成了宠物,直到她们把目光放在了车的身上。
聪慧如斯,她们很快发现车其实是个特别好的道具。一方面,坐在车里不用风吹雨淋,不用理会吃瓜群众投来的诧异目光,在相对私密的空间里想怎么放飞自我都可以。在这种几乎毫无影响的空间内,连拍摄都能舒畅很多,NG的次数都会少些呢。
另一方面,车是一个能够让观众看来提升自己价值和身份最行之有效的道具。就算你穿件Supreme、拎个LV,看客里面的杠精也会说你那是莆田货。要是坐在一个稍微豪华一点的车里,别人就不会质疑你的经济实力了。哪怕车是租来的,观众们也毫不知情,只会两眼放桃花地想:“有颜有才的小姐姐还有钱,真是太让人羡慕了。”
于是乎,抖音上出现了一大批拿车当背景用来唱歌跳舞的选手。这其实也造福了一大批空有颜值的美女们,只要镜头里有一辆车,哪怕只是坐在车里跟着BGM对口型,拿下几万个赞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要是你像在抖音上一样,抱着方向盘自拍对口型,没点颜值恐怕会很难吸引人注意;开一辆敞篷车出街,在快手上也会被归类为“只有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偶遇超跑聚会拿出手机用快手拍上一发,可能会有些人愿意点个赞。
而那些真正能在快手上火起来的汽车短视频,内容丰富到我难以想象。有驾校教练亲身示范如何最快速度学会考驾照技巧的——我坚信你学车之前下个快手,在驾校呆的时间能缩短一半;还有修车师傅手把手教你如何解决车子的小毛病;更有甚者,还用汽车当道具拍起了情景剧。虽然这些情景剧的内容看上去像是把二十年前的电视剧浓缩到一两分钟的成果,但是情节的丰富程度和反转,足以让我这个做汽车媒体的感到汗颜。
遥想几年前,我要是想收集一些关于民间高手自己造车的内容,翻遍网络也未必能找出几个例子,如今这些汽车“民科”在快手上几乎随处可见。从正儿八经的工科出身,到怀揣跑车梦想的农民兄弟,这些人都在用快手记录着自己手工造车的点点滴滴。
其实在快手上,还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汽车媒体人,其中的一大部分已经很擅长用快手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点评一辆车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开门见山、叙述直白却直接明了的短视频,要比其他视频平台上动辄十几分钟的试车看上去舒心多了。
虽说现在很多车企都在新媒体传播阵地上选择看上去更高大上的“双微一抖”,但是对于汽车媒体人来讲,我觉得“移民”到快手反倒是一条更有前景的出路。
不过还有一些车媒,似乎并不怎么愿意透露自己的身份。这些人通常更愿意扮演的形象是某神秘富豪,动辄就提一辆最新款的车。虽然也有些人能够哄来众多围观群众的关注,但是试驾车钥匙上必不可少的透明挂牌却暴露了一切。
虽然抖音“记录美好生活”的slogan和快手的“记录世界,记录你”有些撞车,但是并没有强制用户只记录自己真实的世界和生活。
在微信朋友圈这种熟人社交的环境中,随处可见那些不懈努力在美化自己生活的人,那么在透明度更低的抖音和快手上,假装自己“生活在别处”似乎是一种更能够逃避现实生活的负累,从网络上找寻到些许安慰的更好出口。
之前就有卖私人飞机的商家遭遇过有些快手用户,为了假装自己买了直升机,试图打开机舱门,而拧断了价值上万元的门把手。而对于那些想要在抖音和快手上通过炫富一炮而红的人来说,获取途径更加简单的汽车简直是件装腔利器。
那些“左手事业,右手家庭”,热衷于在4S店拉横幅提车的微商梗似乎已经被玩坏了。但是在抖音和快手上,同样的剧情依然每天都在发生着。这些人早已不是那些为了忽悠你加入直销体系的微商们了,他们就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甚至于有不少还是4S店或二手车商的老板和员工们。
他们的目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想让你走过路过点个赞而已。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Sean Parker曾经说过,“每当有人给你的照片点赞或评论的时候,你便会获得一次‘多巴胺’所带来的满足感。”对于抖音和快手的用户而言,这些“赞”貌似是一个个看上去有方法能够挖到的奖励宝藏。
很多人总结出来的规律就是创造一种别人看得到却摸不着的生活假象。当然,塑造这种假象也未必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很难想象这些人为了求得坐进兰博基尼里面拍一段抖音或者快手,需要低声下气看多少白眼,但依然有人乐此不疲。
在快手上查找“车”的关键词,视频量最大的标签永远是跑车。而在抖音上“车”的挑战里点赞数最多的,多数也都与跑车和豪车相关。也就是说,在如何吸引更多观众这个问题上,抖音和快手的玩车人达成了共识。
唯一有些区别的就是,快手上重复出现频次最高的视频,通常来自朋友圈或者微信群;而抖音的用户们就比较“高级”,会从Instagram和YouTube上搬运国外的内容。
Instagram上有个叫做bat.not.bad的红人发过不少关于概念车钥匙的短视频,估计这个做3D能力超强的哥们儿怎么都不会想到,在大洋彼岸有人用他发的视频能获得40万个赞,这个数字比他本尊在Instagram上的播放量多出了近一倍。
这些视频能够吸引那些人来搬运的特质不仅是车型炫酷、钥匙特别有科技感,更重要的一点是,这哥们儿在视频里从来不露脸。
抖音的特质和内容推荐机制决定了在一个时间段之内,同一种题材或者用了同一首背景音乐的视频,很容易扎堆推送到用户的面前。
我们之所以能够记住那些抖音神曲,也正是这种机制的功劳。像海底捞各式的网红吃法,也都得拜那些不正经吃火锅的抖音用户们所赐。但抖音上并非每一种流传甚广的挑战都是普通人能玩得了的,比方说抠奔驰车标当饭盆,始作俑者的身份难以追溯,但有抠了十几个奔驰车标的跟风者立志要成为抖音网红,最终却因此进了派出所红遍了社会新闻。
还是那句话,我们在快手和抖音上一划而过时,是难以想象那些拍摄者为了这些15秒的短视频“付出”了多少。因为我们在抖音上看到的他们是这样的: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ouyinkuaishou.cc/?id=12118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快手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